新華網 > > 正文

“不一樣的春節”——山東最大規模黃河灘區遷建集中安置區群眾喜迎新年

2021年02月10日 17:13:44 來源: 新華網

 

  邊慶紅(左二)參加居民藝術團的排練,為春節期間給鄉親們表演做準備(2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新華社濟南2月10日電 題:“不一樣的春節”——山東最大規模黃河灘區遷建集中安置區群眾喜迎新年

  新華社記者王志

  大紅的燈籠、喜慶的窗花、香甜的棗卷……春節將至,山東省規模最大的黃河灘區遷建集中安置區——濟南市長清區孝裏街道孝興家園社區,四處洋溢著濃濃的年味,家家戶戶貼春聯、備年貨,喜迎搬遷上樓後的第一個春節。

  今年61歲的邊慶紅來自孝裏街道孝裏二村,2020年10月搬入新居。記者走進她家看到,兩室一廳的安置房裝修現代,嶄新的沙發、餐桌、空調、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家具家電一應俱全,屋內溫暖如春。

  邊慶紅在新居廚房蒸花饃(2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我家在灘區住了幾十年,剛開始是三間石頭屋,後來蓋的磚房,前後翻修了三四回,花了不少錢。因為距離黃河近,一下大雨心裏就不踏實,生怕發大水。因為地基不穩,房屋容易開裂,夏天漏雨,冬天漏風。”邊慶紅説起之前的灘區生活。

  長期以來,受汛期洪水淹沒威脅等影響,黃河灘區群眾祖祖輩輩與出行難、上學難、就醫難、安居難、娶親難為伴。

  黃河灘區遷建是實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解決黃河水患長期困擾灘區群眾的根本性措施。從2017年起,山東省開始實施黃河灘區遷建工程,幫助60萬灘區群眾圓期盼多年的“安居夢”。

  孝裏街道黨工委書記馬雍告訴記者,在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的前提下,孝裏街道黃河灘區39個行政村實行異地搬遷,涉及3.2萬人。遷建工程總投資56億元,佔地1450畝,共建設以18層為主的居民住宅樓149棟,戶型面積包括80、120、140等平方米。

  孝興家園是山東省規模最大的黃河灘區遷建集中安置區(2月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邊慶紅在布置新居(2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安置區建在孝裏街道的核心區,小學、幼兒園、城鎮供水、綠化亮化、污水處理廠等配套設施齊全,就是讓搬遷群眾住得開心、舒心、放心。”濟南長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建國説,遷建舊村復墾後將新增耕地8250畝,可實現凈增耕地6800畝。

  遷建不僅解決了灘區群眾的安居問題,更改變了他們的生産和生活方式。“過去做飯是燒柴火的大鍋,現在用天然氣,廚房幹幹凈凈。樓下就是休閒小廣場,大家一起健身、跳舞,也過上了城裏人的生活。”邊慶紅笑著説。

  群眾搬入安置區後,耕地距離較遠。孝裏街道積極推進灘區6萬畝土地流轉,通過引進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現代優質高效農業。截至目前,已引進佳寶牧業、山東地旺、魯商集團等規模農業企業23家,流轉土地4萬余畝,流轉價格為每畝900元至1000元,既增加了村民和村集體的收入,消除了群眾後顧之憂,又實現了灘區經濟“騰籠換鳥”。

  就業是民生之本。為解決搬遷群眾就近就地就業的問題,孝裏街道引進山東鵬勞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對村民進行木工、電工、電焊工、鉗工、面點師、養老護理等20多個工種的免費技能培訓,提高了群眾就業增收能力。

  “我家兩畝多地,現在每年能拿到近2000元的流轉費。老伴就近打工,每月收入3000多元。我還參加了面點師培訓,拿著證出去打工每月起碼能多拿1000元,日子過得越來越幸福。”邊慶紅説。

  馬雍介紹,通過把勞動力輸送到40多家工業企業等多種方式,此次搬遷的1.7萬多名有就業能力和需求的勞動人口中,目前已有1.5萬人實現就業,真正實現讓灘區群眾“遷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

  “這個是花開富貴,那個是如意……”邊慶紅端出她剛蒸好的熱氣騰騰的花式面點,五顏六色,漂亮又精致,與屋裏的大紅“福”字、窗花組成一幅美麗圖畫。

  “多彩大中華,我們美麗的家,我們共同的家,我們永遠的家……”伴隨著動聽的歌曲《我們共同的家》,孝裏街道孝文化藝術團的演員們在社區廣場歡快地跳起自編自導的舞蹈,歡慶今年這個“不一樣的春節”。

【糾錯】 [責任編輯: 焦鵬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090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