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一個海拔4800米山村的“新生”
2020-02-07 09:55:0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拉薩2月7日電 題:一個海拔4800米山村的“新生”

  新華社記者陳尚才、侯捷

  明瑪村,一座位于日喀則市拉孜縣查務鄉的小山村,平均海拔4800米,生存環境惡劣,自然資源匱乏,46戶244名群眾生産生活得不到保障,脫貧難度極大。2016年10月,明瑪村整村搬遷至拉孜縣城,一個高海拔山村由此獲得了“新生”。

(新春走基層·圖文互動)(2)一個海拔4800米山村的“新生”

  群培次仁家的藏式二層新居位于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城明瑪小區(1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侯捷 攝

  冬日的後藏大地,陽光明媚。一座座紅白相間的二層藏式小樓錯落有致地排列在拉孜縣城旁,小區大門上“明瑪小區”幾個字,赫然醒目。

  31歲的群培次仁早早起床,在自家陽光暖廊裏生著火,準備給家人煮甜茶。3年前,他們還生活在海拔4800米的深山裏,以放牧為生,住著石木結構的危房,喝著人畜共飲的冰雪融水,用電僅靠一小塊光伏電板,蜿蜒的土路是走出深山唯一的路。

  海拔高、生産生活艱難,明瑪村的出路在哪?經過調研論證,明瑪村易地扶貧搬遷被提上日程。

  儲物櫃、床、糧食、電動酥油茶機……裝完最後的藏毯和鋪蓋,7輛客車及數臺拖拉機滿載著全村群眾向著縣城出發。

  村黨支部書記白瑪對當時搬遷的情景記憶猶新:迎接他們的是縣城群眾的熱情和生態宜居的“明瑪小區”。小區內,文化活動廣場、休閒區、綠化帶等一應俱全。新房是典型的二層藏式小樓,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儲藏間等一應俱全。

  “終于有自來水,用上穩定的電了!”

  群培次仁對現在的生活很感慨。如今,他和拉孜縣拉孜鎮的姑娘塔拉結了婚,妻子外出打工,他在附近的扶貧産業園區上班,年工資收入超過5萬元,再加上政策性補貼,生活越來越好。

(新春走基層·圖文互動)(3)一個海拔4800米山村的“新生”

  在位于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城明瑪小區旁的扶貧合作社內展示著當地村民生産的手工産品(1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侯捷 攝

  現在,明瑪村有30名群眾在扶貧産業園區的合作社實現了穩定就業,在家附近找到了致富的“飯碗”。

  搬遷後,原來的明瑪村怎麼辦?

  “雖然搬下來了,但我們的牧場和牲畜還在那。”白瑪説,“我們想到了成立牛羊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和經營。”

  2019年6月,明瑪村牛羊合作社正式成立。村民以牛、羊及現金方式入股合作社,按照持股比例進行年終分紅。全村45戶240人共入股1629只羊,資金近140萬元。

  群培次仁説:“我們家入股6只羊和1.5萬元現金,每年按比例分紅。”

  據白瑪介紹,合作社收益的65%用于入股分紅,20%作為合作社發展基金,10%用于幫扶貧困家庭,剩下的5%用于培訓等。同時,村裏推選了塔傑等6人輪班放牧,每人每天80元工資。

  顛簸的土路曾是明瑪孩子上學和回家的痛苦記憶。

  16歲的巴桑卓瑪告訴記者,上查務鄉小學的時候,她還住在原來的明瑪村,每次去學校,她都被麵包車顛得暈車嘔吐,再加上路窄彎多,總擔心車會翻下山去。而今,巴桑卓瑪在縣城中學讀初三,新家就在旁邊。

(新春走基層·圖文互動)(1)一個海拔4800米山村的“新生”

  這是1月3日拍攝的易地搬遷至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城的明瑪小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旦增尼瑪曲珠 攝

  “我現在的成績還可以,明年考上日喀則市第一高級中學應該沒問題。未來我希望能考到內地讀大學,最希望考上警校。”巴桑卓瑪略帶羞澀地説,“我覺得當警察很酷!”

  從明瑪村到明瑪小區,從石木危房到漂亮的藏式小樓,從世代以放牧為生的山民到擁有多條“致富路”的城鎮居民,海拔變低了,生活更美了。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武漢加油!
武漢加油!
各地採取措施積極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各地採取措施積極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雪龍2”號首次進入西半球
“雪龍2”號首次進入西半球
多措並舉 各地加強疫情防控
多措並舉 各地加強疫情防控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554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