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舍棄四個百萬畝産業規劃,換來一份“硬核”脫貧答卷
2019-10-28 15:36:0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成都10月28日電(記者黃臥雲)位于秦巴山區腹地的四川省通江縣在精準扶貧機制的倒逼下,政府改變“一刀切”的工作方法,主動舍棄過于注重規模的四個百萬畝産業規劃,使産業發展聚焦更精準,終于挖掉“窮根”。

  通江縣正在對最後35個貧困村、2萬貧困人口進行逐村逐戶核查驗收。此前,它已退出122個貧困村,減貧9.1萬多人。2014年,全縣精準識別貧困村157個,貧困人口11萬余人。

  新一輪脫貧攻堅開始時,通江縣制定了四個百萬畝産業發展規劃,有銀耳為主的食用菌産業,核桃為主的幹果産業,茶葉和中藥材産業,生態養殖業。雖然都是本地特色産業,在實施過程中卻遇到了難題。

  “過去上面號召種什麼,基層就種什麼,現在精準扶貧,每村每戶都要求有支柱産業和增收項目,必須突出實效。”青浴鄉黨委書記馬通説,他們鄉發展了10多年的核桃産業,卻沒太大起色。經過反覆調研和論證,最後把青峪豬、枳殼和李子作為青浴鄉的主導産業。

  青浴鄉的優質李子産業是張莉的3000畝生態李子園帶動起來的。由于産品品質優良,市場前景好,其他鄉鎮的3個深度貧困村慕名而來,也發展起了李子産業。她賣出育好的苗木,第二年就能挂果。

  “縣委縣政府在實踐中認識到,過于強調規模、整齊劃一的産業規劃不科學,一定要因地制宜。”通江縣委副書記代堃在接受採訪時説。

  “核桃樹是常見果樹中最難種的,只是發動農民把樹栽下去,沒有什麼收成。”10年前返鄉種核桃的杜黎平説,“海拔高的地區和海拔低的地區都不適宜核桃生長,通江是典型的山地立體氣候,各地地理差異明顯,不可能一刀切。”

  國家對精準扶貧的要求,推動通江縣委縣政府尋找更加切合山區實際的發展路子,形成了新方案,即依托龍頭企業,注重到戶産業,發展高端品牌農業。

  青浴鄉是秦巴山區有名的青峪豬的發源地,該鄉玉屏寨村68歲的張自禮在政府幫助下,靠養青峪豬脫了貧。張自禮養豬收入大幅提升的背後,是一個龍頭企業的故事。

  以養殖和生産青峪豬聞名的巴山牧業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它的創始人和董事長張育賢把青峪豬做到了中國品牌豬肉第一陣營。

  “2009年返鄉創業時,青峪豬正瀕臨滅絕。”張育賢説,過去幾十年,由于外來豬的衝擊,中國本地豬迅速減少。在秦巴山區,只有沒通公路、十分閉塞的地方還有一些飼養青峪豬的農戶。

  他決心生産最安全的豬肉。2014年,公司拿到了歐盟有機認證證書,其整個生産鏈條都達到了歐盟有機認證標準。

  平平常常的青峪豬身價倍增,他的企業生産的豬肉,每斤超過100元,今年更是高達150元,一頭豬能賣到一萬多元。

  他的成功推動了全縣青峪豬的生態養殖,像張自禮這樣分散養殖的農戶已有上萬戶,在品牌溢出效應的影響下,養豬收益顯著攀升。

  目前通江有28家省、市級龍頭企業。政府加強與企業合作,利用企業創造品牌的能力,使通江産業做得更實、更強。300多名返鄉創業人員,已成為通江縣培育農産品品牌的重要力量。

+1
【糾錯】 責任編輯: 尹世傑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醉美新疆金秋胡楊
醉美新疆金秋胡楊
走近第二屆進博會首件進館展品
走近第二屆進博會首件進館展品
水墨南迦巴瓦峰
水墨南迦巴瓦峰
甘肅敦煌:清潔定日鏡 提高反射率
甘肅敦煌:清潔定日鏡 提高反射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66112516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