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聲音的力量——盲童世界裏也有光亮
2019-05-19 14:48:4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哈爾濱5月19日電 題:聲音的力量——盲童世界裏也有光亮

  新華社記者管建濤、何山、楊思琪

  有一種生命,困于黑暗;

  有一種聲音,點燃希望。

(圖文互動)(4)聲音的力量——盲童世界裏也有光亮 

  愛心團體“耕讀繪”的助殘志願者任麗群為哈爾濱市特殊教育學校的盲童學生朗讀散文(5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在哈爾濱市特殊教育學校,閱讀聲、陶笛聲、講課聲……聲聲相續,從未止息。這些來自志願者的聲音,幫助50多名盲童獲取新知,親近藝術,追逐夢想。他們當中,有的登上舞臺,有的考入大學,有的重拾生活的勇氣。

  雖然“視界”無光,但他們的世界充滿光亮。

(圖文互動)(6)聲音的力量——盲童世界裏也有光亮 

  在助殘志願者的引導下,哈爾濱市特殊教育學校一名盲童學生觸摸毛絨玩具(5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我用耳朵找到光亮

  聲音,是盲童和外界溝通最重要的渠道。在哈爾濱市特殊教育學校,聲音尤其珍貴。

  小瑞童,今年9歲,先天失明。每周四下午,她都會早早站在三樓閱讀室門口,等待即將開始的繪本閱讀課。

  “同學們好!”一聲問候傳來。

  “任老師好!”小瑞童和她的20多個夥伴準確喊出了今天的講課老師——任麗群。她是愛心團體“耕讀繪”的一名志願者。

  由于盲文書籍數量有限,一些盲童摸讀速度不高,這些志願者便利用活動課時間,為孩子們誦讀繪本。

  “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讀到這句,任麗群便停下來,拿出準備好的毛絨玩具,一一發給孩子。

  “這就是軟綿綿的感覺。”長頸鹿、天線寶寶、小白熊……孩子們拿在手裏,貼在臉上,仔細撫摸。

  課間,一首《天空之城》傳來,悠揚婉轉。循著曲聲,推開一間教室的門,一個瘦高男孩站在教室一角,吹奏陶笛,面向窗外“凝望”……

  這個男孩叫鄒新宇,初二學生,雙目失明。一向寡言的他,只要拿起陶笛,笑意就會浮上面龐。這首曲子是他前幾天跟著“神笛”馬良老師新學的。

  馬良是一位陶笛愛好者,一個偶然機會了解到,特教學校沒有陶笛課,便萌生了教孩子們吹陶笛的想法。

  “去年春天上第一節課,來了二、三十個學生,後來又增加到七八十個,課堂不得不從教室搬到了食堂。”馬良有些遺憾,一個人實在教不了這麼多學生,最後只留下25個。

  課間、午休,甚至放學以後,校園裏經常傳來陶笛聲。“有些孩子很內向,不願多説話,音樂成了他們表達自己的重要方式。”馬良説。

  與平日的喧鬧相比,周末的校園安靜得多。但在一些高年級教室,經常傳出一些講課聲……

  “被錄取了!”十年前視力下降那天起,馬爽就沒想過,自己能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再過幾個月,她將進入山東一所醫學院學習。

  她把好消息最先告訴了“姐姐”崔靖宛。崔靖宛是東北農業大學助殘支教志願者協會的大三學生。三年來,她一直給馬爽補習化學。在馬爽看來,“姐姐”的講課聲,是她衝刺高考路上的向導。

  “盲童基礎薄,學習比較吃力。周末,不少盲童跟著大學生志願者多學些知識,既是課內學習的補充,也是不可多得的陪伴。”哈爾濱市特殊教育學校盲部教學主任尹英説。

  “雖然‘視界’無光,但我們用耳朵找到了光亮。”馬爽説。

  黑暗中,那最美的聲音

(圖文互動)(7)聲音的力量——盲童世界裏也有光亮 

  陶笛愛好者馬良(右)教哈爾濱市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吹陶笛(5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閱讀聲、陶笛聲、講課聲……這些聲音不似洪鐘震耳,不曾驚天動地,卻如涓涓細流,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

  從東北農業大學到哈爾濱市特殊教育學校,要乘坐一個半小時的公交,往返就是三個小時,大一學生王玨和她的同伴風雨無阻。

  20歲的王丹看不見漢字,小她8個月的王玨讀不懂盲文。講課,全憑一張嘴。

  輔導盲文題時,王丹先把題目摸讀出來,念給王玨。王玨記錄下來,再把解題思路講給王丹,王丹邊聽邊記。

  有時,兩個小時一堂課,只夠講幾道閱讀題。王玨説:“慢,不怕,只要能讓她多學一點,我就一直教下去。”

  相比高年級學生面臨的高考壓力,低年級的閱讀顯得輕松許多。但如何選繪本,設計什麼問題,怎麼和孩子互動……成為“耕讀繪”志願者們最挂心的事。

  在課堂上,讀到舒緩處,他們放慢語速;讀到激動處,他們聲調高揚。隨著聲音起伏,孩子們或神情緊張,或皺起眉頭,或面露喜色,或驟然憂傷……他們喜歡,並且陶醉。

  慢慢地,“耕讀繪”形成了默契——樹偉老師講繪本故事,馬瀾老師講兒童文學,秋菊老師講國學經典……每堂課都來兩三名志願者,他們從未缺席。

  這邊,讀書聲未落;那邊,陶笛聲又起。

  “要把孩子的手指分別放在每個氣孔上,告訴他們每個指法代表的音符。一個音高,要唱十遍、二十遍,他們才能記住。”馬良説。

  剛學陶笛時,孩子們遇到不懂的地方,不願開口問,馬良很頭疼。但他沒想到,一旦入門,他們竟然學得很快。同一首曲子,普通孩子要學兩節課,他們一節課就能吹下來。

  因為“傑出”的表現,鄒新宇得到了一份珍貴的禮物——馬良珍藏多年的限量版陶笛。他把陶笛挂在胸前,當成自己最貼心的寶貝。

  不久前的一次“為愛獻聲”主題活動上,鄒新宇和同學一起受邀參加了表演。

  “這些孩子身上有閃光的天賦,是上天為他們打開的另一個世界。”馬良説。

  聲聲相續,讓愛的光照亮孩子的前途

  如果説愛心讓聲音充滿力量,那麼持之以恒的付出,給這聲音增添了更閃耀的注腳。

(圖文互動)(1)聲音的力量——盲童世界裏也有光亮 

  東北農業大學助殘志願者、大一學生王玨(右)為哈爾濱市特殊教育學校盲人學生王丹補習英語(5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從最初説不清從句的概念,到現在連長句子都分析得“很溜”,不到一年,王丹的英語水準明顯提高。在“小老師”的幫助下,她離大學生活更近了。

  2015年以來,東北農業大學助殘支教志願者協會先後有60多名學生參與到助殘服務中。其中,10多名盲童學生從中獲益。

  老一屆的學生畢業了,新一屆的學生又補充進來,一屆接著一屆。

  “只要有上大學的意願,不管他們成績怎樣,我們都會給他們輔導。”東北農業大學助殘支教志願者協會副會長袁智群説,把知識教給需要的人,是我們最驕傲的事情。

  每到特教學校的畢業季,這些“小老師”也會被邀請來,一起分享這份喜悅。

  牽挂不止,聲聲相續。志願者成了特教學校的常客,每次到訪都如同赴約一般,甚至不會因為時空距離而改變。

(圖文互動)(2)聲音的力量——盲童世界裏也有光亮 

  哈爾濱市特殊教育學校盲人學生王丹在彈奏鋼琴(5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一位志願者離開了哈爾濱,還把自己的朗讀錄成光碟,郵寄回來。”“耕讀繪”發起人劉英説,每顆志願之心都是一粒珍珠,把珍珠串起來的,是對孩子們共同的牽挂。

  最近一次繪本課上,任麗群給孩子們講起霍金的故事:“以後遇到困難,你們會怎麼做?”

  “不拋棄,不放棄!”

  孩子們異口同聲,響亮且堅定……

  “給他們一縷陽光,他們會回饋一個溫暖世界。”任麗群説,孩子們心底的純真、善良和美好,比我們更豐盈、更強大、更富足。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公益獻聲者,通過一些線上小程式,錄下自己的朗讀,把聲音傳遞給更多盲童孩子。

  很多孩子可能不知道這些志願者的名字,更看不到他們的容貌,卻清楚記得每個人的聲音——或歡快,或溫柔,或知性,或幽默,充滿愛與力量。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宙超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拉薩啟動藏戲演出季
拉薩啟動藏戲演出季
探訪廣西民族博物館
探訪廣西民族博物館
亞洲美食節:“面團的故事”
亞洲美食節:“面團的故事”
貴州丹寨梯田美
貴州丹寨梯田美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6112451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