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王啟民:賦予“鐵人精神”時代新內涵
2018-12-23 11:13:2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哈爾濱12月23日電 題:王啟民:賦予“鐵人精神”時代新內涵

  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王啟民在大慶油田的辦公室內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12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何山 攝

  “我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究怎麼開發好大慶油田。”科技興油保穩産的大慶油田“新鐵人”、82歲的王啟民説。

  從波瀾壯闊的石油大會戰,到原油5000萬噸以上27年高産穩産,再到建設百年油田新實踐,在大慶油田開發建設的各個時期,王啟民始終奉獻在石油科研一線。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外國專家斷言,中國人靠自己的力量開發不了地下儲層很復雜的油田,甚至妄圖用石油卡住我們的脖子。王啟民在心底吶喊:“寧可把心血熬幹,也要讓油田穩産再高産。”

  就是抱著這樣的信念,1961年從北京石油學院畢業後,王啟民主動進入大慶油田工作。他既不照搬國外經驗,也不照抄書本知識,自主研發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經過10年試驗,王啟民帶領團隊繪制出第一張高含水期地下油水飽和度圖,揭示了油田各個含水期的基本規律。

  在此基礎上,他主持研究並提出“分階段多次布井開發調整”理論,讓只有幾十釐米厚的表外儲層開發利用,打破了國內外公認的“不能開採的禁區”,實現了“變廢為寶”。

  他主導的科技創新讓大慶油田原油産量平均以每年28%的速度遞增,1976年實現上産5000萬噸,跨入世界特大型油田行列。

王啟民工作照(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1995年,他主持的油田高含水後期“穩油控水”項目研究,為大慶油田實現持續高産高效開發做出重要貢獻。

  2000年以後,他創新合作方式,研制出能適應油田污水配置的超高分子量聚合物,使大慶油田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聚合物驅油提高採收率新技術應用油田。

  “石油開發靠體力,更靠腦力。不僅要採出油,更要找到規律。”王啟民堅持科學思維探索實踐,直面業內爭議和質疑,勇于挑戰油田開發極限,為“鐵人精神”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改革開放40年來,王啟民曾獲得1979年全國科學大會獎、1985年和1996年兩次全國科技進步特等獎等。他説:“想別人不敢想的事,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把敢想敢幹結合起來,就是科技人員對改革開放最大的貢獻。”

+1
【糾錯】 責任編輯: 成嵐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頤和園十七孔橋現“金光穿洞”美景
頤和園十七孔橋現“金光穿洞”美景
牡丹江“雪堡”開園迎客
牡丹江“雪堡”開園迎客
第二十屆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開園迎客
第二十屆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開園迎客
趕制宮燈迎新年
趕制宮燈迎新年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21002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