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洞庭湖畔:“垃圾革命”為鄉村“美顏”
2018-12-20 15:03:4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長沙12月20日電(記者張春保 袁汝婷 陳夢婕)在洞庭湖邊住了大半輩子的農民黃貴平,近幾年養成了一個很“時尚”的習慣——垃圾分類。

  黃貴平家屋後有個直徑約一米的水泥坑,湖區的村民們把它叫作熱水凼。每一天,她都會把廚余垃圾堆放其中,露天接觸雨水後,可以漚肥;屋前還有垃圾桶,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分別放置,村裏的保潔員每天會把垃圾收走。

  黃貴平是湖南安鄉縣安豐鄉禮陽垸村的居民。這是個並不富裕的村莊,走在村道上,幾乎看不到嶄新、豪華的小洋房,但巷道幹凈、院落整潔,村道上連紙屑也找不著。

  安鄉縣位于洞庭湖畔,是個典型的湖區縣,一馬平川,人口密集。由于老百姓主要靠養殖業謀生,且居住人口密度大,因此生活垃圾多、地下水位高,垃圾無法填埋。

  當地政府下定決心,為建設美麗鄉村來一場“垃圾革命”。

  在禮陽垸村小小的垃圾回收站裏,記者找到了這場“垃圾革命”的“美顏”秘訣:由廢棄學校改建的垃圾回收處理站,被分為了塑瓶區、金屬區、酒瓶區、低廉廢品區、紙箱區、有毒有害廢品區等,保潔隊伍從各村戶家裏回收上來的垃圾,被分門別類地擺放整齊。

  安豐鄉人民政府鄉長梅文介紹,廚余垃圾倒進熱水凼,産生的肥料成為菜地、果園、農田的有機肥;價值低廉的可利用物品投入回收容器,農藥瓶、廢電池等統一收置、再轉運到專業處理有害垃圾的公司;沒有利用價值的垃圾統一定期清運到轉机站。

  “過去,村裏的環境就是三個字:臟、亂、差。現在通過村民初分、保潔員細分、回收公司精分三次分類,既實現了生活垃圾基本不出戶,又避免了垃圾對環境的污染。”村支書高加福説。

  禮陽垸村的保潔員隊伍由5位本村的老人組成。今年71歲的李先陽與妻子3年前成為保潔員,接受專業培訓後,他們負責村裏12個組的垃圾分類回收工作,並負責維護這些村組居民屋前屋後、田間地頭、溝渠水塘的整潔。

  對垃圾分類處理的情況,當地會進行“鄉對村、村對組、組對戶”的層級考核,一月一考,一季一評,考核結果與保潔員的浮動績效掛鉤。除了基本工資與獎金,村裏紅白喜事的清理費、廢品回收的收入也全歸保潔員所有。甚至沒有回收價值的廢品,只要保潔員進行了收撿處理,政府也按重量予以獎勵補貼。

  李先陽笑著告訴記者,這份工作讓他和妻子一年能賺到約28000元,對于古稀之年的夫妻倆來説,這可是高收入。

  67歲的孫紀宇也是保潔隊的一員,除了賺錢,他的幸福感還來自于“好人緣”。“幹得久了,村民都和我們感情好。收廢品的來了,農戶主動把值錢的廢品交給我們,讓我們賣了當貼補。”

  早在2012年,安鄉縣就開始探索農村垃圾整治。“最開始搞不起來,村民們隨手倒垃圾已經成習慣了。”安鄉縣農業局副局長孔正武説,為了提高群眾參與度,他們沒少想辦法,比如利用村裏的大廣播反覆宣傳,鄉幹部、村幹部一戶戶到府引導,甚至還想了個招叫“小手牽大手”——先在小學教會了孩子,再讓孩子回家監督家長。

  以禮陽垸村為代表,如今的安鄉縣農村地區,每家每戶都成了一個微型的“垃圾分類站”,屋前有回收袋,屋後有熱水凼,都是政府出資統一修建配置的。家家戶戶門前都貼著“文明衛生戶公示牌”,考核通過就可以在門上貼一張“整潔戶”的標誌。

  以禮陽垸村為例,該村已調運有價廢品27650斤,低廉廢品88920斤,有毒有害廢品782斤。農村生活垃圾,通過科學的分類回收變廢為寶,這樣的探索,甚至走在了不少城市社區的前頭。

  在湖南省的區縣經濟版圖中,以農耕養殖業為主的安鄉縣,經濟實力並不突出。但這不妨礙當地老百姓奔向美麗鄉村的決心和作為。

  當地一位幹部自信滿滿地説:“我們不是最富有的農村,但可以是最幹凈的農村!”

  這份自豪感,農民劉如慶感受深刻。“垃圾分類成了習慣,走在村裏看到地上有個瓶子,我肯定要撿起來扔到垃圾桶。人家來到我們村,看到房子幹幹凈凈,村子利利索索,我就感覺很體面。”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荔浦夜色美
荔浦夜色美
天空之眼瞰炫彩華夏
天空之眼瞰炫彩華夏
拉薩迎來今冬第一場雪
拉薩迎來今冬第一場雪
青海雅丹魔鬼城上演“流星與金星”
青海雅丹魔鬼城上演“流星與金星”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388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