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從一個“地標”邁向另一個更高的“地標”——“中國建築”發展記
2018-11-29 16:38:1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 題:從一個“地標”邁向另一個更高的“地標”——“中國建築”發展記

  新華社記者王優玲、齊中熙

  一座“地標”就是一張“名片”。從北京國貿建築群到深圳平安建築群,再到莫斯科國貿,三座建築代表作“建證”了中國建築的發展壯大。

(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圖文互動)(1)從一個“地標”邁向另一個更高的“地標”——“中國建築”發展記

  北京國貿一期和二期工程(資料照片)。新華社發(中建一局供圖)

  從“學生”到“世界500強”:中國建築實現飛躍

  參加國貿建築群建設的父子兩代建設者、中建一局員工常本宏和常奇峰登上國貿三期B頂層的停機坪拍下了一張合影。

  從1985年開始建設一期,到2017年三期收官,位于北京東長安街的北京國貿建築群,見證著中國建築業水準的飛躍。

  “國貿一期是我國一次性投資最多的中外合資工程。那時候,中國建築業被發達國家、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遠遠拋在了後面。”常本宏説。

  國貿一期進行工程總包招標時,沒有一家中國建築企業有報名資格,專業分包80%以上被外國企業斬獲。被稱為“新中國第一支建築國家隊”的中建一局只是工程的主分包商。

  據不完全統計,建設國貿一期時,有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名外籍員工參與到現場管理過程。常本宏説,各種建築結構形式,數以萬計的先進機電設備,數十個控制係統和裝置,對中國建築企業來説很多不僅沒幹過、用過,有些甚至都沒見過。

  北京國貿建築群見證了中國建築企業的成長。1996年國貿二期工程國際招標中,中建一局成為工程主承包商;2005年國貿三期參與投標的全部是中國企業,中建一局再次成為工程總承包商。中國高端公建市場的競爭進入中國建築企業間強強對話的時代。

  20世紀80年代的“學生”如今躋身世界500強第23位,中國建築集團已成長為最大的投資建設集團。

  北京國貿建築群也創造了“國貿速度”:作為國內第一座由中國建築企業施工的超高層鋼結構工程,國貿二期創造了兩天一層的超高層施工速度,提前2個月交付使用;國貿三期工程A段超高層鋼結構含地下室共77層的工期僅用了15個月,創造國內鋼結構工程施工速度的奇跡。

(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圖文互動)(3)從一個“地標”邁向另一個更高的“地標”——“中國建築”發展記

  這是600米高的寫字樓深圳平安及周邊建築(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中建一局供圖)

  “最高建築群”:中國建築攻克“千米摩天樓”核心技術

  今年9月16日,35年來最強颱風“山竹”過境深圳,600米高的中國最高寫字樓深圳平安,主體結構及玻璃幕墻完好無損,供電供水一切正常。

  深圳平安安然度過強颱風頻襲的奧秘在哪?中建一局深圳平安工程項目經理王鴻章説,深圳平安114層有2臺重達500噸的世界最大品質主動調諧式阻尼器,相當于“天平砝碼”,會主動平衡抵消風力導致的水準位移,保護樓體不被颱風撼動,能應對平均風速60米/秒-80米/秒的颱風。

  2016年,600米高的深圳平安建成,創造了兩天半一層的 “深圳速度”。深圳平安與它南面的兩個配樓組成的建築群,成為中國最高建築群的代表。

  王鴻章説,深圳平安的基坑是中國一次性開挖最深基坑,直接連到了岩石層,猶如盤根錯節的樹根,將大樓與地殼緊緊連在一起。

  此外,深圳平安工程有8根直徑8米、高達580米的世界最大人工挖孔樁,縱向支撐起大樓;有7道374噸世界最重桁架,橫向環抱大樓,有力加強了結構強度。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建築材料研究所所長、全國混凝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閻培渝教授説,這是全球首次混凝土千米泵送試驗,世界最高樓828米高的迪拜塔的混凝土泵送最高紀錄是601米。中建一局率先攻克了千米摩天樓的核心施工技術,為我國超高層施工技術做出了重要貢獻。

(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圖文互動)(5)從一個“地標”邁向另一個更高的“地標”——“中國建築”發展記

  建設中的莫斯科中國貿易中心(2018年7月6日攝)。 一座“地標”就是一張“名片”。 新華社發(中建一局供圖)

  莫斯科國貿:“中國名片”展現大國工匠精神

  工期28個月,其中12個月為冬季施工,最低氣溫達零下36攝氏度。極寒天氣下,莫斯科中國貿易中心的建設展現了中國工程建設者的工匠精神。

  “常態化的寒冷加上突如其來的大雪是工程進度最大阻力。”中建一局莫斯科國貿項目經理劉志剛説。

  積雪有50釐米厚,冰層有30釐米厚,如何在氣溫低、雪不融化的條件下保證混凝土的強度?

  中建一局莫斯科國貿項目部拿出了“暖棚”方案:用苫布和保溫被把建築物“包裹”起來,再用暖風機加熱,解決了鋼筋綁扎後的積雪清理的難題,為混凝土養護提供了適宜的溫度,保證了澆築品質,保障了工期。

  “暖棚”方案卻讓項目員工“挨了凍”,模板制作只能露天作業,“暖棚”也不是密閉空間。嚴寒暴雪下,項目每兩三個小時就得更換一批工人。

  劉志剛説,在保證品質的同時,中建一局建設者實現6.5天至7天一層的工作進度,比當時承諾的9天一層提前了2天,而這樣的工程在俄羅斯當地至少需要20天一層。

  “中國方案”幫助解決了一直困擾莫斯科工程建設領域冬季施工難題,現被俄羅斯建築企業廣泛採用。

  莫斯科中國貿易中心項目獲得“2017年度莫斯科市優質工程獎”第一名。莫斯科國家建築監督建設局局長奧利格·安東辛卡在頒獎典禮上説:“我們要學習中國建築先進的管理經驗、優秀的組織能力和無處不在的工匠精神。”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李輝在莫斯科國貿工程封頂講話中説,莫斯科國貿是“一帶一路”上的“中國名片”,項目建設過程中展示了中國工程建設的專業實力和大國工匠精神。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劉公島的見證
劉公島的見證
各地舉行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
各地舉行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
“中國玩具之都”轉型升級求發展
“中國玩具之都”轉型升級求發展
貴州丹寨生姜豐收
貴州丹寨生姜豐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21112378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