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運動式治理:一陣風刮過,剩下一地飛絮?
2018-10-15 12:13:10 來源: 半月談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創城、創衛、治污、治霾……在基層的各項工作中,運動式治理並不鮮見。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集中力量處理一項工作任務,往往見效快,但很難常態化。

  形式轟轟烈烈,考核結束就停

  早晨8時,華北地區某縣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大隊的幹部像往常一樣拿起清掃工具,和同事們一起來到單位分包的衛生責任區,開始“洗城”。

  該幹部告訴半月談記者,自2016年5月該縣創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開展以來,縣城建城區被劃分為100多個衛生區域,分配到全縣各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學校,並規定每周五上午8點至8點30分之間開展“洗城”活動,半個小時清掃完畢後開始上班。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無論是在創城、創衛(創建全國衛生城市)過程中,還是在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大氣污染治理等工作時,各種“嚴打”“專項整治”“專項行動”等仍是選擇頻率較高的治理方式。

  有網友表示,運動式治理尤其表現在上級檢查和考核期間,基層幹部傾巢而出,擱置手中其他工作,集中力量服務于“中心工作”,形式上搞得轟轟烈烈。

  “遇到創城創衛驗收,街道幹部那一個月幾乎都是白天站大街當志願者,或者打掃街道擦欄桿。”有基層幹部反映,運動式治理中幹部幹、群眾看的現象也很常見。

  運動式治理的短暫效應讓一些群眾忍不住吐槽。“街道創衛時,交警、公安、城管那是三步一哨五步一崗,檢查完了,就很少見到這些人了。上面再來檢查又是這種形式。”

  短期效果明顯,亦易反彈

  河北一名基層幹部告訴半月談記者,在城市管理過程中,運動式治理方式動員范圍廣、行動速度快、執行標準嚴,容易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是治理部分“頑疾沉疴”的一把利劍。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在中部地區某市創城時,確實解決了一些難題,如城鄉接合部、城中村、老小區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完善;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和周邊環境整治等問題得到了解決。

  “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搞‘運動’,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變化。”一位退休老幹部説。

  社會治理的很多內容都涉及多部門合作,如嚴打行動通常涉及公、檢、法等部門;創城運動至少涉及行政執法部門、交通警察部門、社會治安部門及宣傳部門等。

  “運動式治理能在短時間內充分調動內外資源,實現組織行動力和協調性短期提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輝認為,這比較好地克服了政府部門因條塊關係而産生的互相推諉和“踢皮球”現象,強化了政策的執行力和有效性。

  然而,運動式治理方式也存在弊端,反覆現象較為明顯。西南財經大學法律經濟學研究所所長吳元元教授認為,運動式治理存在倉促性、被動性、臨時性和事後性,其治理績效容易出現“按下葫蘆浮起瓢”的情況。

  基層幹部也坦言,運動式治理的“暴風驟雨”必然收到明顯的短期效果,然而,等專項行動結束後,違規行為往往會死灰複燃、故態複萌。因此,單純依靠運動式治理並不能收到長期根治的效果。

  治理還需探索長效機制

  治理需要的不是短時的熱情,而是長效的制度安排;需要的不是一地局部治理,而是整體統籌。

  專家認為,運動式治理短期效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相關部門在畢其功于一役的行政壓力驅動下

  “用力過猛”,不利于治理成果的有效積累。

  河北任縣住建局城鄉環衛一體化服務協調中心負責人劉國強建議,針對不同的公共事務和議題,應當分類採取不同的治理模式。比如偶發性、應急性公共議題,大多需要整合多方資源,以運動式治理模式應對;而經常發生和出現的公共議題,應當建章立制,採取常態化治理模式。

  劉國強以垃圾處理舉例説,如果單純依靠運動式治理,城鄉垃圾問題至今依然會令人頭疼,建立一套符合城鄉實際的環衛一體化處理體係才是根本之道。目前,任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探索出了“村收集、鄉監管、企轉運、縣處理”的四位一體城鄉環衛處置新機制。

  基層幹部對半月談記者表示,很多治理事項都應積極號召群眾參與。“如創城歸根結底要靠全民精神文明素質的共同提升,動員全民參與到創城工作中來,才能形成持續有效的常規治理機制,鞏固創建成果。”

  “隨著制度的健全和切實執行,常態化治理的能力將日漸加強,偶發性、應急性公共問題才會隨之減少,從運動式治理向常態化治理的轉變也會隨之而來。”劉國強説。(記者 楊知潤 李文哲

+1
【糾錯】 責任編輯: 程瑤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杭州舉行“彩繪錢塘”活動
杭州舉行“彩繪錢塘”活動
萌娃競速 樂享童年
萌娃競速 樂享童年
杭州:傳承敬老美德
杭州:傳承敬老美德
廬山西海秋意漸濃
廬山西海秋意漸濃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069112356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