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紅色紅渡“四在農家”升級版探路鄉村振興
2018-07-24 10:06:17 來源: 瞭望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岩門坡,窮窩窩,一年才收一撮撮,養個媳婦要挪窩。”這曾是遵義市余慶縣紅渡村的真實寫照。

  但當參與“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主題採訪活動的《瞭望》記者在22日來到這裏時,看到的卻是整潔的村莊裏,一棟棟民居掩映在綠色風光之中。對于今天的幸福生活,當地老百姓也自發形成了一個順口溜:紅渡坡,幸福窩,南來北往旅客多,旅遊帶來金銀寶,城市的人們都挪了窩”。

  在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和脫貧攻堅的征程上,紅渡村歷經了“四在農家”到“旅居農家”的轉變,通過創新合作方式,實現了從建設鄉村到經營鄉村的轉變,為鄉村振興的宏大實踐提供了有益探索。

  余慶縣位于黔中腹地,遵義東南端,地處遵義、銅仁、黔南、黔東南四地州市結合部。而紅渡村位于余慶縣大烏江鎮中心,屬于大烏江集鎮城郊結合部,東與大烏江集鎮接壤,西與構皮灘電站所在地馬龍村比鄰。村子原本叫岩門村。1934年12月28日—1935年1月4日,中央紅軍第一、九軍團長徵途徑余慶,由大烏江回龍場渡口強渡烏江,率先突破國民黨軍烏江防線,打通了北上遵義的通道。為紀念紅軍在此強渡烏江,于是更名為紅渡村。

  紅渡村旅遊資源豐富,有神奇幽深的岩門大洞、萬丘梯田、紅軍搶渡烏江戰鬥遺址回龍渡等景點。但在過去的發展中,紅渡一度遭遇到了發展的瓶頸。

  2001年,余慶縣在全縣開展了以“富在農家增收入、學在農家長智慧、樂在農家爽精神、美在農家展新貌”為核心的“四在農家”創建活動。由此,余慶也成為了“四在農家”的發源地。《四在農家——余慶》入編全國八年級德育教材,2012年“四在農家”寫入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幹意見》中。

  歷經16年的發展,“四在農家”累計建成872個創建點,成功打造了陽光水岸、白沙水鄉、趙家溝、紅渡和博士寨等36個精品示范點。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2001年的2143元增長到2017年的10650元。

  作為省級一類貧困村的紅渡村在此過程中開展的“四在農家”建設,確實改善了村民的生活。但隨著建設的推進,當地幹部發現,村子是越來越漂亮了,但很多人家在建好了房子後仍舊選擇外出打工,村裏更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小孩。村莊雖更美了,但人氣卻淡了。

  到2014年,該村還有貧困戶205戶601人,貧困發生率29%。村支部書記周子婷告訴《瞭望》記者,當年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不足3000元,村級集體經濟積累為零。

  面對這一發展困境,紅渡村黨支部提出“基礎設施圍繞旅遊投、特色農業圍繞旅遊做、綠色生態圍繞旅遊幹、文體活動圍繞旅遊辦、社會管理圍繞旅遊抓”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旅遊相關産業,最終形成了以“旅居農家”助推精準脫貧的新模式。

  2014年,余慶縣邀請北京一家公司策劃了“旅居農家”創意方案,並于2015年在大烏江鎮紅渡村啟動了“余慶坊·紅渡旅居農家”的建設。依托紅色文化、生態文化、農耕文化于一身的優勢,紅渡村結合農村閒置土地、閒置房屋、閒置富余勞動力多的特點,通過招商引資共建共營、組建專業合作社集體經營、固定資産出租聯營切實整合“三閒”資源,實現“三利”目標。一是整合閒置房屋租賃直接收利;二是整合閒置資金入股分紅增利;三是整合閒置勞力就近務工增收。最終實現了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

  其間,紅渡村整合了“一事一議”、交通、産業、紅色旅遊、精準扶貧等專項資金1.2億余元,同時積極引進社會資金和發動群眾籌資6000余萬,形成了“政府投入主導、各級大力支援、群眾主動參與”的工作格局。進一步完善了村裏的基礎設施建設,並修建木棧道3公里、觀光平臺3個,建成紅軍強渡烏江戰鬥體驗場、梯田景觀道路、梯田創意農業、攀岩基地等景點。

  “過去農村已經建設得比較漂亮了,但卻是閒置的資源,通過‘旅居農家’這一‘四在農家’升級版的打造,帶動農民實現了從‘建設新農村’向‘經營新農村’的轉變。”大烏江鎮黨委書記韋繼軍對《瞭望》記者説,如今村裏余慶坊這一項目直接帶動村民就業佔10%,相關延伸産業帶動就業超過40%,越來越多的勞動力正在回到村裏。

  在紅渡村,記者遇到了從貴陽來這裏度假的75歲老人付念典。他告訴記者,在這裏能回味以前的生活,自己剛剛就原汁原味體驗了一把“推豆腐”。老人説,“能有這樣的體驗很高興,盡管汗流浹背但不覺得累,有一種返老還童的感覺。”

  來村裏的其他多位遊人告訴記者,來這裏主要是被紅軍強渡烏江這一紅色文化吸引,同時還因為這裏的環境沒有受到污染,且有優美的自然風光。

  如今的紅渡村産業發展正不斷從“種土地”向“賣風景”轉變。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也從2014年的不足3000元提升到2017年的8000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也達到了10萬元。紅渡村的發展真正成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也將進一步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記者/王仁貴 曹瀅)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颱風“安比”過境江蘇啟東
颱風“安比”過境江蘇啟東
大暑近 農事忙
大暑近 農事忙
地鐵空間展藝術魅力
地鐵空間展藝術魅力
布達拉宮開辟新參觀線路
布達拉宮開辟新參觀線路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3168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