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大山深處的科技創新推進會

2017年11月16日 19:25:44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 題:大山深處的科技創新推進會

  新華社記者 張選傑、李兵峰

  11月16日,連續多天的細雨之後,嫋嫋升起的雲霧,讓地處大山深處的某國防工區寒意愈濃。可火箭軍某旅工程科科長宋仲華的心裏卻熱乎乎的,因為在這裏召開的基地科技創新推進會上,他收獲了兄弟單位共用交流的20多個創新成果。

  “這些成果實在管用,解決了不少施工現實難題,我得趕緊把它們帶回去,在工區推廣應用,提高施工品質效益。”上午會議一結束,獲得過20余項國家專利的他,就風塵僕僕地奔赴千裏之外的一處在建國防工區。

  帶著問題來、帶著成果走。與他有相同感受的,還有其他旅團的數十名參會代表,他們同樣在這裏滿載而歸。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科技是核心戰鬥力’的重大論斷,把科技創新作為強軍方略之一,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談起在國防工區召開科技創新推進會的用意,當了一輩子工程兵的火箭軍某基地司令員康建國説:“對于導彈‘築巢人’來説,陣地就是戰場、施工就是打仗,科技創新是提高施工能力的第一引擎,我們要更加牢固樹立科技引領理念,大幅提升科技創新對國防工程施工的貢獻率。”

  這個基地履行極其特殊的使命任務,擔負著陣地工程建設、戰時工程保障和非戰爭軍事行動應急支援“2+1”的使命任務,先後承建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設備安裝,以及第一個導彈試驗基地、第一批導彈陣地建設等戰略工程、核心工程、首腦工程。

  “導彈工程兵終日與大山為伍、與岩層為伴。雖然雙腳扎在山溝裏,但是雙眼要長在山頂上。”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過程中,這個基地黨委深刻認識到,必須著眼新形勢新使命,匯聚官兵智慧,深化軍民融合,加快認識之變、觀念之變、思維之變、能力之變,才能構築好“藏得住、打不著,抗得住、摧不毀”的地下長城。

  沒有“高大上”的多媒體匯報,也沒有“絢酷美”的大動畫演示,大山深處召開的這個科技創新推進會“土味”十足,短短2天時間,參加會議的官兵上陣地、鑽坑道、進班排,身上染著灰塵、腳上沾滿泥土。

  “實現強軍目標需要創新,我們建設的作戰陣地是導彈部隊打勝仗的基本依托,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能打勝仗對于我們導彈工程兵來説,就是不讓導彈等陣地、不讓訓練等陣地、不讓打仗等陣地。”“國防工程是我們創新的根基和平臺,創新的構想要寫入導彈陣地……”

  會議組織討論時,就在大山腳下一座簡陋的施工板房裏進行。司令員、旅團長和來自一線的官兵代表圍坐一起,邊學習討論黨的十九大精神關于創新的重要論述,邊集思廣益優化施工模式、創新工藝工法,破解施工難題。

  去年年初以來,他們先後推廣了48項創新成果,全部在施工一線落地開花,在提高施工品質、加快施工進度、減輕勞動強度和增加安全係數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讓廣大官兵嘗到了創新的甜頭。

  復雜不良地質“七步九分”開挖工法、某型多功能鑽機、全電腦鑿岩臺車、高空作業平臺車……在施工坑道裏,這次科技創新會遴選出來了32項“三小四新”成果,準備在部隊推廣應用和試用。

  這些成果雖然包裝不精美,名稱也不時尚,但是“接地氣”“冒熱氣”,圍繞制約部隊建設和陣地施工的重難點問題,全部從施工一線孕育而出,由施工一線官兵研究完成,參加會議的官兵邊觀摩邊動手操作實踐……

  “抓住創新,就抓住了前進的牛鼻子。我們每個季度召開一次這樣的科技創新推進會,就是要結合每名官兵、每個工位實際,掘取創新實踐的‘真金白銀’。”在緊張繁忙的陣地施工現場,基地參謀長常建偉説,“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愈加感到必須堅持科技引領、全員創新,加緊培養‘小能人’‘小諸葛’‘小創客’隊伍,打造新時代的科技工兵,讓每名官兵成為創新的實踐者、生力軍,大幅提升科技創新對陣地施工的貢獻率。”

  大山深處的科技創新推進會結束了,一輛輛軍車沿著崎嶇的山路漸行漸遠,官兵們帶著創新的理念、創新的成果、創新的動力,奔向分布在大江南北的一個個在建導彈陣地。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1967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