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中心  台灣  體育  軍事  論壇  學校  言論  IT  法治  視頻  汽車  文娛  旅游  會展  圖片  專題  飲食  周末
國際  政府在線  焦點  財經  證券  教育  讀書  科技  傳媒  訪談  音樂  直播  房産  時尚  就業  收藏  健康  人事  賀卡
首頁
最新報道
重要活動
輝煌成就
神州共慶
視頻報道
嘉賓訪談
圖片
圖表
媒體熱議
海外評論
網上調查
資料庫
精彩瞬間
30余萬盆鮮花完成使命 天安門廣場花壇要撤展 [10-14]
雲南慶國慶新劇目展演 將有13&好戲上演 [10-09]
綜述:中國人理性對待“十一黃金周” [10-09]
慶建國55周年《中國珍郵》黃金珍藏版在北京首發 [10-09]
“十一”期間山東以“細微”服務迎接八方游客 [10-09]
“十一”期間全國發生36起特大交通事故 死135人 [10-09]
中國籍美國人吳雪莉教授的55年國旗情結 [10-09]
共和國與我:賀禮的變遷 [10-09]
   重要活動
九常委國慶游園:胡錦濤心繫西藏 溫家寶受邀畫畫
與民同慶 胡錦濤等9常委游北京5園
胡錦濤會見港澳國慶觀禮團:團結謀發展
總理國慶講話:改革永無止境 開放面向世界
人民日報發社論慶祝國慶55周年 祝福偉大祖國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周年大型文藝晚會舉行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舉行國慶招待會
中國駐聖彼得堡總領館舉行國慶招待會
中國駐一些國家使領館舉行國慶招待會
中國駐阿根廷大使舉行國慶招待會
   神州共慶
雲南慶國慶新劇目展演 將有13&好戲上演
黃金周廣東人流動新走向:旅游 搬家 理財
天津黃金周盤點:新觀念催生旅游消費新時尚
健康消費成為內蒙古黃金周“新寵”
上海:“十一”黃金周實現旅游收入23億元
廣州新機場迎來回流高峰 黃金周客流呈現三特點
首都國慶夜景照明吸引中外游客600多萬人
長假最後一天:景區車流大回落 特大交通事故銳減
桂林黃金周接待游客近50萬人創歷史新高
“十一”黃金周北京各大公園共接待511萬人次
   媒體熱議
廣州日報:莫讓“黃金周”成了“抱怨周”
國慶加班可領3倍工資 黃金周10個涉法問題評説
新華時評:黃金周安全絲毫不能麻痹
瞭望東方周刊:過一個簡樸的國慶
百姓需要怎樣的節日氣氛
喊一聲“中國萬歲”
中國下一種形象:是“新威脅”還是穩定力量
述評:中國在憲政之路上前進
聚焦:中共以執政能力建設求得國家長治久安
從憲法修改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求索
   海外評論
祝賀歐美同學會增冠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新會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歌舞團在澳演出獲得成功
中國拉薩市民族藝術團在尼泊爾舉行首場演出
德國《經濟周刊》再次出版中國特刊
美東部中外學者:把目光投向中國
華裔聯大主席讓•平祝賀中國國慶(圖)
法國華人:我們的心與祖國緊相連
樹影樹根總相連:記加中國留學生國慶文藝匯演
重溫國慶54周年外電評論:愛國主義成就中國
美洲華僑華人:祖國統一離不開草根僑胞
   資料庫
中華人民共和國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國慶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簡介(1954年制定)
中國的節日
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新中國第一個國慶日
國慶10周年慶典
   精彩瞬間
"國防科技工業成就"專題展:強我國防 築我長城
為慶祝國慶節香港公共巴士播出《小平您好》
國慶故事:從“珍惜幸福”到“履行職責”
新中國成立後大閱兵13次 展現人民軍隊發展歷程
共和國同齡人魏東紅:我渴望周游世界
新中國的第一年——寫在國慶55周年之際
通訊:20年鏡頭對準中國--記法國攝影師閻雷
開國大典親歷者:從學徒學生到國家棟樑
一個鼻孔臉盆大 天安門毛主席畫像上下幾千次
一個普通家庭的難忘國慶
輝煌成就
視頻報道
[經典中國]打造雪域高原生態圈
[經典中國]瀘定:天塹變通途 僻壤成佳景
[經典中國]遵義:讓富裕與文明走進大山
[經典中國]重慶:正在崛起的長江上游經濟中心
嘉賓訪談
“中國是我的祖國,俄羅斯是我的家鄉”
  
以幸福生活告慰先烈 訪“11•27”大屠殺脫險志士
“新中國成立的消息鼓舞我們解放大西南”
新華社原副社長李普:開國大典我至今曆歷在目
新華社原副社長李普:開國大典我至今曆歷在目
網上調查
慶祝國慶55周年 新聞調查(一)
慶祝國慶55周年 新聞調查(二)
國慶節儉公眾調查
用戶名:
密 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