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傳媒線上 > 首屏右欄(嵌幀) > 新華社名記者 > 陳芳

 



    新華社國內部主任記者。畢業于武漢大學,中國新聞名專欄“新華視點”專職記者。法律與新聞的學習,使她的作品將感性與理性有機融合,是一名出色的調查研究型記者。

    陳芳大學畢業進入新華社後,堅持深入“一線”調查,長期執著于社會公共利益與民生研究,新聞佳作迭出。其報道往往抓住重大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典型而深刻,尤以土地、房地産、經濟熱點調查見長。

    2004年宏觀調控的標誌性事件,緣于她採寫的關于《連闖“紅線”上鋼廠 毀田拆房惹民怨--江蘇“鐵本事件”調查》的獨家係列報道,成為當年最具影響力的輿論監督報道之一,獲得中國新聞獎。

    她追蹤4年採寫的《七年上訴冤屈未伸張》的報道,被中辦等領導稱為“新時期幹部作風‘現形記’”,獲得“第12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2001年她採寫的關于《土地流轉豈能無視農民意願?》的係列調查,促進中央決策層專門下發了糾正偏差、規范流轉的“中央18號文件”;2005年的《江西“廬山濫建別墅”事件》、《“房價成本清單”係列調查》、《到底誰該為國企改革成本“埋單”》,2006年的《區政府“白宮”緣何成“迷宮”?——鄭州惠濟區違規建政府新址調查》、《一位實名舉報醫療腐敗醫生的遭遇》等報道,都在全國引起強烈社會反響,引起有關部委的高度重視。

    其作品曾三次獲得中國新聞獎,全國環境好新聞一等獎,新華社社級好新聞13篇;個人獲中直機關精神文明先進個人,新華社社長總編輯嘉獎,“國內部部主任金獎”等,“2004年拜耳青年環境記者獎”,“希森中國新聞周刊”三農報道獎。連續六年獲得首都女記協好新聞作品一等獎。著有報告文學《中國城市房價為何“高燒難退”?》《中國教育遭遇“奧數旋風”》等。

 
陳芳個人感言

    常常在想,一支筆有輕有重,做記者有易有難。
    職業生涯中,不斷體會著,記者的稱號,不是桂冠而是擔子。這副擔子因為記者筆下有財産萬千,人命關天,有是非曲直,有毀譽忠姦,而變得異常沉重……
    調查研究很苦,更要耐得住寂寞。忘不了,那動輒下鄉、奔赴“一線”的歲月。一些朋友總是真切地問:“你柔弱的肩膀扛得住嗎?”
    想想也是,報道中那些被幫助的一方,大多是弱勢群體,很多連面都沒見過,講不講感謝不得而知;而得罪了的一方,往往是利益部門。但我深知,真正偉大的新聞作品和記者,從來都是將推動社會進步的思考,不露聲色地通過無數次艱辛甚至危險的採訪、報道,發現幕後真相,思辨社會改革,來完成國家、社會交給記者的神聖使命。
    在這個時代,記者不僅是公共資訊的傳播者、重大事件的記錄者,更是社會問題的發現者、民眾權益的維護者、時代進步的觀察者。在這個歷史的大舞臺中,作為一名新華社記者,有幸能站在離大幕最近的地方,目睹、記錄波瀾壯闊的歷史,甚至有體會參與歷史創造。三獲“中國新聞獎”,這實在是一種幸運。
    “書生報國無他物,惟有手中筆如刀”。也許,新聞採訪、寫作技巧可以學,但職業態度、正義良知一開始就必須確立。我們如果能夠用手中的筆,真實地反映民意,記錄民生,推動社會進步,得到中國最廣大老百姓的認可,我想,這就是對記者“無價的獎賞”。


 
  影 集
  2009年作品 更多...
“還是當記者最過癮”—記第九屆長江韜奮獎韜奮係列獲得者、新華社國內部主任萬武義
中國郊區的城市化樣本--“馮村現象”引起高度關注
  2008年作品 更多...
一切為了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
保護農民利益 尊重農民權利——30年中央農村工作文件制定訪談錄
新華視點:一些地方政府出臺購房補貼政策引發爭議
中國樓市新動向的背後
86名抗震救災的優秀女記者受表彰
新華視點:破解2008樓市迷局
  2007年作品 更多...
2007,中國與世界互動:中國資本市場新動向
新華視點:中國正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
新華視點:中國房地産走勢的國際圖景
新華視點:"麵粉貴過麵包" 地價房價誰更瘋狂?
(新華視點)2007:物價持續上揚的背後
新華視點:法定節假日調整呼之欲出
  2006年作品 更多...
把更多的視點投向民生:2006“新華視點”報道回訪
(新華視點)百姓向壟斷利益集團討公平
(新華視點)"開局"大考 兩個"硬指標"能否實現?
一套房要奮鬥多少年 14大原因揭開房價暴漲內幕
公布房屋成本:監管部門應該站在誰的立場?
  2005年作品 更多...
(新華視點•樓市中N個為什麼)誰在助推房價瘋漲?
(新華視點•房價成本揭秘係列)一份住宅樓盤的“成本清單”
(新華視點•房價成本揭秘係列)是誰扭曲了房地産的定價機制?
(新華視點•關注經濟適用房)京城經濟適用房暗訪記
江西廬山濫建別墅之亂
  2005年以前作品 更多...
“鐵本”事件追蹤:“鐵本”的代價
江蘇“鐵本”事件:違規開工偏離科學發展觀
求“發展”豈可無法無天!
連闖“紅線”上鋼廠 毀田拆房惹民怨
資本追逐的“香餑餑”:房地産熱中的“圈地潮”
  評 論 更多...
一套房要奮鬥多少年?
(新華時評)失去監管的名校是教育之癌
中國宏觀調控的能與不能
誰來打破計程車業堅冰
檢討中國高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