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傳媒線上 > 新華社名記者 > 陳芳 > 2005年以前作品

 



    新華社國內部主任記者。畢業于武漢大學,中國新聞名專欄“新華視點”專職記者。法律與新聞的學習,使她的作品將感性與理性有機融合,是一名出色的調查研究型記者。

    陳芳大學畢業進入新華社後,堅持深入“一線”調查,長期執著于社會公共利益與民生研究,新聞佳作迭出。其報道往往抓住重大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典型而深刻,尤以土地、房地産、經濟熱點調查見長。

    2004年宏觀調控的標誌性事件,緣于她採寫的關于《連闖“紅線”上鋼廠 毀田拆房惹民怨--江蘇“鐵本事件”調查》的獨家係列報道,成為當年最具影響力的輿論監督報道之一,獲得中國新聞獎。

    她追蹤4年採寫的《七年上訴冤屈未伸張》的報道,被中辦等領導稱為“新時期幹部作風‘現形記’”,獲得“第12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2001年她採寫的關于《土地流轉豈能無視農民意願?》的係列調查,促進中央決策層專門下發了糾正偏差、規范流轉的“中央18號文件”;2005年的《江西“廬山濫建別墅”事件》、《“房價成本清單”係列調查》、《到底誰該為國企改革成本“埋單”》,2006年的《區政府“白宮”緣何成“迷宮”?——鄭州惠濟區違規建政府新址調查》、《一位實名舉報醫療腐敗醫生的遭遇》等報道,都在全國引起強烈社會反響,引起有關部委的高度重視。

    其作品曾三次獲得中國新聞獎,全國環境好新聞一等獎,新華社社級好新聞13篇;個人獲中直機關精神文明先進個人,新華社社長總編輯嘉獎,“國內部部主任金獎”等,“2004年拜耳青年環境記者獎”,“希森中國新聞周刊”三農報道獎。連續六年獲得首都女記協好新聞作品一等獎。著有報告文學《中國城市房價為何“高燒難退”?》《中國教育遭遇“奧數旋風”》等。


  2005年以前作品 ..

“鐵本”事件追蹤:“鐵本”的代價
江蘇“鐵本”事件:違規開工偏離科學發展觀
求“發展”豈可無法無天!
連闖“紅線”上鋼廠 毀田拆房惹民怨
資本追逐的“香餑餑”:房地産熱中的“圈地潮”
房地産業凸現“三外”現象
每年數百億資金流失 誰在土地出讓中獲利最大?
述評:家庭承包經營決不能動搖
土地流轉不能無視農民意願
浙江麗水:“活”田大糾紛(圖)

誰在濫用“公共利益”權力——探查土地流失“病灶”
一些地方政府緣何敢屢闖耕地“紅線”?
不賺錢的高爾夫球場建設為何如火如荼
新華視點:大學城熱新的“圈地”怪胎
我國國企“職務犯罪”造成國資流失現象透視
國內高吸水性樹脂企業停産與倒閉調查
江蘇“瓊花事件”追蹤:上市監管鏈為何環環失控
文化遺産保護與利用 我們與別人的差距在哪裏?
“申遺”:旅遊籌碼還是歷史使命?
豪宅別墅"逼"近風景區 破壞性開發何時休

國企産權改革:“深水區”裏如何前行?
糧價上漲波瀾不驚
糧油價格上揚之後理性回落
“一號文件”給九億農民帶來什麼
代表委員熱議農民增收:“高含金量”要有高落實率
一把手的權力大過天? 從17個官員落馬看黨內監督
圈內人士自曝內幕:藥價虛高“奧妙”在出廠之前
藥品降價為何屢屢難見實惠?
藥品降價還有空間
“一費制”能否終結教育亂收費?

有多少油可以“揮霍”?油價上漲引發能源觀反思
藝術教育怎麼成了競技教育
“緊箍咒”真能卡住擇校費嗎?
誰來打破計程車業堅冰
檢討中國高考制度
中國宏觀調控的能與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