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價值觀|“左手科技 右手金融” 中國人壽構建科創企業成長加速器-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23 14:00:00
來源:新華網

金融價值觀|“左手科技 右手金融” 中國人壽構建科創企業成長加速器

字體:

  新華網北京7月23日電(梁棟飛)推動高質量發展和應對外部風險挑戰,都需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也向金融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近期,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印發《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以下簡稱《政策舉措》),從多角度提出要求,致力部署推動為科技創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鏈條的金融服務。

  作為國有大型金融機構,中國人壽積極響應政策,充分發揮保險、投資、銀行三大業務板塊協同發展的綜合金融特色優勢,全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在中國人壽學習貫徹金融系統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精神暨2025年上半年經營管理工作會議上,其進一步提出“持續提升金融服務新質生産力發展的質效”,明確在保險板塊大力拓展首&(套)、首批次保險等重點業務,在銀行板塊持續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等的支持力度,積極優化信貸投放,促進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在投資板塊深化新質生産力投資研究,積極推廣S基金份額投資模式,持續探索優化保險資金投資方法與路徑。

  據了解,截至2025年6月末,中國人壽集團旗下財險公司戰略性新興産業保險保障額度同比增長超181%,為4690余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供風險保障;集團成員單位廣發銀行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超2535億元;集團旗下資産公司參與債券“科技板”建設,新增投資科創債約50億元,集團旗下國壽投資公司設立50億元國壽長三角科創基金,生動詮釋了金融“活水”與科創“沃土”的深度融合。

  科技保險“保”駕研發 為新質生産力“護航”

  《政策舉措》提出要“發揮科技保險支持創新的減震器和穩定器作用,推動科技保險産品和服務創新。”對此,中國人壽積極響應,構建覆蓋科技企業研發、生産、成果轉化全鏈條的保險産品體系,築牢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風險屏障。

  中國人壽持續加強保險産品創新研究,切實提升服務能力,集團旗下壽險公司為科研人員、科技企業家、“雙創”重點群體等提供大量職業責任、人身意外以及健康養老等保險保障服務,財險公司累計開發200餘款科技保險産品,涵蓋廣泛、保障全面。例如,推出“實驗室一切險”、西藏首單專利保險、安徽首單數據知識産權保險等;上線知識産權侵權責任保險、數據被侵權損失補償保險及中國數谷“網絡安全綜合保險”等;簽約首批PCT國際專利申請費用補償保險,護航科技型企業知識産權專利“走出去”。

  在天津,中國人壽財險公司“實驗室一切險”為科研係牢“安全帶”。該保險突破傳統單一保險模式,構建了覆蓋實驗全鏈條的綜合風險保障體系。實驗前,配套“真查保”系統實施強制准入考試、分級管理和培訓監測。南開大學博士生高玲玉&&:“現在進實驗室要打卡、拍照護具,系統還提示規範操作。”實驗中,嘗試利用物聯網和AI攝像頭實時監測環境、識別風險並預警。如果出現實驗事故,會提供快速應急響應和經濟補償等全方位支持。據介紹,該保險已為天津30間實驗室提供總額7800萬元風險保障,這一創新切實體現了保險業服務國家科技戰略的積極探索。

  面對集成電路企業核心技術保護痛點,中國人壽財險廣東分公司積極響應國家知識産權保護政策,創新推出廣東省首單商業秘密保險,為廣東省大灣區集成電路與系統應用研究院提供“保險保障+體檢服務+維權援助”三位一體服務。該保險精準破解企業面臨的密點鑒定成本高、維權周期長等難題,首單覆蓋風險敞口30萬元,有效築牢芯片研發企業的核心資産“防火墻”。

  在山東,為降低科技型企業保險成本,中國人壽財險公司聯合青島市政府創新推出“青科保”補貼政策,對投保企業給予專項保費補貼,通過“政府引導+保險保障”模式化解企業創新風險。同時,為深化“風險減量”服務實踐,其自主研發的“雲網安心”“金網安心”網絡安全保險已形成覆蓋“事前診斷評估—事中監測響應—事後補償”的全周期風控體系。截至2024年底,中國人壽累計為重點企業提供網絡安全保障近20億元,有效提升科技企業研發投入信心。

  科技信貸“貸”動創新 為新質生産力“育種”

  政策春風引路,金融活水潤澤創新沃土。《政策舉措》明確提出發揮貨幣信貸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建立銀行信貸支持科技創新的專項機制。以“風險可控、財務可持續”原則破解科創企業融資瓶頸,為新質生産力“育種”,鋪設制度基底。

  “輕資産、無抵押、高投入、長周期”是科技型企業的特點,也是融資的難點。中國人壽集團成員單位廣發銀行根據科創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特點開發系列特色産品,特別是針對初創期、成長期內科創企業高技術、高成長、輕資産的特點,通過企業調研後調整金融服務方案,以滿足不同企業在小額、短期流動資金融資需求。

  “經過調研,我們看好企業的未來,也願意陪伴企業成長。”杭州光粒科技作為一家AR光學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在商業化運營前經歷了長達八年的技術研發期,面臨科創型企業“輕資産、無盈利”的典型融資困境。廣發銀行余杭支行通過深度企業調研,以“知識産權”等評估要素替代傳統“重視歷史財務數據”的授信邏輯,在企業尚未盈利的“前夜”即給予800萬元純信用授信支持,無需抵押擔保,精準匹配其研發攻堅期的流動資金需求。隨着光粒科技首款産品進入實質性營收階段,廣發銀行方面&&,等企業成長到某一階段,會考慮把它列入推薦給中國人壽集團投資業務板塊關注的名單內,屆時集團投資專業子公司可以考慮以股權投資等方式,繼續護航企業成長。這一案例成為銀行業“投早投小投長”的生動實踐,切實促進“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

  同時,針對進入成熟期的科創企業,廣發銀行推出“科信貸”“科技投聯貸”“科創票據”等多類型信貸産品,充分滿足科創企業綜合融資需求。

  深圳宏芯宇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正處於高速成長期,其産品銷售範圍逐步擴大至海外,此前銀行貸款給其授信以短期為主。為解決企業擴張的資金缺口,廣發銀行深圳分行圍繞企業業務模式、財務狀況等要素進行評估,僅用兩周時間高效完成“騰飛貸”的全業務流程,為企業新增額度五千萬兩年期中長期貸款支持,並採用“固定+浮動”的靈活計息方式平衡企業成長與收益,助力企業加快擴産增能、搶佔市場先機和提升市場競爭能力。

  中國人壽將持續優化産品體系,為培育更多創新科創産業“金種子”注入堅實的金融動能。

  投融資“融”通血脈 為新質生産力“賦能”

  政策紅利正加速科技金融生態的完善。《政策舉措》明確提出,“發揮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關鍵樞紐作用”“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對於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力度”。

  在新質生産力的浪潮中,保險資金髮揮“耐心資本”的獨特優勢,穿透周期壁壘,重塑産業未來,正成為撬動科技創新的關鍵支點。中國人壽通過股權投資、債權計劃、資産證券化等多元化金融工具,精準滴灌集成電路、高端製造、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産業。

  中國人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蔡希良在2025陸家嘴論壇&&,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是深化“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的內在要求,也是構建新質生産力的堅實支撐。

  近年來,中國人壽前瞻性發掘符合政策導向和未來産業方向的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機會,重點投資可能突破重要領域高精尖技術的優秀公司。特別是通過創新S份額投資方式,為保險資金支持科技創新、促進“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探索了一條新路徑。

  2024年末,中國人壽集團旗下資産公司發起設立規模50億元的“中國人壽-北京科創股權投資計劃”,以S份額直接投資作為科創母基金的北京科技創新基金,成為險資間接實現投早投小、布局硬科技的最新力作。北京科創基金運營6年來,帶動超過800億元社會資本支持科技創新,穿透投資超過1300家企業,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智能製造、新材料等硬科技領域的優質企業,總體估值超過2.3萬億元,其中“專精特新”企業400余家,獨角獸企業100余家。

  傳統硬科技投資因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特徵,令市場化資金望而卻步。中國人壽創新S基金份額投資方式,破解“馬拉松”投資困局,將“馬拉松”變為“接力賽”。以中國人壽S份額基金投資北京科創基金為例,該項目既為前期投資者提供流動性退出渠道,釋放的政府資金可循環投入新項目,又使險資規避早期項目盲池風險,憑藉折扣價格與明確底層資産提升投資安全邊際。此模式也在上海集成電路産業投資中驗證成效,2023年,“中國人壽-滬發1號股權投資計劃”以S份額投資方式受讓上海市國有企業所持上海集成電路産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股權,投資規模約118億元,為半導體産業鏈注入金融活水。

  “着力探索保險資金與政府基金的接力投資模式。”蔡希良指出,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政府産業引導基金完成重點領域科技企業孵化,保險資金在相對成熟階段接力進入,既幫助政府基金“騰籠換鳥”,提升政府資金運用效率,又滿足了保險資金的穩慎投資原則,實現了政府引導扶持産業“從零到一”、市場化資金“從一到百”的投資接力。

  千帆競發時,弄潮正向前。從天津大學實驗室的“風險減量”保險創新,到杭州光粒科技的“技術畫像”精準授信,從覆蓋百餘款産品的科技保險矩陣到百億級集成電路基金,中國人壽正以可度量、可驗證的紮實實踐響應政策命題,讓科創企業觸摸到未來的窗口,為科技強國戰略注入強勁動能。未來,中國人壽將繼續以“報國為民當頭雁”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不斷深化科技金融産品創新,助力更多“硬科技”突破高精尖難題,在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征程上,書寫金融高質量發展“國壽答卷”。

【糾錯】 【責任編輯:楊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