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跳啦啦操是什麼體驗?
“血脈僨張,熱血沸騰”
“能夠熱血澎湃地做自己”
“緊張又激動,因為吶喊聲很大”
“歡迎更多男生加入我們”
……
在成都世運會啦啦操比賽中
平時總為其他人加油的啦啦操隊員
成為聚光燈下的主角
享受“4D環繞般”的掌聲和喝彩
中國隊兩對組合併未奪牌
卻吸引了幾乎所有人的目光
因為在這個女生的“絕對統治區”
中國隊卻由男生撐起了“大半邊天”
在參賽的11支雙人花球隊伍中
中國隊四名運動員
有三人是男生
包括王亞洲/李嘉欣男女組合
和馬科唯/林奕航
他們是全場唯一的男子組合
除了中國隊之外
只有英國隊有男女組合
其他隊伍都是純女子組合
男生手拿花球、跳啦啦操觀感如何?
“太有感染力了!”
“超絕力量感!”
“比女生跳得還有感覺!”
……
強勢奪冠的美國隊
也被中國男生的啦啦操表演驚艷
美國隊隊員悉妮·馬丁激動地説:
“看他們表演太有趣了
就像能從舞&上飛起來一樣
他們的技巧,還有他們的一切
我當時就想:天哪
拜託繼續跳下去,我還想看!”
這真是説出了小編的心聲
賽場上
中國男孩們手拿花球,神情投入
在強節奏音樂伴奏下
獻上極具衝擊力的
橫劈腿跳、翻騰等一系列精彩表演
充滿了力量感
現場觀眾 甚至其他參賽隊伍
都為他們獻上激情吶喊
啦啦操起源於美國
集體操、舞蹈、音樂
健身、娛樂於一體
主要分為技巧啦啦操
和舞蹈啦啦操兩大類
本屆世運會的花球啦啦操
屬於舞蹈啦啦操
裁判根據花球技巧、同步精度
動作難度、現場感染力等指標打分
王亞洲/李嘉欣男女組合
將中國民族舞元素創新融入啦啦操
整體風格優美輕靈
令人耳目一新
馬科唯/林奕航男子組合
表現則更有力量感
他們身着墨綠色演出服,手拿紅色花球
帶來很強的衝擊力
與女子組合的風格有顯著差別
四名中國隊選手
都是在讀或剛畢業的大學生
也是學校啦啦操隊隊員
馬科唯/林奕航是河海大學
藍鯨啦啦操隊成員
曾為火熱的“蘇超”表演過
作為男生
他們的翻騰等動作難度更高
表演起來“更吸睛”
甚至有男同學看完他們的表演後
要求加入啦啦操校隊
男生為何會選擇啦啦操?
三名男選手的回答都是“熱愛”
王亞洲自幼學習舞蹈
最終選擇啦啦操的原因是
“它更像體育項目,更有競技性”
“我非常喜歡啦啦操比賽氛圍,
喜歡在賽場上拼搏的那一刻,
也喜歡訓練中大家互相加油鼓勵”
每當在新的高難度動作上取得突破
比如空中轉體
他都充滿成就感
在賽場上,他的表情充滿感染力
當被問及表情管理的秘訣時
他説:“表情是由內而外的
我是真的很熱愛啦啦操
根本不需要管理表情”
馬科唯起初是“被迫營業”
大學時,啦啦操隊缺人
他就被拉去“充人頭”
“一開始確實有點排斥,
覺得是女生跳的,
接觸後發現完全不是這樣,
反而像是有氧和無氧運動的結合”
林奕航選擇啦啦操
是為了改變自己害羞的性格
小學五年級時
內向的他被姐姐拉去中學啦啦操隊跟練
逐漸感受到這項運動的魅力
性格也因此變得陽光開朗
“我以後也會一直堅持下去”
馬科唯説
這個項目英文是Cheerleading
但翻譯成中文是“啦啦操”
是“歡樂的舞蹈”
“它並非‘女生專屬’的舞蹈,
很多男生也可以跳得很好,
就像很多男生的運動女生也能參與一樣”
他坦言最初不少人
對他們這對“男生組合”感到吃驚
但看完他們表演後往往會改變看法
這次有不少親友團前來觀賽
對他們的評價都是“帥”
馬科唯大學畢業後
在南京一傢俱樂部擔任啦啦操教練
有不少男孩前來報名學習啦啦操
在高燃氛圍中強身健體
“和許多舞種相比,
啦啦操對柔韌性的要求較低,
反而更適合男生”
熱愛啦啦操的男孩子們
也開設了社交媒體賬號
推廣這項適合大眾的運動
他們會編排兒童練習的
“哪吒”主題啦啦操
也會分享適合大課間鍛煉的啦啦操
了解打破偏見,熱愛接近夢想
正如成都世運會標語所説
“運動無限 氣象萬千”
運動不分年齡、不分性別
只為熱愛、只為健康、只為快樂
願你發現自己熱愛的運動
並義無反顧地堅持下去
收穫一個閃閃發光的自己
記者:馬思嘉、張悅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