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好催化 無人機運輸應用場景持續拓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8 09:20:4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多重利好催化 無人機運輸應用場景持續拓展

字體:

  峰飛航空的2噸級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成功完成首次海上石油&&物資運輸飛行,150公里的里程僅飛行58分鐘;裝載海鮮的億航智能VT20系列物流無人駕駛eVTOL55分鐘橫跨三城,大灣區首條超長無人機物流航線開通……近期,多條無人機運輸航線試飛開通,應用場景加速擴圍,在城際運輸、山區配送、生鮮及醫療物資運輸等方面不斷展現出優勢。

  業界認為,當前無人機運輸正處於技術爆發期與規模化落地前的關鍵階段,低空空域開放等方面的政策突破、電池與自動駕駛方面的技術迭代、起降網絡與空管系統等方面的基建完善將成為突破瓶頸的核心路徑,實現全局性突破仍需跨部門協同與産業鏈整合。

  應用場景加速擴圍

  8月3日,峰飛航空自主研發的已獲得型號合格證、生産許可證和單機適航證的2噸級eVTOL“凱瑞鷗”,裝載着新鮮水果和緊急藥品等物資,從深圳陸地起降點起飛,經過58分鐘的跨海域飛行,降落在距離深圳海岸線150公里的惠州19-3&&。

  據悉,此次試飛由中國海油聯合中信海直、峰飛航空共同實施,標誌着我國在海陸低空物流場景應用中邁出關鍵一步。“相比傳統依賴船舶和直升機的運輸方式,eVTOL在運營成本、響應速度、環保性、舒適性以及適應有限起降空間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峰飛航空高級副總裁謝嘉&&。

  近段時間以來,無人機低空物流事件催化不斷,應用場景加速擴圍,在城際運輸、山區配送、生鮮及醫療物資運輸等方面不斷展現出優勢。

  7月30日,一架億航智能VT20系列物流無人駕駛eVTOL裝載海鮮從廣東珠海唐家港起飛,歷時約55分鐘跨越珠海、中山、廣州三市82.9公里後,精準降落廣州穗港碼頭,標誌着大灣區首條超長無人機物流航線開通。相較於傳統陸運,該航程能節約大概60%的時間。

  4月14日,海南大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海口江東新區琼州海峽低空物流航線成功首飛。4月1日,穗莞跨城低空物流航線啟動,搭載了跨境電商貨品的無人機從黃埔綜保區順利起飛,落地東莞水鄉河西數字産業區,標誌着全國首條跨境電商低空物流跨城航線試飛圓滿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從監管層面來看,對於低空經濟的支持措施、政策仍在陸續&&。

  今年7月份,中國民航局成立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工作領導小組,推進産業發展“全國一盤棋”。下一步,民航局將聚焦發展規劃編制、航空器適航審定、市場監管、飛行運營監管、飛行服務保障、飛行服務調度&&建設及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等開展工作,促進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安全有序發展。

  開源證券認為,我國低空經濟已經迎來從宏觀的國家層面産業規劃,到中觀的各地地方補貼,再到微觀基建主機招標、應用場景打造的縱向落地。

  産業鏈公司搶抓機遇

  近年來,低空經濟成為國家聚力發展的産業新賽道,從中央到地方密集&&配套政策,空域管理改革不斷深化,萬億級市場加速釋放,産業鏈公司搶抓機遇。

  “隨着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及eVTOL技術逐漸走向成熟,低空物流有望成為海上&&高效人員倒班、緊急醫療救援、高價值零部件及物資快速按需運輸的創新解決方案,大幅提升海上油氣&&的運營效率和安全性。據預測,至2030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萬億元,而海洋場景的創新應用將成為重要增長極。”謝嘉&&。

  中信海直在包括無人機業務在內的低空經濟領域不斷布局,積極打造低空無人機物流網絡。中信海直在2024年年報中稱,“從市場規模來看,低空經濟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預計至2025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突破3.5萬億元,這種高速增長態勢反映出低空經濟在國家經濟結構中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在低空領域,萬豐奧威專注於“固定翼+垂直起降飛行器+無人機”整機研發製造銷售,構建多産品多場景産品出行矩陣。基於eVTOL技術研發的無人機産品可在40公里範圍內攜帶最高重達200公斤的貨物,將部署於傳統運輸方式難以觸及的領域,並可擴展至現有陸運或海運物流基礎設施,從而構建全新的供應鏈與運輸線路。

  東信和平參與研發的“飛行寶”項目,針對無人機物流、跨境協作等場景的安全管控難題,提出系統性解決方案。東信和平&&,公司將持續深化與全球夥伴的合作,探索低空安全標準的國際化輸出,並計劃將“Flight Guard飛行寶”技術應用於更多區域,推進低空經濟發展,助力構建低空安全體系。

  “國家戰略聚焦低空經濟新賽道,地方加速政策配套與資源傾斜,低空物流、低空旅游等應用場景先行,多項戰略合作及商業訂單密集落地,産業鏈規模化發展態勢漸顯。建議關注零部件、整機、基建配套、空管運營四大主線。”西南證券在研報中稱。

  仍需完善行業生態

  業界認為,當前無人機運輸正處於技術爆發期與規模化落地前的關鍵階段,低空空域開放等方面的政策突破、電池與自動駕駛方面的技術迭代、起降網絡與空管系統等方面的基建完善將成為突破瓶頸的核心路徑。産業鏈上相關企業需在標準化、場景深耕、公眾溝通等方面構建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大中型無人機在物流快遞領域的應用將日趨常態化,商業模式比較成熟,但現階段由於空域資源開放不足、配套服務網絡不夠完善、行業生態缺乏等原因,限制了無人機在物流快遞等領域的應用推廣。”四川天府新區未來低空經濟創新中心理事長羅軍&&。

  低空經濟快速發展中的安全防控問題也引發業內關注。中興通訊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8月11日聯合發布的《低空安防融合感知技術應用藍皮書》認為,當前,低空安防在需求指標構建、技術手段供給、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仍處於發展初期,亟須産業各方加強研究與實踐探索。

  中興通訊方面認為,未來,低空安防將得益於技術和政策的聯合推動,逐步向“全域感知、智能決策、協同防控”方向發展。在技術層面,5G-A通感技術不斷成熟並向6G演進,AI智能識別及大模型應用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將提升低空安防的技術能力;政策層面,國家多部門協同政策推進,完善標準規範,確保有法可依、執法必嚴,讓黑飛無人機無處躲藏,讓合規無人機暢游低空。(記者 李保金)

【糾錯】 【責任編輯:薛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