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洛伊解讀者網站11月24日刊登一篇文章,標題是《廉價武器重塑戰爭的性質》,作者是R.N.普拉舍。全文編譯如下:
曠日持久且看上去難以解決的烏克蘭戰爭給全世界的武器戰略家上了明確的一課——目前作為進攻性和防禦性武器存在的導彈只有在安裝核彈頭的情況下才具有威懾力。當這些導彈攜帶常規彈頭時,它們的成本在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是令人望而卻步的,而且不可持續。
俄羅斯和烏克蘭都一直主要使用無人機維持對抗狀態。雖然雙方也使用了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但由於補充成本高,使用頻率一直在下降。
而無人機用途已迅速改變,以滿足空中和海上攻擊的需要。滑稽的是,昂貴的導彈有時被用來壓制這些廉價的無人機。
與此同時,多種低成本新技術已經問世,以解答這個難題。
其中最新一種技術是日本的電磁軌道炮。日前,這種武器已完成海上試驗。
日本對電磁軌道炮原型的測試似乎使這種武器離實戰部署更近了一步。炮彈相對便宜,尾翼穩定炮彈在靶艦船體上留下了一個十字形的洞。這款武器安裝在軍艦上,據説可以發射200次炮彈,這使得每次發射的成本只是導彈成本的一小部分。
在日本宣布試射消息前不久,俄羅斯宣布成功試射了利用核動力推進的“海燕”導彈。俄總統普京稱,該導彈在15小時內飛行了1.4萬多公里。他同時承認,“為了使這種武器投入戰鬥任務,還必須做大量工作”。然而,多年來,原型測試與投入使用之間的時間差距一直在穩步縮小。
“海燕”導彈似乎不會以目前的形式使用,即使裝載常規彈頭。這款導彈撞擊目標會使其核反應堆解體,像臟彈一樣散播放射性物質。更有可能的情況是,俄羅斯會開發一種具有返回能力的版本。鋻於“海燕”的長航時,它有可能被用來發射多枚巡航導彈,穿越多個大陸,然後返回基地。這將比通過洲際彈道導彈運載這種彈頭更具成本效益。
研發出這種低成本彈藥會使戰爭更加頻繁、持續時間更長嗎?
答案可能就在前述多種低運營成本新技術中。現在首選的防禦武器似乎是激光束。以色列今年聲稱,它已成為第一個使用高能激光武器系統擊落來襲無人機的國家。
兩年前,英國科學家演示了這項技術。與電磁軌道炮一樣,巨大動力需求這一挑戰在很短時間內已被克服。
用一枚價值100萬美元的導彈摧毀一架價值5000美元的無人機,這一窘境即將得到解決。更便宜、更致命的武器和運載系統肯定會增強攻擊傾向。廣泛可得的低運營成本防禦系統也許是唯一的威懾力量。(編譯/裘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