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艇——以小博大的“海上快拳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4 14:29:58
來源:解放軍報

導彈艇——以小博大的“海上快拳手”

字體:

  提起導彈艇,不少人會想起20世紀60年代埃及用蚊子級導彈艇擊沉以色列埃拉特號驅逐艦的戰例,那時導彈艇打擊的主要目標是水面艦船。如今,隨着科技的發展,導彈艇可打擊目標的範圍進一步擴大。

  自問世起,導彈艇經歷了從構造到能力的全方位進化。

  導彈艇的基本架構是“艇+導彈”。艇是導彈的搭載平台,艇的性能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導彈艇的反應速度、控制範圍和戰場生存力等。

  為了能快速反應並獲得更大作戰半徑,科研人員持續在導彈艇的艇型、材料、發動機等方面做文章。不少新型導彈艇採用了穿浪雙體船或三體船設計,有的則採用氣墊船構型。此類艇型,加上發動機強大的動力,使導彈艇保持了“以快見長”的特點。與此同時,一些新型導彈艇大量採用複合材料,運用隱身化設計,以便進一步增強戰場生存力,提升打擊效能。

  例如,挪威海軍的盾牌級P960導彈艇,採用半氣墊、半雙體船構型,艇體由多個不規則小平面組成,且使用了纖維增強塑膠。這種設計,使這艘排水量200多噸的導彈艇不僅具備較強隱身性能,而且在3級海況中航速也達45節。

  俄羅斯正在研製的12418閃電級新型導彈艇,排水量500多噸,同樣擁有隱身技術加持的外部輪廓,在兩個柴油變速機組推動下,該艇最大續航力可達2900&&。

  胳膊夠得着還要拳頭硬。導彈艇最重要的“拳頭”是導彈。在導彈艇發展過程中,導彈也在持續進化。通過配備新型導彈等,導彈艇延續了“小艇扛大彈”的傳統。

  隨着在氣動外形、動力裝備、制導系統方面的不斷改進,現代艇用導彈射程可達數百千米,與蚊子級導彈艇使用的“冥河”導彈40千米的有效射程形成鮮明對比。以色列薩爾4.5型導彈艇搭載的“迦伯列”V型導彈,射程達200千米以上。

  導彈發射後的“走位”也更加靈活。如“馬古拉”V7型搭載的改裝版AIM-9導彈,可借助紅外導引頭,實現對目標的離軸攻擊,打擊範圍也從水面拓展至低空。

  一些導彈借助末端紅外成像制導配合衛星修正,或者通過數據鏈結收外部信息,打擊精度更高。為了獲得更高打擊效能,一些導彈採用隱身設計,以提高突防能力。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現代導彈艇變得更加“耳聰目明”。一方面,它們紛紛配備先進的雷達及其他感知設備,艇員可以及時察知戰場態勢;另一方面,信息網絡的完善與使用,使現代導彈艇成為信息節點,能與其他作戰平台實時共享情報。

  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及人工智能的融入,使導彈艇的無人化成為可能。今年10月,烏克蘭在外國代表團訪問期間,公開展示了其所研製的“馬古拉”V7型無人導彈艇。據稱,這艘7米多長的小艇能通過搭載短程導彈,對空中目標進行打擊。以色列的“海上騎士”無人導彈艇,則能通過集群組網實現信息互通,其搭載電子戰模塊時可實施導航欺騙,甚至阻斷對方的通信。

  有的可搭載多用途導彈,有的擁有無人機垂直起降平台,有的力求由近岸火力向更深海域挺進……當前,在一些國傢具體需求牽引下,導彈艇還在持續發展。可以預見,導彈艇這種“塊頭小、力量大”的“海上快拳手”,今後仍將以強大的生命力在一些海域游弋,甚至可能演繹出“以小博大”的新傳奇。(辛宇恒 吳啟隆)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