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官宣“末日魚雷”完成核動力試驗,引西方媒體關注-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31 12:19:50
來源:環球時報

俄官宣“末日魚雷”完成核動力試驗,引西方媒體關注

字體:

  距離“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成功試射沒幾天,俄羅斯又公布了另一款重量級戰略核武器的進展。俄羅斯總統普京29日透露,俄羅斯已成功完成被稱為“末日魚雷”的“波塞冬”無人潛航器的核動力測試。西方媒體認為,俄羅斯接連展示新型核武器的進展,意圖表明俄羅斯不會在西方威脅下“屈服”。

  俄國防部發布的“波塞冬”無人潛航器

  依靠自身動力完成航行測試

  “今日俄羅斯”網站29日稱,普京在訪問莫斯科一家軍隊醫院、會見在俄烏衝突中受傷的士兵時透露了“波塞冬”的最新進展。他&&,“我們不僅首次成功地從一艘運載母艦上用發射裝置將其發射,還啟動了其核動力裝置,並讓該裝置運行了一段時間。”美國“動力”網站“戰區”頻道稱,這也是俄方首次證實,“波塞冬”依靠自身動力完成了航行測試。

  俄羅斯《觀點報》29日稱,普京還&&,“波塞冬”的威力遠超俄新型洲際彈道導彈“薩爾馬特”,“它的航行速度和深度在全球範圍內都是獨一無二的,近期可能不會出現類似的裝置,並且沒有攔截的方法。”俄媒還援引英國《每日快報》的分析稱,俄羅斯開始了“新型且令人擔憂的‘波塞冬’無人潛航器的測試。”報道稱,如果俄羅斯用“波塞冬”對英國展開打擊,“英國將從地球上被徹底抹去”。它的強大特點之一是幾乎無限的航程,同時能夠突破西方所有現代防禦系統,這些特性使“波塞冬”成為一種特別危險的武器。

  俄羅斯前黑海艦隊司令、前國家杜馬議員弗拉基米爾·科莫耶多夫海軍上將強調,西方害怕“波塞冬”的原因是“它的存在無法被發現”。俄羅斯塔斯社29日稱,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克裏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稱,俄方在測試“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等武器裝備時,會按照規定向美國等有關方面通報。

  西方媒體眼中的“末日武器”

  “動力”網站“戰區”頻道介紹稱,“波塞冬”最早於2015年出現在世人眼中。當時俄羅斯電視台在報道普京與國防工業代表的會晤時,在一份簡報中出現了它的身影,當時“波塞冬”被標注為“自主水下航行器”。2018年普京公開講話中正式披露6種“超級武器”,“波塞冬”正是其中之一。

  報道稱,“波塞冬”的性能介於重型魚雷和無人水下航行器之間,採用小型核動力裝置推進,並可以攜帶核彈頭。西方軍控專家猜測,它打破了傳統的核武器分類規則,依靠液態金屬冷卻核反應堆提供動力,並配備一枚20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波塞冬”全長約20米,直徑約1.8米,重約110噸。分析人士猜測,它的最大航程超過1萬公里,速度高達100節(約每小時160公里)。根據此前俄羅斯媒體透露的有限信息,“波塞冬”可全程自動運行,經最高統帥授權、解除所有鎖定後,它可以脫離母艦開始長時間水下潛航。核動力賦予了它近乎無限的續航能力,可在深海自主巡弋數周乃至數月,而極快的航行速度和極大的下潛深度(1000米),使得幾乎現有所有反潛手段都對其無效。

  “動力”網站“戰區”頻道稱,外界普遍認為,“波塞冬”的主要作戰目標是在對手幾乎無法得到預警的情況下襲擊其沿海設施。有報道稱,它配備了一種“污染嚴重”的核彈頭,不僅能造成常規的核爆炸破壞,還會將放射性污染擴散到大片區域。另有説法稱,它有可能在更遠的海域引爆,引發放射性海嘯,從而給更廣闊的沿海地區帶來更大的破壞和污染。也正是這些原因,“波塞冬”被西方媒體描述為“超級魚雷”和“末日武器”。

  但美媒認為,“波塞冬”真正在軍事意義上的威脅來自於它近乎無限的續航能力。它能在海底長時間巡航,繞過可能的攔截網絡,然後再發動突襲。報道警告稱,如果“波塞冬”研製成功,它將為俄羅斯提供一種能夠繞過現有導彈防禦系統的全新戰略核打擊選項,俄羅斯的“二次核打擊”能力可能會比現有戰略核潛艇上搭載的潛射洲際導彈更具韌性。

  俄國防部發布的“別爾哥羅德”號核潛艇

  現有信息顯示,“波塞冬”的主要搭載&&是俄羅斯海軍最神秘的“別爾哥羅德”號核潛艇,後者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潛艇。“別爾哥羅德”號原本是一艘“奧斯卡II”級巡航導彈核潛艇,後來經過大幅改裝後,於2022年加入俄羅斯海軍服役,增加了攜帶6枚“波塞冬”的能力。此外,俄羅斯海軍還在建造多艘專門用於攜帶“波塞冬”的新型核潛艇和水面艦艇。

  向西方展示俄羅斯“不屈服”

  除了“波塞冬”之外,普京在談話中還提及“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和不久前成功進行的“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測試。根據俄方説法,“海燕”能夠“在幾乎任何距離上對受到嚴密保護的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普京&&,“海燕”使用的小型核動力推進系統雖然功率與核潛艇的核反應堆相當,但體積卻只是後者的1/1000,而且只需數分鐘就能啟動。“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預計也將很快服役。該導彈射程約為1.8萬公里,可以攜帶多個分導式核彈頭。

  普京強調稱,這些核武器使用的部分技術在民用領域也能得到應用,“‘海燕’巡航導彈使用的小型核動力推進系統未來在解決北極能源保障問題時可以使用,甚至在登月計劃中也會應用。現在,用於‘波塞冬’的輻射防護電子設備已經在太空計劃中得到了應用。因此,這不僅是提高國家防禦能力的突破,也是整個科學和未來民用領域的重大突破。”

  “動力”網站“戰區”頻道稱,對俄羅斯而言,測試“波塞冬”和“海燕”等備受矚目的核武器,旨在向外界發出明確信息,即俄羅斯不會在俄烏衝突等問題上屈服於西方壓力。同時,“俄羅斯展開的這些新型核武器測試也應該放在核軍控討論的背景下看待,普京將它們描述為對美國退出美俄核軍控條約以及北約東擴的回應”。俄軍事分析師伊戈爾·科羅琴科強調,“波塞冬”不受任何限制,因為現有的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未對這類新概念武器作出規定。因此,它們的出現將有助於推動美國與俄羅斯就核軍控條約展開談判。

【糾錯】 【責任編輯: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