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美元國防預算暴露美國霸權野心 -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17 11:55:20
來源:解放軍報

萬億美元國防預算暴露美國霸權野心

字體:

  日前,美國防部公布了總額約萬億美元的2026財年國防預算申請。分析人士指出,這份新財年國防預算暴露出美窮兵黷武、加緊備戰的危險動向,反映了美政府信奉叢林法則、迷信實力至上的國家安全邏輯,需引起國際社會高度警惕。

  國防預算再創新高

  長期以來,美國將軍事霸權視為全球霸權的重要支柱,持續增大國防投入。特別是2017年以來,受大國戰略競爭驅動,美國防預算從2017財年的6060億美元增至2025財年的8498億美元,年均增幅約為5%。

  今年1月特朗普再次就任總統後,延續了“以實力促和平”的國家安全戰略方針,承諾大幅增加國防投入,以“重建美軍”和“重塑美國威懾力”。今年5月,美國防部首次以“一份預算,兩個法案”的形式提出2026財年國防預算申請。其中,向參眾兩院提交的預算申請額為8483億美元,這部分預算將通過2026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下撥。此外,“大而美”法案包含1570億美元國防開支,其中1133億美元將在2026財年支出。這意味着,2026財年美國防部申請預算金額為9616億美元。如果算上其他部門申請的國防相關預算,那麼總體國防預算高達1.01萬億美元。

  與前幾年相比,美2026財年國防預算具有兩個鮮明特點:一是從縱向看,年度增幅明顯擴大。2026財年國防預算申請額比上一財年增加約1100億美元,增幅超過13%。對此,美國防部官員&&,“這是對拜登政府忽視國防開支的補償”。實質上,預算劇增,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對於國防建設的鷹派思想。二是從橫向看,國防預算佔聯邦可自由支配預算比例明顯增加。2026財年聯邦可自由支配預算為1.7萬億美元,較上一財年減少7.6%。其中,非國防可自由支配預算減少23%,但國防預算和國土安全預算卻逆勢大增。據統計,2024至2026財年,美國防預算佔聯邦可自由支配預算比例從47%升至57%,暴露出特朗普政府“安全大於民生”的戰略選擇。

  需要指出的是,1.01萬億美元並非美2026財年最終國防開支。美國防開支由國防預算和補充預算組成,補充預算用於支付海外應急行動、緊急對外安全援助等突發事件。從過去幾年經驗看,2026財年美國防開支勢必超過1萬億美元。

  謀求建立絕對優勢

  美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在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政府“正在重建美國軍隊——而且是快速重建”,並&&將“明智地”使用每一塊錢,用於提升“殺傷力和戰備能力”。從2026財年國防預算的分配和流向看,美方一些動向值得重點關注。

  大幅增加核預算,加快升級“三位一體”核威懾力。美2022年《核態勢評估》報告指出,核武器是戰略威懾能力的底層支柱。2026財年,美國防部擬申請600億美元核預算,比上一財年增加108億美元,增幅達22%,主要用於研發和採購哥倫比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B-21戰略轟炸機、“哨兵”洲際彈道導彈、海基核巡航導彈等新型投送&&和打擊彈藥,目標是在2040年前建成下一代“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體系,提升美國的戰略威懾能力。

  維持高水平戰備狀態,確保隨時能戰。美軍參聯會主席凱恩指出,戰備和殺傷力是當前美軍建軍備戰的兩大優先事項。2026財年,美國防部計劃投入1600億美元用於部隊戰備和訓練,比上一財年增加22%,以進一步提高部隊戰備水平。分析認為,這些預算一方面將用於保障各軍種和作戰司令部開展數百場諸兵種合成演習和戰區級大規模演習,確保各級部隊做好組織實施大規模戰爭的準備;另一方面,美將投入大量資金擴大關鍵彈藥和武器裝備産能,以打造適應大國衝突需求的國防工業基礎。

  加快推進智能化轉型,形成智能化作戰優勢。美國防部首次單列智能化建設預算,將投入134億美元發展智能化武器裝備和軟體系統,其中94億美元用於採購各型無人機,17億美元用於研發無人水面艦艇,12億美元用於開發智能化指揮控制軟體。值得關注的是,美陸軍計劃在2026財年為5個作戰旅列裝巡飛彈,為10個作戰旅配備商用無人機,同時斥資6.93億美元採購反無人機系統,其目標是到2026年底為所有現役師裝備無人機和巡飛彈,2027年底建成智能化作戰體系。

  加強軍事技術創新,謀求代差優勢。2026財年,美國防部計劃投入1700多億美元開展研發、測試和評估活動,比2024財年增加20%以上,以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推動新技術快速從試驗場走向戰場。此外,美各軍種正加快淘汰老舊裝備,集中資金研發新一代主戰裝備。比如,美軍計劃淘汰老式反坦克導彈、“灰鷹”無人機等老舊裝備,發展M1E3“艾布拉姆斯”坦克、高超音速導彈等裝備;計劃將F-35戰鬥機採購量從去年的74架減少到47架,節省開支的同時投入35億美元研發F-47第六代戰鬥機。

  加劇全球軍備競賽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軍費開支國,年度軍費開支佔全球軍費開支的40%左右。但美軍政領導層仍不滿足,借所謂“以實力促和平”之名大幅增加國防投入,暴露出其實力至上的國家安全觀和“野心大於實力”産生的戰略焦慮。

  事實上,美國所謂的“和平”是“美國治下的和平”,説白了就是美國為之癡迷的霸權夢。因此,“以實力促和平”的實質是“以實力護霸權”。這種自私自利的做法必然遭到全世界反霸國家的反對,並引發其他國家增加國防支出制衡美霸權圖謀,進而加劇全球軍備競賽。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報告顯示,2017年至2024年,全球軍費開支從1.74萬億美元增至2.72萬億美元,美國是背後最重要的助推因素。

  美國還要求盟友大幅增加軍費開支,為其霸權野心買單。日前舉行的北約海牙峰會上,特朗普政府強迫北約盟友將軍費開支水平從目前佔國內生産總值約2%大幅提升至5%。美強迫盟友漲軍費,其實並不是為了保障他國安全,而是為服務美國的地緣政治目標,並借機向盟友出售武器裝備,賺取超額利潤。

  大國之大,不在於體量大、塊頭大、拳頭大,而在於胸襟大、格局大、擔當大。美國持續推動擴軍備戰,動輒以實力壓人、拿拳頭説話的做法,加劇了世界的分裂與對抗,必將引起世界愛好和平國家的警惕和反對,最終加速美國霸權的衰落。(陳航輝  秦芳菲)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