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反無人機新戰略-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18 16:08:30
來源:中國國防報

美國&&反無人機新戰略

字體:

  美國陸軍的EAGLS反無人機系統。

  美國士兵進行反無人機訓練。

  據外媒報道,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近日簽署一項反無人機新戰略,通過整合美國防部在不同時期推出的各種反無人機方法手段,保護相關設施和人員免受無人機威脅。

  5項內容應對新威脅

  報道稱,雖然反無人機新戰略目前處於保密階段,但外界通過美國防部發表的一份説明報告,了解到該戰略的基本情況。

  報告指出,在近年來的地區衝突中,無人機對傳統戰法和作戰原則形成新挑戰。從戰術層面看,部隊的隱蔽、集中和機動變得困難;從戰略層面看,人力和資金成本大幅降低,縮小整體實力差距。由於美國對此缺乏應對措施,導致無人機威脅事件頻發。在海外,美國牽頭組織的“繁榮衛士”紅海護航聯盟幾乎每天遭到無人機襲擊,被稱為“美國海軍自二戰以來經歷的最持久戰鬥”。美國在敘利亞、伊拉克的基地也受到無人機入侵。今年1月,1架無人機襲擊了美軍位於敘利亞和約旦邊境的軍事基地,造成3名美軍士兵死亡,超過25人受傷。美國本土也遭受多起無人機威脅。據美媒報道,去年以來,弗吉尼亞州蘭利空軍基地、諾福克海軍基地等發生無人機侵入事件,內華達州核試驗基地上空也出現過5架不明身份的無人機。

  為此,美國防部&&反無人機新戰略,具體內容分為5項:一是加強對無人機威脅的理解和認識,提高部隊探測、跟蹤威脅的能力;二是發起針對性行動應對相關威脅;三是將反無人機防禦作為理論、訓練和政策的核心部分;四是提供更多應對威脅的解決方案,包括快速研發反無人機技術並優先提供資金等;五是設計對抗無人機的新型部隊。

  此外,報告稱反無人機新戰略將強化美國多部門以及與盟友和合作夥伴之間的關係,加快創新併發揮規模效應優勢,提升對抗無人機的互操作性和整體效能。

  多舉措構建防禦體系

  美國防部在反無人機領域發展較早,面對不斷演變的無人機威脅,美國近年來&&多項措施,欲構建更強大的防禦體系。

  頂層設計牽引。2019年,美國防部為解決標準不通用、系統不兼容等問題,指定陸軍牽頭負責各種反小型無人機項目;2020年,美軍組建聯合反小型無人機辦公室,負責統籌協調各類反小型無人機計劃活動;2021年,美軍發布《反小型無人機系統戰略》,搭建反小型無人機整體架構。2023年,美國防部&&2年內部署數千個無人作戰系統的“複製者”計劃。今年9月,美國防部宣布將“反小型無人機”作為“複製者2.0”的重點建設領域。此次發布的反無人機新戰略,以聯合反小型無人機辦公室等現有架構為基礎,並將與“複製者”等項目結合,體現出美軍該領域戰略的延續性。

  堅持多路發展。美軍認為,不存在能夠應對所有小型無人機威脅的萬能組合,要充分利用各種傳感器和攔截武器的特點,採用多層次系統應對小型無人機威脅。因此美軍融合多种先進裝備技術,以雷達和電子對抗技術為基礎,配合防空火炮、導彈和定向能武器,形成較為完整的反無人機體系。

  注重人員培訓。2023年11月,美軍在俄克拉荷馬州希爾堡建立首個聯合反小型無人機學院。通過集中化和標準化訓練,使不同軍種士兵在進行反無人機作戰時具備互操作性。此外,美陸軍於2023年底宣布修訂訓練條令,在新兵基礎訓練中增加反無人機技能,同時將該技能納入負責培訓步兵和裝甲兵的摩爾堡卓越機動中心必修課程。在今年10月的“鍛造”演習期間,美陸軍新兵首次進行反無人機演習。

  強調裝備研發。地區衝突表明,應對低、慢、小無人機威脅仍是戰場上最嚴峻的挑戰之一,因而美軍加快探索和研發各類應對中小型無人機的武器裝備。單兵手持設備方面,美軍研發“智能射手”瞄具,該裝備採用數字化火控系統,可使用普通步槍鎖定並精準毀癱無人機,實現“一槍一殺”。傳統防空武器方面,美軍以“斯特賴克”裝甲車為基礎,配備4枚“毒刺”導彈、1門30毫米口徑機關炮和1挺7.62毫米口徑機槍,搭配車載S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能夠同時跟蹤超過100個目標。定向能武器方面,今年5月,代號“女武神”的高能激光系統已交付美陸軍。該系統配備300千瓦高能激光發射器,最大射程達20公里。“萊奧尼達斯”反無人機高功率微波系統也在進行測試,該系統每秒可發射數千次電磁脈衝波束,能有效打擊無人機蜂群。

  此外,人工智能未來將在美軍反無人機系統中發揮更大作用。如在美陸軍前沿區域防空系統中,先進戰鬥管理器的人工智能只需0.25秒便能完成作戰決策,並實時自主選擇最合適的武器攔截無人機。

  不過,美國防部發布反無人機新戰略也遭到一些業內人士的質疑。無人機技術發展迅猛,美國防部能否及時更新調整政策、國會能否及時撥款、國防生産能力能否跟上、國內各部門以及盟友之間合作能否順暢進行等,都是未知數。 (王昌凡)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