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之上
一場酣暢淋漓的空戰對抗落下帷幕
坐鎮後艙的種曉峰和戰友
帶着勝利駕機返航
訓練一結束
種曉峰就回到宿舍
今天的這場飛行
他又有了新的發現
空軍航空兵某旅 種曉峰:我願意試一下新功能,如果這個功能好像沒有怎麼用起來,或者用着不是太順手,那麼我就和工廠交流一下這是為什麼,這個能不能改。只要是對作戰有利的,對形成戰鬥力有利的,那就改一改。
空軍航空兵某旅 王虎:他是特別有好奇心的一個飛行員,在飛行中,他都會刨根問底,把這個東西搞明白。先是問周圍的人,周圍的人不知道,就去問教員,教員不知道的話,他就會給工廠打電話問工廠,直到把這個事情弄明白。他這個鑽研的勁頭,我是特別佩服的。
與大多數飛行員不同
種曉峰的藍天夢
是從大學即將畢業那年開始的
2003年
正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讀大四的種曉峰
入選了空軍首批地方“雙學士”飛行員
空軍航空兵某旅 種曉峰:我最弱的是體能,當時每次練,我都把自己練到吐為止。我的3000米水平,從我進去時的17分多,最後可以跑到11分多,自己都不敢相信。
從工科男到飛行員
突破體能關只是敲門磚
很快種曉峰就發現
在大學裏養成的
凡事都要弄清楚為什麼的習慣
在剛開始學習飛行的階段
卻有點格格不入
空軍航空兵某旅 種曉峰:就這個東西,你教我這麼做,我不一定這麼做,我先得知道為啥這麼做,非得問出個一二三來。所以説當時那些飛行教員們説“這幫人有特點”。
走進作戰部隊
坐上夢寐以求的戰鬥機
種曉峰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特點
開始在一項一項任務中冒了頭
空軍航空兵某旅 種曉峰:比如説有任務,拿過來之後我不是説任務要求怎麼做就怎麼做,我想的是任務的要義,我怎麼才能高質量完成,我需要去準備哪些知識。
他兩獲“金飛鏢”
多次參加新型彈藥的試射任務
成為大家公認的“技術大拿”
40歲這一年
種曉峰迎來了改裝殲-16戰機的機會
空軍航空兵某旅 種曉峰:這東西不帶猶豫的,內心的聲音會告訴你的,告訴你就是去幹。戰機可挂的東西越多,對我肯定有點開了“外挂”的感覺。各種武器多了,可用的、可操作的東西就多了。本來是就幾本書的一個小書舖子,現在發展到圖書館了,那肯定是不一樣的,我要繼續探索。
無論是在飛行大隊還是工廠專家那裏
種曉峰的較真都是出了名的
只要是關乎戰鬥力
就絕對沒有“差不多就得了”的説法
空軍航空兵某旅 種曉峰:這個東西“較”出來是對戰鬥力有好處的,對整體的我們的能力都有提升的,它是有用的,那我們這個“真”我是必須得“較”。裝備好了,到時候打起仗來,我們的把握就更大了。
改裝新機以後
種曉峰把更多精力
投入後倉資源管理上
一有成果
他就會迅速組織戰友們討論分享
空軍航空兵某旅 種曉峰:我們要上戰場打仗,我們是一個群體。如果我弄明白了,成果直接讓大家拿去用,他們都強了,那我們整體團隊的實力就強了。
工科學霸的認真嚴謹
戰鬥機飛行員的大膽潑辣
在種曉峰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結合
他和戰友不斷突破着能力邊界
將壯志豪情揮灑在雲端戰場
空軍航空兵某旅 種曉峰:我要打贏,這就是我想的,我的目標就是這樣,因為我是一個戰士,只要有機會,我肯定是上去,我就能幹、能打,當然如果能附加一個的話,我還得能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