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部為何自揭短板
原標題:五角大樓報告宣稱中小型軍工企業陷入泥潭美國防部為何自揭短板
美軍重要船隻建造項目中將有6%至17%的重要工作崗位缺乏合格僱員
保護美軍士兵免受化武攻擊的關鍵部件供不應求,戰機重要零件生産商隨時可能破産,一家導彈組件製造商倒閉兩年五角大樓卻沒察覺……美國軍工製造業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五角大樓近日發布報告宣稱,在繁榮的行業表象下,美國中小型軍工企業正在泥潭中求生。
拖累軍火出口額下滑
這份報告名為《美國軍工能力》,由美國防部製造業和工業基地政策辦公室發布。報告指出,儘管自2016年以來,五角大樓持續向武器和彈藥生産商劃撥資金補貼,但不少中小規模軍工企業仍因入不敷出破産。報告強調,中小型軍工企業是支撐整個行業的基礎,如今基礎開始動搖,必須採取應對措施。
報告宣稱,中小型軍工企業陷入生存困境,影響到美國對外軍貿——近年來,美海軍武器裝備出口額急劇下滑,從2007年佔全球市場的63%,跌落至2017年的17%。美國的客戶群也在流失,韓國和巴基斯坦原是美制武器裝備的兩個可靠客戶,但從2008年到2017年,巴基斯坦進口的軍用品中,“美國製造”份額從31%減至12%,韓國則從78%減至53%。調查顯示,上述問題源於美制武器裝備質量徘徊不前、價格居高不下。報告宣稱,這與基礎研發費用、零部件生産成本等密不可分,“大部分從事基礎研發和零部件生産的中小軍工企業都在掙扎中求生,沒精力考慮提升質量等問題”。
歸罪於不友好的生態鏈
報告認為,美國中小型軍工企業舉步維艱,主要因為其身處不友好的生態鏈,在“研發-生産-銷售”這個鏈條中,主導者是大型軍工巨頭,中小型軍工企業很難擺脫對其依賴。
究其原因,一是中小型軍工企業往往資金來源單一,只能靠五角大樓或軍工巨頭的訂單,“他們生存的環境缺乏競爭,使得企業喪失活力”。比如,美軍飛機需要一種沙塵過濾裝置,全美只有4家企業可以生産,在缺乏競爭情況下,這些企業滿足於生産單一産品,卻因五角大樓賬單支付不穩定常常陷入資金困境。
二是中小型軍工企業使用的技術老舊、保守,且經常陷入“用人荒”。報告指出,受實力限制,中小型軍工企業很難在購買技術專利時投入鉅資,“訂單性質決定了他們‘夠用即可’的信條,因此技術水平常年沒有突破”。此外,人才缺失也是一大問題。製造飛機零部件的中小企業,由於待遇、發展前景等因素不被看好,很難吸引技術熟練的軟體工程師。來自美國勞工部的預測數字顯示,2018年至2026年,美軍重要船隻建造項目中,將有6%至17%的重要工作崗位缺乏合格僱員。
三是五角大樓搖擺不定的政策,讓中小型軍工企業很難適應。報告指出,這些企業本身抗風險能力較差,政策稍有變動,就可能帶來滅頂之災。以一家為導彈生産電壓控制開關的軍工企業為例,五角大樓向其下單時聲稱這種開關將至少使用5年,結果幾個月後就宣告停用,直接導致該企業破産。此外,官方決策決定着中小型軍工企業的發展方向。比如,五角大樓決定對陸軍重型裝備“只升級不換代”,使得配套的中小型軍工企業不斷削減技術力量,保留的工程師“缺乏設計製造新型地面作戰車輛能力”。
為推行政府補貼而發布
不過,針對美國防部“自揭家醜”的做法,美“防務新聞”網站注意到,五角大樓發布《美國軍工能力》報告,是在白宮&&“防務工業基礎研究”之後。“防務工業基礎研究”建議政府啟動《防務製造法案》相關條款,向“關鍵的防務生産線提供額外補貼”,以幫助這些企業渡過難關。文章認為,《美國軍工能力》報告和“防務工業基礎研究”相配套,都是為在軍工行業內推行政府補貼而發布。
更有分析稱,美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武器出口國,給全球安全埋下巨大隱患,很難想象中小型軍工企業會對其武器出口造成較大影響。(李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