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軍隊人大代表:為提升部隊戰鬥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2019年03月12日 11:01:36 來源: 中國國防報

    原標題:軍隊人大代表熱議徵兵工作:為提升部隊戰鬥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軍隊的基礎在士兵,士兵的源頭在徵兵。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質人才積極投身軍營、矢志強軍實踐。兩會現場,軍隊人大代表暢談着眼新時代新使命新要求,努力徵好兵、用好兵、送好兵,為提升部隊戰鬥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優化兵員徵集結構,畢業生和重點高校生成為“香餑餑”

    從原來的鳳毛麟角到如今的半壁江山,大學生參軍數量越來越多,兵員素質結構進一步優化。這是軍隊人大代表感受到徵兵工作近年來的可喜變化。

    “大學生士兵數量增多了,高素質的大學生比例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一位基層代表講起去年對他所在單位大學生士兵的調研結果:在校生多、畢業生少,大專生多、本科生少,一般院校多、重點院校少。在他看來,我們對大學生兵員的定義範圍過於寬泛,為完成大學生士兵徵集任務,有些單位往往將徵集重點投向那些容易動員的高職高專在校生和剛剛參加完高考的大學新生。

    “大學畢業生和重點高校學生徵召入伍後適應部隊環境更快、崗位技能上手更快、轉化戰鬥力更快,我所在單位有很多這樣的士兵都擔任了班長骨幹,成為崗位技術能手,受到基層部隊的歡迎。”來自空軍的王獻軍代表建議,在提高大學生徵集比例的同時,調整大學生徵集對象,增加大學畢業生和重點高校學生、減少新生和在校生徵集數量,使徵集兵員更加滿足部隊需要。

    如何為徵集優質大學生士兵創造有利條件,成為不少代表關注的重點。春節前後,來自河南省軍區的潘佳瑛代表注意到,各地發布人才引進政策,“大多數大學畢業生在春節前後就已簽訂就業單位,到了徵兵季可供徵集的優質大學畢業生還會剩多少?”對此,潘佳瑛建議靈活調整徵兵的時限和次數,打好人才爭奪戰。

    “好的人才,既要能力過硬,也要思想過硬。”安徽省軍區司令員楊徵代表在徵兵實踐中發現,各地紛紛&&保留入學資格、國家資助學費等各種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大學生走進軍營,為部隊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在大學生新兵役前訓練及新兵訓練中,應通過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教育,明確履行義務的職責及其應享受的待遇,確立愛軍精武的發展規劃,築牢保衛祖國、獻身國防的思想根基。

    多措並舉夯實應徵青年的思想根基,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在發言討論中形成基本共識:迫切需要在全社會加強國防政策和兵役法規宣傳,大張旗鼓地弘揚愛國擁軍主旋律,理直氣壯地講清參軍報國大道理,增強廣大青年依法履行國防義務的法治意識,激發他們參軍報國的熱情。

    拓寬成長發展空間,大學生士兵職業規劃“有奔頭”

    在南部戰區信息通信團三營一連,連隊大學生士兵數量逐年增加,業務建設水平也隨之一年一個&階提高,這讓該連連長張小燕代表引以為傲。然而每到退伍季,大學生士兵“大進大出”的局面也讓她苦惱不已。想留隊又擔心耽誤學業的現實顧慮,學非所用,所學專業無法在基層“落地生根”的尷尬處境讓連隊不少大學生士兵打起“退堂鼓”。

    在討論中,代表們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隨着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進入部隊,如何吸納保留人才是當務之急。

    基層部隊大學生士兵“走>留”的不等式如何破解?張小燕帶來連隊大學生士兵的心聲:拓寬大學生士兵成長發展空間,協調加大大學生士兵直接提幹、報考軍校比例,並適當放寬大學生參軍入伍和大學生士兵提幹的年齡限制。

    當然,大學生入伍來到部隊,不能只擠“獨木橋”,走考軍校、提幹一條路,只有走開多樣化發展路子,才能確保更多的大學生“進得來”“留得住”。 前不久,全軍首次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文職人員工作順利結束,共新聘文職人員5700余名。不少代表建議,應充分利用文職人員大幅增加的有利時機,鼓勵那些未能在部隊實現預期目標的大學生士兵報考文職人員。以此,最大限度滿足大學生士兵職業發展需求,從而吸引更多大學生走進軍營、長期服役。

    “除了拓寬大學生士兵成長發展空間,實現精準徵兵,讓大學生士兵學有所用同樣重要。”王獻軍代表以他所在單位舉例,作為技術軍種,空軍具有崗位種類多、專業技術性強、人才培養周期長等特點,只有吸引更多優秀的專業對口青年和部隊急需的各類科技人才進入部隊,才能在有限的訓練時間內讓他們快速形成戰鬥力,也能使他們在人崗相適中更好地實現價值。這就需要着力實現兵員徵集與部隊需求精準對接,建立一套規範系統的軍地對接機制,真正把部隊急需的有志青年選拔出來、吸引進來。

    士兵退役出口順暢,新兵徵集才能入口興旺

    推行網上徵兵簡化應徵青年報名環節,開通網絡版徵兵體檢信息化管理系統,落實大學生參軍入伍“四優先”政策……大學生參軍入伍綠色通道的日益暢通是近年來徵兵工作創新開展和紮實推進的一個縮影。

    “既要重視入伍前,也不能忽視退伍後。”代表們談到,在調研中官兵反映,有的大學生士兵入伍通知書和優待金未及時發放、學籍保留手續未及時辦理;有的新兵入伍時敲鑼打鼓、十分光榮,退伍後卻無人問津、悄無聲息;有的徵兵宣傳時高調承諾,退役需要落實相關待遇時又搞變通打折扣,免費職業技能培訓與就業期望值銜接不緊密、創業扶持政策不夠精準等,導致適齡青年參軍入伍積極性受到影響。

    “士兵退役出口順暢,新兵徵集才能入口興旺。”去年,退役軍人事務部的成立,逐步探索構建完善的軍人退役保障體系,讓退役士兵有了保障,現役官兵少了後顧之憂,應徵青年多了參軍熱情。在討論中,不少士兵代表建議,在各級政府具體落實層面,建議進一步拓寬就業安置渠道,更加突出退役士兵在部隊的服役表現和服役期限,通過免費培訓、減免稅費、低息貸款等幫扶退役士兵就業,切實解決退役士兵後顧之憂。

    部隊是所大學校,是座大熔爐,應該成為國家的人才蓄水池,徵兵工作也應納入國家人才建設的大局統籌考慮。甘肅省軍區政委蒲永能代表介紹:“去年來自甘肅貧困山區的400多名新兵到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服役,他們退役後能夠把東部發達地區的經驗帶回家鄉,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河北、江西等地的代表談到,這些地區,在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聘中,拿出一定名額專門招錄退役大學生士兵,保證大學生士兵有好的出路。代表們建議,應推動國家層面盡快&&退役大學生士兵按照一定比例定向考錄公務員和應聘事業單位的具體政策。(本報記者 宮玉聰 張軍勝)

【糾錯】 [責任編輯: 張驕瀛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46121007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