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超越自己的軍種身份

2019年02月25日 10:41:13 來源: 解放軍報

    在五大戰區成立三周年之際,《解放軍報》記者走進南部戰區首長機關。在談到三年來不同凡響的經歷和感受時,來自空軍的一位處長坦言:最大的收獲是“忘掉了自己的軍種身份”。這位處長所説的“忘記”,實質是一種超越,彰顯的是聯合意識的提升、聯合文化的養成。

    軍種身份,代表著一名軍人的實力歸屬和職業特性,是區分陸、海、空和火箭軍等諸軍種的主要標誌。從一定意義上講,沒有軍種身份之分,沒有軍種優勢的發揮,就沒有諸軍種聯合作戰之説。然而,多色的迷彩有時也是一種“枷鎖”,會讓彼此間産生壁壘。而超越自己的軍種身份,就意味著自身已融入了聯合作戰指揮機構這個左右一心、不分彼此的“大家庭”,標誌著我軍聯合作戰體係在經過陣痛之後正日益走向成熟。

    心理學家研究認為,人都有思維個性,也有思維盲區,縱使是一個富有想像力的人,他的思考空間,也不會超出現有的經驗、知識和所獲得資訊的范圍,從而不知不覺築起自己的行業壁壘。這種現象,過去我們在籌劃聯合作戰演習時經常看到:身著不同軍種服裝的參謀人員提出自己的決心建議,大致不外乎本軍種將面臨什麼態勢,應該採取何種行動,需要他人如何配合等,很少考慮本軍種以外的事情,更不用説去指揮其他軍兵種作戰了。這種情形,即便是聯合作戰體制內的人,有時也難以擺脫。

    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弗蘭克斯提醒部屬:“你們的名牌上,我看見了陸軍、海軍、空軍和海軍陸戰隊的字樣,但我更希望我看到的名牌上應該寫著‘聯合’——所有軍種應該協作如一。”他曾觀察到,走向伊拉克戰場的諸軍種,拿著的是本軍種作戰條令,而不是聯合作戰條令。事實上,各軍種盡管都在作戰編成的序列內,但不同的軍種因利益不同,仍有可能導致聯合行動的失敗。

    與外軍相比,我軍聯合作戰起步明顯較晚,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正處于磨合與融合階段,前行的道路既漫長又艱辛。其中面臨最突出最現實的問題是,參與其中的軍兵種人員如何盡快實現身份的轉換、崗位的轉軌、思路的轉變、能力的轉型。面對運作多年的戰區指揮體制,如果還糾結于作戰訓練被誰管、聽誰的,還念念不忘過去軍兵種“誰大誰小、誰重要誰不重要”的爭論,還無法釋懷長期在本軍種形成的工作套路和思維,那麼聯合作戰效能將不可避免會打些折扣。

    “作為戰區機關一員,誰都不是,但誰也都是。”這是一位戰區指揮員的深切體會,值得我們深思。“誰都不是”指的是,雖然你身著陸、海、空或火箭軍其中一種服裝,但你的身份標誌已不屬于陸、海、空或火箭軍其中任何一員;“誰也都是”指的是,雖然你來自陸、海、空或火箭軍某一具體的軍種,但你的角色定位應該代表整個軍種,觀察視野應該超越整個軍種,素質指向應該覆蓋整個軍種。實踐證明,要做到這兩條不容易,但要真正能做好這兩條,就變得不簡單。

    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早就説過:“科學是內在的整體,它被分解為單獨的部門,不是取決于事物的本質,而是取決于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基于物理作戰空間而命名的陸軍、海軍、空軍等諸軍兵種稱謂,終有一天將隨著人類智力及科技的發展,只會留存于人們的記憶裏。雖然這一時刻的到來有點漫長,但今天我們樹立體係作戰、聯合制勝理念,做到“超越自己的軍種身份”,本身就是適應未來一體化聯合作戰的一種“大夢先覺”。(張西成 陸軍研究院某研究所)

【糾錯】 [責任編輯: 劉憬杭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067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