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我與軍隊不解之緣丨段曉飛:從軍18載戎裝一生情

2018年08月06日 11:07:46 來源: 中國青年網

1970年,段曉飛參軍入伍,當年不滿18歲。本人供圖

    今年八一,早早就把微信的頭像換成參軍時的第一張照片。相約老戰友們聚到一起,緊緊的握手,熱烈的擁抱,互相端詳著兩鬢的白發,大家依然嘹亮地唱著軍歌,標準的軍姿,莊重的神態,隨著軍旅歌聲唱出的是軍人的意志,是軍人的精神,是軍人的情感……一日戎裝在身,終生軍人情懷。

    我們都是近五十年前抱著保家衛國的決心,入伍到一支英雄部隊——38軍。在部隊這個熔爐裏接受各種錘鍊,訓練、演習、施工、營建、執勤、生産、救災、搶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各種艱苦環境和困難條件下磨練了我們的意志,鍛煉了我們的作風,讓我們更忠誠、更團結、更堅強。

任職38軍甲種摩托化步兵團團長時,段曉飛(下方)檢查高炮分隊訓練。本人供圖

    常言説:軍人的犧牲豈止在戰場,熱愛本職、甘于平凡、默默堅持、忠于職守,這裏彰顯的就是軍人的情懷,這種情懷和信念始終不渝、歷久彌新。

    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步兵五大技術,200米內硬功夫。爬冰臥雪、山地練兵、長途跋涉、摩托行進,心中裝著使命,苦練殺敵本領。

    1974年在廣州解放軍體育學院比武前夜訓負傷,右臂多處粉碎性骨折,缺席那次考核成為遺憾。因為傷重,送到北京手術。我不斷問醫生,“還能當兵嗎?”醫生説:“看你有沒有毅力來恢復功能。”養傷期間,堅持刻苦鍛煉,半年後傷愈歸隊,我的軍事考核仍然優秀,心中感到欣慰!因為我仍能站在保衛祖國的行列,軍人的血脈,軍人的情懷。

段曉飛(前排右一)組織幹部野外訓練。本人供圖

    時光荏苒,退休後一直當志願者,為晉綏老區公益事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最重要一項任務就是和當地駐軍及民政部門一起,從呂梁山的溝壑山野裏尋找當年散葬的八路軍烈士遺骸。盡管工作艱苦,困難重重,但我們從沒有絲毫懈怠,立誓不惜代價。

    可以告慰先輩的是,至今年八一前,我們已在晉綏烈士陵園收遷安葬了624位烈士,其中525位是無名烈士。烈士陵園廣場前鑄有一把高大的軍號,它被稱為“集結號”,我們就是想讓無聲的號音召喚呂梁山的八路軍烈士們早日歸隊,早日“回家”。

    我每年多次去黑茶山下的晉綏烈士陵園,佇立在“浩氣長存”的石牌坊前,可見一排排漢白玉石碑,依山就勢,像徵戰歸來的戰士,無聲地訴説著他們在抗日戰場上英勇犧牲的悲壯場景,功昭日月,義薄雲天。

    我們曾親手在荒野裏將尋找到的八路軍烈士遺骨,一塊塊輕輕拾起,裝殮厚葬,每次站到這些無名烈士的墓碑前,我們都感到無比的震撼……

    向永遠的軍魂致敬!向軍人的情懷致敬!

    (本文作者段曉飛,原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段雲之子,現任山西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朋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8129927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