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1歲留學博士生的海洋科考之旅

2018年07月09日 11:24:36 來源: 國防科技大學微信公眾號

    今天的主人公名叫肖武心,陜西西安人,1997年出生,今年未滿21歲,已經是國防科大的一名海外留學博士研究生。

    他應該就是別人眼中的那個天才少年。小學讀了4年,初中讀了2年,2012年考入國防科大光資訊與技術專業,並進入學校為培養“具有成為國防科技領軍人物潛質的拔尖創新人才”而著力打造的錢學森創新拓展班,那一年他未滿15歲。

    他的優秀沒有就此止步。經過4年的努力,2016年本科畢業時,肖武心被學校保送進入光學工程專業攻讀碩士。

    強于天下者必先強于海。隨著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推進,學校成立海洋科學研究院,剛剛讀研的肖武心,在導師孟洲的建議下,開始著手申請到國外學習海洋科學。

    經過一年的準備,2017年9月,肖武心成功申請進入英國埃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地理係攻讀博士,專業為地震海洋學,這一年他未滿20歲。

    建設海洋強國,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懷著對海洋的敬畏和憧憬,揣著激動而緊張的心情,今年初,年小志氣高的肖武心參加了英國海洋局組織的編號為DY087的海洋科學考察。

    45天的海上科考時光,對這個初入海洋科學領域的研究者而言,無疑是一段神聖而新奇的經歷,有著最直觀的體驗和感悟。不妨跟著他的視角,一起去看看……

    我的海洋科考之旅

    智利在南美洲的最西側,其南部城市蓬塔阿雷納斯(Punta Arenas)被稱為地球最南端的城市之一,在南極附近的海洋科學考察基本都會從這裏出發。1月16日,我們的科考船發現號(RRS Discovery)也從這裏出發,開始了為期45天的大西洋亞南極地探索之旅,3月2日順利回港。

    RRS Discovery科考船外觀

    此次考察的海域在南緯49°至南緯53°之間,大致位于蓬塔阿雷納斯正東1000 km處。之所以選擇這片海域,主要是因為該地區蘊含著豐富的亞中尺度渦,這種渦旋極大地促進了海水垂直方向上的流動,從而促使大氣和海水、海水由淺到深各個層次中的二氧化碳進行交換。深入了解這種現象的原理和影響,對于全球碳迴圈以及全球變暖問題就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也會加深我們對于海洋的認識和了解。

    停靠在蓬塔阿雷納斯海港的發現號RRS Discovery

    船上有3名老師、1名博士後和7名博士研究生,還有6名技術人員和21名船員。科研人員中只有我來自中國,其余2人來自德國、1人來自印度,而大部分來自英國。大家的研究方向多為地質學,只有我和我的德國同門從事地震海洋學方向。

    全體科研人員合影,右一為作者。

    挑戰重重

    行之不易的海洋科考

    作為探索海洋的重要手段,海洋科考是一項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科研活動,也是一項難度較高的科學考察。這不僅因為涉及的勘探裝備多,還因為人員構成非常復雜,更因為浩瀚海洋的不可控、不確定。

    科考船上正在運轉的地震勘探設備

    人常説天有不測風雲,海洋科考也是一樣。我們此次任務,也是一波三折終得圓滿。

    我們原定于1月12日出港。然而,科考船上配備的兩個救生船壞了一個,需要更換配件,而所需要的配件直到15日才到達港口,因此我們于1月16日才正式出境。

    幾天後,我們剛剛駛入考察區域,不巧一名女隊員上下樓梯時滑倒導致腳踝骨折,而船上只有一些基本的藥品和醫療器材,船長決定將船駛回福克蘭群島送受傷隊員上岸就醫。此時,另外兩名女隊員也出現了非常嚴重的暈船現象,無法在船上正常工作和生活,便跟著受傷女隊員一起下了船。這樣,我們實際展開科學考察的時間比計劃又晚了一周多。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科考進行到尾聲時,一名技術員在切割鋼管時碎屑不慎飛入眼睛,急需上岸醫治,船長決定結束考察提前返航。

    我們要面對的,不僅是這些意外導致的展開科學考察的時間的減少。我們所調查的海域以風浪大知名,天氣惡劣時海浪高達十幾米。一旦我們遇到大型風暴,就不得不將所有的感測器收回,然後全速航行駛離風暴區域。這些浩瀚的海洋帶給我們的實際挑戰,使我們的考察任務異常緊張。

    船上的會議室經風暴洗禮後的淩亂景象

    此次海洋科考,對每一名隊員來説,都是一次身心的巨大考驗。

    人員受傷的突發狀況、變幻莫測的海洋情況迫使我們必須隨時調整計劃。每天早上,首席科學家會與船長交流海上天氣以及船只情況,據此制定當天的科考計劃。然後,肩負不同探測任務的小組根據總體計劃再來制定本組的計劃。一旦有突發情況,計劃就要相應地修改,比如原定3天完成的任務就可能被壓縮到了2天。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判斷探測點的重要程度並做出取舍,以保證整個任務的順利完成。

    海上的探測器較為昂貴,所以在部署時需要慎之又慎,操作稍有差池,就可能使探測器發揮的作用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在這45天中,每個人都承受著時刻應對突發狀況的巨大心理壓力,也緊繃著神經,小心翼翼地進行著每一個操作。

    長時間出海也是對隊員體力的一次考驗。船上實驗和海洋調查24小時不間斷地進行,科研人員分兩班輪流值班,每人每天需連續海上作業12小時,一周七天連續工作。淩晨12點到中午12點為夜班時間,中午12點至深夜24點為白班時間。值夜班意味著晝夜顛倒,比值白班的同志更加辛苦疲憊。在值班分配時,考慮到自己年齡小體力好,我主動要求承擔夜班工作,得到了隊友們的讚譽。

    科研人員休息艙室

    在船上值夜班

    困難不斷

    尋根問底的科研精神

    在進行地震海洋學調查時,我們需要在行進途中向海洋投放一種叫做XBT(投棄式溫深計)的感測器,用于獲得海水溫度隨深度變化的曲線。

    XBT的發射需要發射員、倉內軟件操作員以及船員的相互配合,發射員將XBT連接到發射槍上,在軟件操作員下達“發射”指令後,進行發射。

    發射第一個XBT時的情景

    航行初期,我們共投放了9個XBT,可其中有4個竟然完全沒有測量到任何數據。如此高的投放失敗率讓我們壓力非常大,心情也非常低落。

    失敗的4個當中,有一個是因為來自匈牙利的軟件操作員口音較重,致使發射員誤聽密碼,提前將XBT發射了出去。而對于另外3個為何失敗,我們並不知道原因。

    我們通過郵件向導師説明瞭情況。導師在回復郵件中寫到:“海洋調查本身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如果它很簡單的話,那麼誰都可以做。海洋學家就是要克服困難的。”一番話重新燃起了我們的鬥志。

    經過認真分析和思考,我們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排查和解決。

    首先,就是對這個需要多方協同密切配合的活動,進行了崗位職責劃分和操作流程規范,細化到每一條指令的標準用詞,並落實到紙面列印出來,有效降低了XBT投放的失敗率。

    在確保發射過程中人為操作不會出現問題後,我們又利用排除法沿著連接線路檢查了XBT發射控制鏈路上的每一個環節,最後發現XBT發射槍的一個引腳壞了,有3枚XBT是因為硬體連接問題而導致沒有得到探測數據。

    至此,4個XBT的發射失敗原因全部被找到。在之後的航行中,我們對于XBT的發射越來越熟練,再也沒有出現發射失敗的情況。

    海上除夕夜

    走向豪邁的心靈之旅

    2月15日是中國的除夕。智利跟中國的時差正好是12個小時。早上7點,我在甲板上投放XBT感測器。發射之後,我們需要保持發射姿勢5分鐘不動。此時,國內正是晚上7點,是萬家燈火吃年夜飯過團圓年的時刻。我想到了家中的父母,思緒飄到了萬裏之外的祖國,冷冷的孤獨包圍著我,不由打了個寒顫。

    

早上投放XBT感測器

    太陽升起,陽光照到海面上反射過來,刺得我眼睛生疼。環望四周,看著一望無際的、藍得如此深邃的大海,腦海中浮現著我們小小的科考船在茫茫的大海中探索、航行的畫面,不禁覺得自己的渺小。這種感覺逐漸放大,將孤獨感擠壓得無影無蹤。

    是啊,在浩瀚的大海面前,我們顯得那麼無力。我們甚至難以評測,這一個個小小的感測器,對于人類了解大海,究竟能發揮多少作用。但是我知道,正是因為一代代海洋人的不懈努力,採用不斷發展的技術手段和日益先進的設備儀器不斷探測,我們對海洋的了解才會取得如此大的發展。

    舷窗裏看著茫茫大海,感覺人的渺小

    由此及彼,國家的發展又何嘗不是如此?每個人的力量是極為有限的,可能究其一生對于國家的貢獻也是微乎其微。但是,正是因為一代接一代的熱血青年將自己的理想、青春和汗水投入到國家建設的洪流中去,我們的祖國才有這樣天翻地覆的變化。在“國家”這片海洋中,個人的孤獨、榮辱又算得了什麼呢?

    “剪斷銅線,發射結束!”思緒被指令打斷,我迅速執行了命令,結束了XBT的發射。只不過我的心境已跟5分鐘前截然不同,懷著豪邁和輕快的心情,我繼續投身到接下來的調查活動中。

    驚喜多多

    神奇美妙的發現之旅

    我們使用的空氣槍會在大海中産生高振幅的聲波,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鯨、海豚等哺乳動物的交流。為了盡可能地降低影響,我們在每次打開空氣槍之前,都需要在艦橋進行一小時的海洋生物觀測,確保以考察船為中心周圍500米的圓形海域內沒有這些海洋動物。

    在艦橋進行海洋生物觀測

    其實,對于看到這些海洋動物,我們是滿心期待的。可是在航程前期,我們沒看到任何海洋動物,每次海洋觀測時,都是懷著希望而去,帶著失望而歸。終于在最後一次的海洋生物觀測中,大海倣佛聽到了我們的心聲,向我們展示了它的美妙。

    那一次,我們看到了鯨魚噴出圓錐狀的水柱,瞬間隨風擴散,化成一片水霧。我們看到了海豚成群結隊,在我們的科考船周圍追逐嬉戲,時不時地躍出水面,倣佛在説:“我還在這裏”。我們甚至還看到了一只靈巧的海獅在海中暢遊。

    這些可愛的精靈們,將我們的疲憊一掃而空。看著它們,我們露出了發自心底的微笑。在確保這些海洋生物遠離科考船以後,我們打開了空氣槍開始了地震勘探,又投身于下一輪的海洋探測中。

    海豚躍出海面

    科考結束後,我感慨良深。

    首先,此次航行,使我具備了海洋科考經驗。對科考船上的各種係統和設備有了初步了解,熟悉了海洋科考的基本流程和船上作業的注意事項等。

    其次,對于我來講,海洋學從抽象的數據變為了一個個的具體操作,使我認識到理論和實踐之間的距離。

    另外,我意識到,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海洋科學家,除了掌握理論知識,還要具備良好的領導力、積極樂觀的心態、過硬的身體素質等等。

    在海洋研究面前,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王雲麗、肖武心

    攝影:肖武心 Tobias Ehmen Lorna Kearns等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9097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