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卓越”號航母沉浮錄——解析一艘航母的全壽命周期

2018年05月18日 13:36:49 來源: 解放軍報

    原標題:“卓越”號航母沉浮錄——解析一艘航母的全壽命周期

圖為“卓越”號航母效果圖,來源于網絡。

    在土耳其愛琴海畔一座繁忙的碼頭上,拆船廠工人們正熱火朝天地工作著。一個龐然大物已被熟練的技工拆解得支離破碎。此時,若仔細觀察,人們還能分辨出它那魁梧的身軀——這是號稱“海洋霸主”的“卓越”號航母。

    英國皇家海軍“卓越”號航母服役三十余年以來,兵臨巴爾幹、徵戰伊拉克、巡弋幾內亞灣……無數次亮相在熱點新聞中,是不折不扣的“明星艦艇”。然而,這樣一艘戰功赫赫的航母,最終的歸宿也難逃“廢品回收”。

    今天,我們以“卓越”號跌宕起伏的經歷為藍本,為您回放一艘普通航母從立項設計、建造測試、戰鬥部署,直至功成身退、走向“墳墓”的一生。

    從圖紙到現實——

    “卓越”誕生

    打造一艘航母,遠比想像中復雜。隨著航空動力進入噴氣時代,為了搭載重量急劇增加的新型艦載機,航母的噸位也不斷增加。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建造和維護航母的成本越來越高。從另一個方面看,在對制空要求較小的低威脅環境下作戰,如果適當降低對艦載機的性能要求,使用垂直起降的方式減小對航母硬體設施的依賴,也不失為一種在成本與性能上“折中”的選擇。

    在過去的兩個世紀裏,作為老牌海上強國,英國一直在新型海軍裝備研發上引領世界潮流。二戰結束後,國力日漸衰弱的英國仍為現代航母貢獻了斜角甲板、菲涅爾助降係統、蒸汽彈射器、艦載機自動化導航係統等多項突破性發明。

    然而,國家的經濟基礎決定了國防事業的發展極限。到了20世紀70年代,英國皇家海軍已經無力維持下一代大型航母的設計建造。要想延續艦隊航空作戰能力,他們只有另辟蹊徑。性能向預算妥協,以垂直起降飛機和各種直升機作為主要作戰力量的“卓越”號輕型航母應運而生。

    “卓越”號是“無敵”級航空母艦的2號艦,這個名字繼承自二戰時期“卓越”級航母(又譯作“光輝”號)的首艦,以此作為對曾經光榮歷史的銘記。1976年5月,英國斥資1億英鎊,在泰恩河畔的斯旺·亨特造船廠船臺上鋪下了“卓越”號船體的第一塊鋼板。

    從船廠到戰場——

    戰火呼喚

    按照施工計劃,這艘滿載排水量2.03萬噸、全長210米的鋼鐵巨艦,需要造船廠花費8年時間來打造。

    實際上,早在1970年,船舶工程師們就開始繪制大量的圖紙來不斷考校、斟酌“卓越”號的設計。這些圖紙對精度的要求尤其苛刻。“卓越”號的船體被劃分為數十個鋼鐵船段,在不同車間同時進行建造,到最後再用龍門吊將各個船段像積木一樣安插、拼接在龍骨上,形成一艘完整的軍艦。船段之間稍有誤差,便會釀成嚴重的後果。但是,這種“分段建造法”可以大大縮短工期,提升船廠的利用率。

    “卓越”號全艦共有7層甲板,大大小小600多個艙室,重要艙室之間用復雜而可靠的水密門隔開,安裝了軋制鋼板和“凱夫拉”裝甲來強化抗擊能力,還敷設了厚厚的石棉材料。

    “卓越”號全艦使用的電纜電線總長度達55萬米,相當于從北京到青島的直線距離。充足的線路保證了軍艦即使某一個部分受創,備用線路仍然能夠保證設備可用。這一切都在努力打造“卓越”號傑出的生存力。

    當“卓越”號艦體基本完工時,造船廠將它的船身和水線以下部分粉刷一新。1978年12月1日,“卓越”號從船臺滑入水中(俗稱“下水”),檢驗水密性的同時,在碼頭上便展開上層建築的舾裝工作。這時,一艘軍艦所必需的雷達電子裝備、武器係統等依次被安裝在艦橋或運進機庫內。這是從戰爭期間獲得的經驗。一家造船廠的船塢數量是有限的,將不太復雜的施工項目轉移至碼頭完成,能夠盡快騰出數量有限的船塢供建造下一艘軍艦使用。

    然而,“卓越”號建造接近尾聲時,英阿馬島戰爭的爆發打破了船廠按部就班的節奏。這場遠在萬裏之外的戰爭,使得英國人迫切需要大型艦只跨越波濤洶涌的大西洋前往助陣。

    “卓越”號的工人們開始加班加點趕工。他們甚至把原本供給同型艦“皇家方舟”號使用的零件挪用至“卓越”號上。同型艦之間零部件的互換可以極大提高冗余性和利用率,這正是工業標準化所帶來的巨大優勢。

    最終,“卓越”號比預定工期提前6個月完工,一邊對各種艦載設備進行緊急調試,一邊向馬島海域航渡。

    從服役到退役——

    無奈抉擇

    1982年8月28日,“早産”的“卓越”號航母駛抵馬島海域。此時戰爭雖已結束,但“卓越”號的到來還是讓連續部署數月的“無敵”號和“競技神”號航母戰鬥群松了一口氣。

    實際上,“卓越”號此時仍然不是現役艦艇,它的艙室裝修等都是在緊急狀態下草草收尾,離正式使用還有很明顯的差距。在馬島任務完成後,“卓越”號返回母港,按部就班地進行海試、裝修,最終于1983年3月20日舉行了正式服役儀式。

    “卓越”號設計之初的首要任務,是利用艦載反潛直升機搜索敵軍潛艇並殲滅,同時使用“鷂”式垂直起降戰機在預警直升機支援下進行防空和對地對海作戰。不過,“卓越”號寬大的飛行甲板和佔全長3/4的機庫使其具備了很強的通用性,既可以搭載輕型裝甲車輛和運輸直升機支援兩棲作戰,又可以在機庫設置人員安置點,在緊急情況下遂行撤僑任務。

    正是其“多面手”的突出特點,使得“卓越”號在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越發活躍起來。從波斯尼亞的禁飛區巡邏到波斯灣的“南部守望”行動,再到塞拉利昂的維和任務,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2001年“9·11”事件發生時,“卓越”號正在阿曼灣執行演習任務。接到命令後“卓越”號立刻進入戰備狀態,無意間成為英國也是聯合國第一艘進入反恐戰區的航母。2008年,“卓越”號還進行了F-35戰機的上艦實驗工作。

    奈何,歲月催人老。盡管“卓越”號進行了數次現代化改裝,但高強度高負荷的持續運轉令其不堪重負。2013年8月,在索馬利海域執行反海盜任務的“卓越”號突發火災,船身多處受損。當她蹣跚駛入母港後,進行維修檢查的海軍人員吃驚地發現,用于修理的許多備件已經停産,庫存件也隨著兩艘姊妹艦的相繼退役而被清掃一空。英國不得不向正在拆解“皇家方舟”號航母的拆船廠發出請求,從殘骸中尋找到相應的備件空運回國。修理完畢的“卓越”號勉強恢復了航行能力,不過再也找不回全盛時期的那種感覺。

    隨著“鷂”式和“海鷂”垂直起降戰機相繼退役,作為當時英國最後一艘航母,“卓越”號已經失去了運用固定翼飛機作戰的能力。再加上,它的經濟性又比不上大量使用民用標準的“海洋”號直升機母艦,英國海軍最終決定將其放棄。

    從國內到國外——

    “客”死他鄉

    2014年8月28日,“卓越”號航母退役了。但如何處理“卓越”號著實讓英國國防部為難。按照海軍傳統的管理模式,主戰艦艇退役後,應該以良好的狀態繼續封存一段時間,以便未來一旦再生戰事能迅速啟用,也可以將其當作“備料艦”,為現役的同型艦提供零件,節省重新生産的開支。例如,在美國費城和法國聖納澤爾就有這樣號稱“幽靈艦隊”的“封存場”,專門用來封存退役的艦艇。

    然而,英國政府的財政狀況不樂觀。他們認為,既沒有同型艦也沒有艦載機的“卓越”號甚至連封存的意義都沒有了。

    不過,在英國民間,還是有不少聲音呼吁保存這艘皇家海軍“最後的輕型航母”。迫于壓力,英國國防部發起保存“卓越”號的民間招商,希望能讓民間資本參與進來,將“卓越”號變成一艘“紀念艦”躋身科教領域,甚至是加入“娛樂圈”變身“海上游艇”都不錯。然而,到2016年8月這項招商時限作廢為止,也沒有任何一個民間資本提出令人滿意的保存方案。

    最後,“卓越”號只剩下被拆掉這一條路可以走了——既省去封存退役艦所需的維護開銷,還能換來一筆可觀的“廢鐵”錢。況且,“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還急等著它讓出泊位。

    拆船是世界公認的環境污染最大的行業之一。作為造船的逆過程,拆船主要是將船體中的廢鋼鐵和其他金屬、電器設備、救生設備等具有利用價值的材料回收再利用。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一些不可回收材料也自然而然泄漏出來,而且它們往往是有劇毒的。因此,英國早就在本土禁止了大型拆船業的存在。

    英國國防部找到了“老朋友”——土耳其“勒雅爾”船舶回收集團。這家拆船廠曾經拆掉了英國海軍3艘航母、4艘補給艦、3艘護衛艦和11艘驅逐艦。可以説,“勒雅爾”算是幹掉了一支“艦隊”。

    2016年8月,英國國防部正式宣布將“卓越”號賣給“勒雅爾”。3個多月後,“卓越”號被拖船拖帶著離開樸次茅斯,駛向土耳其。又過了半年,“卓越”號被拆解成11854噸黑色金屬、611噸有色金屬和112噸電纜,回收率超過94%,“勒雅爾”因此獲益超過1000萬英鎊。

    誰能想到,英國國防部當時淘汰“卓越”號“賣廢品”所得僅為210萬英鎊。(呂田豐 王昕晨 封昊)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朋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8129875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