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邊防總隊打造邊防服務親民亮點紀實
原標題:“微警務”夯實穩邊固防“奠基石” 江蘇邊防總隊打造邊防服務親民亮點紀實
隨着“一帶一路”倡議和沿海大開發戰略疊加推進,江蘇邊防轄區匯聚了沿海市縣70%的開發項目、60%的經濟總量和50%的外來人口,矛盾糾紛和各類案件年均增幅達到10.2%和17.2%。江蘇邊防總隊充分發揮“網格警務”“主題警務”“指尖警務”等特色“微警務”,在基礎防控、矛盾化解、服務民生、服務發展方面出實招、求實效,夯實了穩邊固防的“奠基石”。
網格警務——社情民意全覆蓋
去年5月30日,連雲港海濱公園發生一起盜竊錢包的案件,西墅邊防派出所海棠社區民警葉超第一時間調取了周邊的監控,將犯罪嫌疑人頭像發到微信群讓網格員辨認。第二天上午9時左右,一名網格員發現嫌疑人在149醫院路邊活動,他一邊電話向葉超匯報情況,一邊按照之前ABC崗互助模式,從附近抽調人員增援。等到葉超趕到現場時,嫌疑人相某已經被網格員和群眾控制住。
目前,江蘇邊防總隊擔負全省954公里海岸線和沿海17個縣(市、區)44個鄉鎮、總面積5100多平方公里陸地和5000多平方公里灘塗以及76萬實有人口的邊防治安管理任務。總隊結合沿海城鄉建設和發展規劃,按照城市社區300-400戶、農村社區200-300戶的標準劃分網格,每個網格至少配備1名社區民警和2名專(兼)職治安輔助人員,積極引導警力和社會防控力量下沉。同時將人、地、物、事、組織等治安要素納入網格管理範疇,實現就地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糾紛,就近防範打擊違法犯罪。
網格員挑選品行端正、群眾基礎較好、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居民擔任。網格員共分四級,社區民警兼任一級網格指揮長,並負責對二級網格長、三級網格員、四級信息員分層次進行業務培訓。對全體網格員,社區民警通過繪製的轄區簡易平面圖、住戶信息表,按網格分配到各網格員,明確各人職責任務,並有針對性在各個網格內進行工作指導。為了方便信息交流,民警利用網格員基本上都有智能手機使用微信的現狀,建立了“網格化管理工作群”。
自從網格化管理制度實施以來,僅海棠社區連續實現治安、刑事案件和接處警量大幅下降,侵財性案件得到有效壓降,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38.18%,得到了駐地黨委政府和轄區群眾的廣泛讚譽,海棠社區也因此被評為民主法制示範單位、平安建設先進單位。
主題警務——轄區特色量身做
“條子泥”位於東&市弶港鎮東部,是東&百萬畝灘塗圍墾首期啟動項目,也是江蘇百萬畝灘塗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的啟動工程。百萬畝圍墾工程使”條子泥”形成了一條獨特的觀海風景線,潮起一片汪洋,潮落一馬平川,吸引了很多游客來看海。弶港邊防派出所聯合沿海經濟開發區在海堤邊上建起一個“條子泥”帳篷警務室。
警務室成立後,案件數量下降了一大半,出警所需時間也大大縮短。今年6月底,連續暴雨襲擊江蘇沿海,“條子泥”沿海水位過高,墾區內養殖的海産品有被衝入大海的危險。警務室全員出動,連夜忙碌,終於幫漁民搶收出5000余公斤、價值50余萬元的海産品。
這個總隊結合地理概況、治安特點、實有人口等因素,分類打造化工園區、科創園區、社區矯正、港船管理等主題警務室,提升社區警務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逐步形成了社區矯正警務室、園區外來務工人員“四海之家”警務室、科創城警務室、車輛移動警務室、中心漁港警務室等一批亮點品牌。同時,主動對接縣鄉村三級綜合服務管理&&建設,推動社區警務與社區事務深度融合,同步落實社區民警專職化、服務群眾親情化、投訴問責制度化,以及節假日窗口服務AB崗等制度,盡力為群眾提供高效服務。
大豐港邊防派出所轄區內共有8大産業園區,流動人口35000餘人,其中暫住人口18000餘人。為積極應對轄區內複雜多變的治安形勢,加強治安防範,這個所配齊配強警務室軟硬體設施,營造良好警務室辦公環境。從2012年起,先後建成並投入使用全省一級警務室1個、二級警務室2個、警務&&點3個,10名社區民警,全部入駐設立在企業工廠、工業園區、工人宿舍的警務室進行日常辦公。5年來,這個所通過警務室收集、登記、登出外來人口3400餘人次,對化工企業共進行消防檢查120余次,處理突發性群眾事件80余次,化解矛盾糾紛430余起,有效地維護了轄區安全穩定,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大幅提升。
“別看警務室小,業務範圍卻廣得很,因為在第一線、最基層,確保了警情第一時間掌控、現場第一時間處置,做到問題發現在早、矛盾調處在小。” 鹽城公安邊防支隊張同武支隊長説,各類“主題警務室”的設立,成了百姓家門口的派出所,在延伸服務、治安防範、化解矛盾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指尖警務——便民服務至末端
7月20日,啟東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張德先點點手機,就把在老家獨居69歲母親戶口遷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之前,他加了塘蘆港邊防派出所“感知服務”微信號後,與戶籍民警開展了一場“指尖上的對話”,民警不僅耐心細緻地解答了張德先的提問,而且提供了預約服務,幫他圓了盡孝的心願。
這個總隊借助江蘇公安信息化領先優勢,主動融入“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改革創新,把各級邊防行政服務納入省市縣三級公安機關“微警務”集群建設,開闢了邊防模塊,將報警求助、事務諮詢、證件申領、防範宣傳等服務延伸到網上、連接到掌上,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的“指尖服務”。總隊還對各支隊、大隊及派出所現有的警務QQ、微信、微博等網絡載體進行整合扎口、統一規範運行,切實形成上下貫通、全面覆蓋的便民服務網。
各邊防派出所結合轄區治安實際,針對學校、企業、漁民、村民等不同管理對象特點,建立了不同的“微警務”工作群,健全完善以“微服務、微互動、微管理”為主要內容的運行機制,使得“微警務”&&借助多方視角快速察覺轄區治安動態,維護群眾利益,率先開啟了更加貼近實戰、便於服務、高效管理的“指尖警務”模式。
根據崗位不同,社區民警、辦案民警和船管民警都建立了自己的微信群。船管民警建立了“碼頭業主微信群” 和“護航正義聯盟微信群”,吸納涉海部門和廣大漁民加盟,打通信息壁壘,建立海上治安例會和信息共享機制,實現了出海船舶、漁船民邊防證件及邊境通行證線上申請、線下辦理。積極推行出海船舶管理服務中心、多功能“警務服務站”,“二維碼”警民&&卡、“一站式”企業門牌辦理、工作日延時辦公、雙休日預約服務等舉措,逐步形成了“便民、利民、親民”的邊防服務品牌,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湯徵 黃金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