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國防專利應用的“堰塞湖”
最近,我國第一批3001件國防專利摘下“面紗”,引發各界廣泛關注。其中,既有對中國國防專利“真容”的好奇,也有對中國30多年來首次打通知識産權軍民融合“壁壘”邁出實質性步伐的震撼,更蘊含着對中國通過知識産權等科技基礎要素融合、推動軍民融合國家戰略縱深推進的信心與期待。
凡對知識産權制度理解深刻的,大概有兩種情形:一是吃過苦頭,二是嘗到甜頭。歷經30多年市場洗禮,特別是隨着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加快,我們對於普通專利的認識越來越明朗,對其“給創新之火加上利益之油”的財富屬性有了更多直觀體驗。但對於國防專利,我們還有些不習慣、甚至不情願將之與財富&&起來。
這種不習慣、不情願所折射的,是軍民“二元結構”的制度慣性和國防科研領域的“堰塞湖”弊端:重評獎,輕産權;重公權,輕私權;重保密,輕流通;有獎酬,難落實;缺保護,難維權;多&&,難統籌。種種原因,使承載高水平國防科技成果的國防專利大多長期處於“休眠”狀態,難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如何打通這些“堰塞湖”,打開國防專利財富的閘門?需要我們堅持戰略思維和系統思維,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總結。
從微觀謀突進。一些軍工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以疏通“堰塞體”為靶向,健全完善科研項目知識産權全過程管理,建立知識産權運營&&,開展價值評估,探索知識産權所有權、處置權、收益權改革,推動國防專利橫向流通實施、解密民用轉化,在取得較好經濟、社會效益的同時,對充分發揮知識産權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制度供給和技術供給雙重作用的認識更加深刻。
從中觀建體系。2015年,國家在西安布局建設知識産權運營軍民融合特色試點&&,授權&&積極探索國防專利橫向流通轉化、國防專利解密與普通專利跟進保護無縫銜接、普通專利參與國防科研生産機制,實現知識産權“軍轉軍”“軍轉民”“民參軍”,打造中國軍民融合知識産權運營總&&、一帶一路知識産權運營中心。&&兩年來建設運營實踐證明:軍民融合不是“單相思”,必須“兩廂情願”,建立全國統一的媒介&&和運營體系至關重要。
從宏觀塑制度。圍繞中央關於軍民融合、知識産權綜合管理改革等頂層設計,一項國家改革計劃呼之欲出:將8項適用於地方政府部門承擔的國防知識産權事務,交由地方承擔或聯合開展。
知識産權軍民融合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推動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是我們神聖的職責。讓知識産權的光輝照耀每一寸創新土壤,讓富國強軍的成果為世界提供中國方案。(陜西省知識産權局副局長 張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