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邊守防鑄夢警營——訪廣西邊防總隊龍邦邊檢站勤務中隊司務長張龍
嘉賓簡介:張龍,男,漢族,1987年6月出生,2008年12月入伍,2013年6月入黨,大專學歷,武警中士警銜,現任廣西邊防總隊龍邦邊檢站勤務中隊司務長,先後多次被龍邦邊檢站評為優秀士兵,多次榮獲嘉獎,先後榮立三等功2次。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關注本期訪談,今天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是廣西邊防總隊龍邦邊檢站勤務中隊司務長張龍。張龍,您好!能不能説一下您當初為何選擇參軍?是因為夢想嗎?
張龍:我選擇參軍,是因為我從小就有一個橄欖綠的夢,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國慶閱兵,我對着我的父親説:“長大後,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參軍入伍,保家衛國!”我的參軍的原因就是要實現自己的夢想。
主持人:從當初一個少年娃,到一名光榮的軍人,您覺得自己身上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張龍:我在入伍前曾到一個建築工地當焊工,剛到部隊,就被安排到炊事班,我一度感到心灰意冷,但在領導和戰友的鼓勵下,我及時調整好心態,努力提高廚藝,成功實現了由“焊工”到“伙伕”的轉變,我覺得最大的變化是多了一份責任感,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實際行動踐行着軍人的宗旨。
主持人:今年的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88周年紀念日,作為軍人,這是您入伍後度過的第幾個建軍節?最難忘的是哪一次?
張龍:今年是我軍旅生涯的第七年了,每年建軍節,部隊官兵都會帶上家屬聚餐,看到他們開心時的笑臉,聽到他們激動時的吶喊,我都會感到由衷的自豪和滿足,這也是工作的最大動力,其實每年的建軍節都很難忘!
主持人:幾年前,一部名為《亮劍》的電視劇火遍大江南北,在您的心裏,是如何解讀“亮劍精神”?這種精神體現在哪?作用和價值如何?您認為,和平時期,軍人是否依然還要保持這種精神?
張龍:亮劍精神,我認為就是在困難和危險面前,不畏懼、不退縮,迎難而上,勇往直前,也就是常説的“狹路相逢勇者勝”。 這種精神,也可以稱為戰鬥精神,是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重要體現,革命軍人就是要忠於黨,忠於人民,同時又要有戰鬥精神,這是高度統一的。敢於亮劍,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脊梁和擔當。
主持人:其實,現在不乏很多優秀的現代軍旅題材的影視劇,那麼您覺得這些影視作品中的故事和您訓練的情節有多少相似之處?在我們普通人眼中都特別神秘,你透露一下你們平時都幹些什麼?有沒有像平時電影裏面演的那樣經常執行一下任務?
張龍:坦白地説,我的工作跟影視劇裏的完全不一樣,但我覺得,無論是從事什麼職業,都需要以飽滿的熱情和高昂的鬥志,全身心投入到熱愛的事業中,作為龍邦邊檢站的司務長,我能夠統籌協調司務長職責的各項工作,堅持節約,成為官兵們公認的好“管家”,我覺得非常自豪!
主持人:軍人職業特殊,紀律嚴明,你有沒有什麼遺憾呢?後悔過嗎?
張龍:我最對不起的人就是我的妻子杜曉宇。戀愛長跑6年,結婚3年,我們真正相處的時間大概只有半年時間,結婚時沒有婚紗,沒有豪華的婚禮,這是我一生的遺憾。她説,“我嫁給你,同時也嫁給了你的事業,雖然不能為邊防出力,但我全力支持你的工作。”有這樣的賢內助,我絕不後悔。
主持人:現在很多年輕人,包括一些在讀的大學生也有這種參軍報國的夢想,可以給他們一些意見和建議嗎?
張龍:當然可以,當初為了提高廚藝,我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周圍的餐館學習請教,幾乎每天都再鑽研烹飪技藝,如今學會了粵、川、湘、蘇、徽等多個菜係四十余种家常菜的做法,得到了全站官兵的認可,這就説明,無論身居何位,就像我,在三尺灶&也可以書寫自己的無悔人生,想要參軍的年輕人,一定要戒驕戒躁,踏實工作,忠誠履職,就算是在平凡的崗位,一定能做出不平凡的業績。(梁鈞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