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直升機所技術保障團隊為大閱兵奮戰一百天

2015年09月21日 12:45:18 來源: 新華網

    在大閱兵空中梯隊中,國産直升機大放異彩。

    為保證大閱兵空中梯隊的每一架直升機都能夠實現米秒不差,中航工業直升機所派出了精幹的技術保障團隊,實施了現場和遠程“雙保險”技術保障。9月3日,現場保障技術人員早晨6點即進入基地,而在天津和景德鎮,所領導、型號總師和技術人員組成的兩支遠程技術保障團隊也集結到位,與現場保障團隊保持着密切的聯絡。

    為保證參加大閱兵的直升機安全無虞,直升機所的技術保障團隊此前已經奮戰了一百天。保障工作由直升機所技術支援部外場處總負責,直接到現場開展保障工作的工程師們於5月底進駐訓練基地,他們與各專業研究室密切配合,採取現場與異地協同工作模式,所內前後參與解決技術問題的達到數百人次。因參訓直升機數量龐大、機型多樣、訓練頻率高,又正值炎夏季節,在現場負責保障的同志們經受了多重考驗。

    外場處楊建國在現場除了承擔排故工作,還是保障團隊的信息化主管,他和團隊成員一道編寫《故障分析彙編手冊》。外場處副處長韓振忠是大閱兵訓練現場維修保障組的副指揮員,他介紹,搞這個故障分析彙編是為了積累案例經驗,將來遇到同樣的問題,哪怕是新同志也能夠照樣解決。按照他們的工作思路,外場保障要重在預防,因此他們還組織編發了《預防性檢查建議》,通過預測直升機可能出現的故障,給出處理意見,使部隊的同志能夠提前開展預防性檢查。韓振忠説,《故障分析彙編手冊》是提供預防檢查建議的基本依據。

    據直升機所主管質量管理的副所長吳啟榮介紹,為確保受閱直升機圓滿完成任務,所裏有針對性地制定了相關應急保障方案,編制了應對各種特殊情況的直升機應急處置方案和程序,按照快速處理現場故障、備件更換做了充分準備。因飛行訓練多在白天進行,保障人員堅持問題不過夜,確保了受閱直升機完好率達到100%。

    曾曼成是直升機所客戶支援部部長、在役機總師,他全程參加了這次大閱兵現場技術保障工作。他説,部隊的同志非常相信研究所,很尊重技術人員的意見,因此現場技術團隊的責任非常大。8月上旬正值直升機所高溫假,現場技術保障團隊接受了部隊交給的新任務,要為壓陣的直-8編隊加裝拉煙裝置,任務周期不出10天。雖然直升機拉煙技術問題早在幾年前已得以解決,但對現場的工程師和工人們來説,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安裝並保證效果,意味着必須夜以繼日地趕搶進度。

    在整個訓練保障期間,工程師們遇到的最大挑戰還是直升機挂旗飛行這一技術難題,因為旗幟在空中會遇到超強的氣流衝擊,很容易撕裂。曾曼成説,部隊把任務交給了直升機所,要求旗幟在時速180公里的飛行狀態下不能發生任何破損和變形。工業部門與部隊建立了專門的項目團隊,起初,部隊試飛了10多種不同材料的旗幟,結果每面旗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破損。技術人員在風洞中開展了多次倣真吹風試驗,結合實際飛行試驗數據,經過反復計算和討論,最終確定了完整的解決措施,制定了“風兜”技術方案,同時明確了旗幟的尺寸、材質、配重等參數。由於飛行中的風力集中在旗幟尾端,工程師們決定對旗幟尾部進行改進設計,即在旗幟的尾端兩側分別縫製兩條長方形的“風兜”,這樣一來,“風兜”可以減輕大風力對旗幟尾部的壓迫,起到保護旗幟的作用。從實際效果看,直升機所在直升機挂旗飛行技術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直升機所所長洪蛟要求全所上下全力以赴。所領導們多次到訓練基地慰問保障人員,並在現場與大家一同研究解決問題。

    參加現場保障的同志們説,在訓練基地工作期間,時時被陸航將士英勇頑強的作風所感動,更加體會到了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之重和使命之光榮。如今,當大閱兵圓滿結束之時,各型直升機能夠得到陶炳蘭將軍所評價的“非常棒,什麼問題都沒有”,這其中無疑凝結了廣大指戰員和工業部門共同的心血,如一位網友的留言:這是祖國的榮耀。

【糾錯】 [責任編輯: 王婷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64128234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