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覽軍事)“金牌士官”這樣煉成 ——記晉城市陵川籍四級警士長唐強
唐強,現任武警交通九支隊修理排代理排長。
在武警交通九支隊,晉城籍士官唐強是個響噹噹的人物:他執行的任務次數最多,每次急難險重的任務,都有他的身影;他掌握的技能最多,從車輛駕駛、機械操作,到機車維修、衛星通訊,是多專多能的“技術大拿”;他獲得的榮譽最多,6次榮立三等功,8次被支隊表彰為“優秀士兵”,2012年榮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一等獎”。這樣一位“金牌士官”是怎樣煉成的呢?
苦練精鑽成為“雙料冠軍”
1999年底,唐強成為武警交通部隊的一名戰士。不到一年時間,唐強就把中隊的推土機、裝載機、翻鬥車開得“倍兒溜”。更過硬的,還是唐強的技術。測量班的戰士説,唐強的駕駛技術沒得説,推的每層土誤差不超過1厘米,不用平地機刮平就能直接用壓路機碾壓,最多一天就推了6000立方米土石方,工程比原計劃提前3個月完成。
“光會開不行,還得會修!”看到唐強是個“好苗子”,連長開始給他“壓擔子”。“把推土機拆了。”連長給唐強下達了一項新任務。唐強心裏沒譜,可他有衝勁、有膽量,只要有螺絲的地方全部擰開,每個零件做好記號、標上顏色,大大小小的零件擺滿了訓練場。
剛拆完,連長又下達了命令,“全部裝起來”。這讓唐強犯了難,推土機有幾百個零件,許多根本不認識。他找來書本,鋼墊、鋼套、曲軸……一個零件一零件對照,用了十幾天時間才把推土機裝起來。“要把車輛修好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唐強暗下決心,一定要練出“金剛鑽”,敢攬“瓷器活”。
唐強性格直爽、身板敦實,鑽研起業務來也有股子“狠”勁。功夫不負有心人,中隊兩台已經宣告“退役”的裝載機、壓路機在他手下起死回生。另一個項目部的10多&機械出現了故障,上級領導把唐強緊急調去修理,他帶着兩個徒弟,只用了4天時間就全修好了。
攻堅克難勇當“救急先鋒”
在九支隊的榮譽室裏,唐強的照片挂在“優秀士官”榮譽欄內,旁邊的展示欄內還有一張照片,是他連夜出發奔赴汶川災區時拍攝的
汶川地震發生後,唐強主動請戰,作為抗震救災首批先遣隊員,隨部隊火速馳援災區。5月15日下午,唐強帶着10多名戰士搶修漩口鎮到紫坪堡鎮10多公里的路段,當時余震不斷,唐強在加緊搶修道路的同時,眼睛不停地盯着山坡,看到有石頭滑落,趕緊吹響哨子,指揮戰友撤離到安全地帶。
隨後,他又轉戰臥龍鎮,駕駛推土機清理塌方路段,救援現場爭分奪秒,經過兩天一夜的搶修,他和戰友們搶通了28.8公里的公路,打通了通往災區的生命線。由於有熟練的駕駛技能,在玉樹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臨汾潰壩等救援現場,都有唐強緊張忙碌的身影。
“車輛執行任務途中發生故障,維修跟不上怎麼辦?”唐強不僅技術好,還愛琢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悉心鑽研,特別設計改裝了一輛可隨部隊機動的維修車,車上安裝了發電機、電焊機、空氣壓縮機等各類修理工具,一輛汽車轉眼就成了一座小型移動式的“修配站”,徹底解決了部隊長途機動和野外機車應急搶修的難題。2010年,中隊擔負部隊換防任務,40余&機械車輛行軍500公里,唐強駕駛修理車保駕護航,途中快速排除爆胎、油管堵塞等多起機械故障。
能教善帶堪稱“最美教頭”
2009年底,交通部隊被納入國家應急救援力量,唐強所在的四中隊成為首批組建的應急救援中隊。為了提升戰鬥力,中隊決定組建一個修理班。誰來任班長呢?中隊領導不約而同想到了同一個人——時任項目部物資裝備科科長的唐強。
“當時的修理班,一無工具、二無場地、三無人才,一切從零開始。”唐強説,在緊急救援中,大型機械對提升部隊的戰鬥力有很大的幫助,有了自己的修理班,部隊的應急救援能力就能得到保障。他帶領幾名戰士組成修理班,對部隊的機械進行修養維修,有些調試不好的“頑固”車輛,他一陣鼓搗就能“搞定”。
“裝備的現代化程度越高,越離不開學習!”一批高新技術、高含金量的信息化設備配備到中隊後,唐強又像小學生一樣從頭學起。海事衛星電話、北斗導航儀、單兵背負式電台等設備,説明大多是英文,唐強只有初中學歷,想要搞清楚這些設備的操作維修原理並不容易,他翻開《英漢詞典》逐詞逐句翻譯,向別人請教,反復琢磨,弄清操作原則。他還把説明“翻譯”成簡潔易懂的文字,指導戰士們學習。入伍16年,唐強自學成才,熟練掌握了機車維修、衛星通訊等28項技能,成為戰友們公認的“金牌士官”。5年來,唐強從拆、裝、修等簡單修理開始,一步步把修理班帶成了中隊的“多功能班”,機修、水電、通信、駕駛等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為部隊培養機車維修、通訊人員26名,排裏有6名戰士進入士官學校學習,2名戰士考入警校,唐強也被譽為“鐵馬神醫”式的“最美教頭”。(段姝賢)
唐強參加汶川地震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