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守生命禁區的“兵記者” --記晉城市陽城籍軍事記者郭豐寬
郭豐寬,男,1976年6月出生,1994年12月從陽城縣應徵入伍,現任《解放軍報》駐西藏記者站站長。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4次、三等功3次,集體三等功一次,多次被成都軍區政治部、成都軍區戰旗報社、西藏軍區政治部評為“新聞工作先進個人”,被中宣部、總政宣傳部評為“走轉改”先進個人,2014年被總政表彰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進個人。
不吃苦、不受累,那我當兵幹什麼?
郭豐寬從小就憧憬綠色軍營,1994年高中畢業後,幾次到武裝部諮詢徵兵工作相關事宜。當年,西藏軍區計劃在陽城縣徵召15人,由於地方遠、條件差、危險高等種種不利因素,一些適齡青年都望而卻步,可郭豐寬卻有自己的想法。人武部部長在面試時詢問郭豐寬:“給你分配到西藏,你願意嗎?”他不假思索的回答:“願意。”部長又故意‘刁難’:“那可是這批兵裏最艱苦的地方。”郭豐寬堅定的回答:“不吃苦、不受累,那我當兵幹什麼。”儘管當時郭豐寬父母很是反對,可最終被他的堅定和執着所打動,成為他的堅強後盾,郭豐寬也成為陽城縣進藏服役的第一批兵。據郭豐寬回憶,當時縣裏組織歡送儀式,從政府門前開始,敲鑼打鼓送到武裝部,當時自己胸戴大紅花,身穿綠軍裝,走在隊伍中央,聽着眾人的議論,享受着人生的第一次重大禮遇,熱血沸騰,他心想:出去後一定要好好幹,幹出點名堂!
一個偶然的機會,郭豐寬在部隊結識了新聞,後來立了功,上了軍校,提了幹,走到今天,可以説全因為新聞工作這個&&。在採訪中,他跟我們談的更多的,也都是在西藏當軍事記者時所見所聞的一些經歷。
腳步邁向基層,心中才有感動
郭豐寬曾經想過西藏的艱苦,可來到西藏之後,才發現這裡比想象中還要糟糕。在西藏,至今很多地方不長一棵樹,看不到生命的跡象,一些哨所連鳥都飛不過去。部隊有個哨所叫查果拉,海拔5318米,相當於1550層的高樓,即使在8月份的夏天,戰士們仍穿着絨衣、棉衣、大衣,晚上睡覺帶着棉帽,蓋三層被子。
郭豐寬在哨所睡了一晚上,由於缺氧、大氣壓低,他整夜頭痛、心跳加快,根本就睡不着。哨所的醫生説,這裡堅守的每個官兵,都有“高原病綜合徵。前幾年,一個旅副政委晚上去廁所,蹲下就沒起來;昌都軍分區的一個科長,晚上睡覺第二天早上就沒醒來……作為軍人,他們沒有死在戰場,卻被高原惡劣的氣候奪走了年輕的生命,但官兵們仍在堅守,因為大家知道,這裡是祖國的地方,只有軍人站在這裡,才能代表着主權和國家。
誰能想到,在那樣的地方,有這樣一群軍人在堅守,要是不把官兵的事跡宣傳出去、告訴大家,就是軍事記者的失職。而郭豐寬能做的,就是用筆記錄下戰士們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追尋大家佔領精神高地的足跡。
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郭豐寬用生動深沉的筆觸和飽含深情的鏡頭,全景展現了邊防官兵在異常艱苦惡劣的自然條件下英勇頑強、共克時艱、保衛國防的生動畫面。其中,《風雪追蹤李素芝》、《查果拉,我用青春擁抱你》、《軍功章裏,有邊防軍娃的一份》等作品分別獲得“解放軍新聞獎”一等獎。
高地方、遠地方,建功立業好地方
2012年的正月初五,郭豐寬參加完“新春走基層”活動,第二天買飛機票準備回家,這時突然接到赴藏北採訪西藏軍區總醫院“為兵便民流動醫院”為民為兵服務事跡的任務。
西藏的冬天寒冷而缺氧,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方,基本沒有生命跡象,河流冰凍,吃水困難。西藏大部分是水力發電,冬天的牧區基本沒電。為了燒熱水,攝製組把拖拉機發動着,然後把發動機裏的熱水放一半出來添上冷水再發動。為了用電,他們把拖拉機上的電瓶線接出來。
那次,郭豐寬采寫的一組9篇稿子,《代我向門巴將軍問個好》、《他一大早就進了手術室》、《跟着他高原巡診,我很幸福》、《巡診路上,女兒讀懂了爸爸》、《李素芝醫療隊搏擊暴風雪》等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完成的。
一天早上,郭豐寬和攝製組出發後便遇上暴風雪。推開車門想下去鏟雪,狂風的呼地一下就把車門刮上了。由於高原缺氧,一個人鏟雪頂多20下就累得氣喘吁吁。有時候剛鏟好一條路,風一刮雪又填平了。從早上到下午天黑,車輛基本上每3小時只能行進1公里。
沒有救援,沒有手機信號,大家都絕望了,很多人開始在手機上留遺言,告訴父母自己的銀行卡密碼……死亡,第一次離郭豐寬這麼近。
危急時刻,附近的藏民騎着牦牛趕來了,攝製組從車窗上往外爬,跟着他們到最近的公路道班休息。那天,郭豐寬就吃了一個饅頭,喝了半碗稀飯。事後郭豐寬回憶説,這半碗粥是“救命粥”,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這次采寫的稿子後來被評為“解放軍新聞獎”通訊組系列報道二等獎,“中國新聞獎”通訊組系列報道三等獎。在北京領獎時,郭豐寬講述了整個過程,他説:“這組稿子,是用生命和心寫出來的”。下面,鴉雀無聲,很多人都流淚了……
晉城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宣傳部長張志仁:頭頂邊關月,&&天下安,嚴寒無所懼,時刻聽召喚。郭豐寬作為一名邊防記者,始終心繫基層,&&邊防,將飽含真情的鏡頭對準最基層的邊防戰士,用鏗鏘有力的文字刻畫子弟兵的頑強鬥志,通過一幅幅真實、樸實、感人的畫面,凝聚起磅礡的強軍力量,這力量叫忠誠、叫使命。
郭豐寬和邊防戰士共同巡邏在路上(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