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鏈驛站”全面啟動 北京鏈家延伸公益服務半徑-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8 14:47:38
來源:新華網

“鏈鏈驛站”全面啟動 北京鏈家延伸公益服務半徑

字體:

  11月27日,北京鏈家“鏈結溫暖,共朝美好”——“鏈鏈驛站”全面啟動發布會在勁松街道首城社區“勁松心動街鏈鏈驛站”舉行。在市、區委社會工作部指導下,北京鏈家攜手街道、社區探索共建新模式,打造全新的“鏈鏈驛站”,服務外賣騎手、快遞員等新就業群體及社區居民,提供涵蓋日常休息、應急充電等基礎服務,以及特色社區活動、上門預約便民服務等多元服務。“鏈鏈驛站”的啟動,是北京鏈家深化“社區友好”理念的重要舉措,也為構建美好社區、推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注入了溫暖動能。

“鏈鏈驛站”全面啟動

  精準對接需求 打造便民服務新空間

  在建設初期,北京鏈家攜手多個街道、社區一同開展前期調研工作,收集並聽取居民及新就業群體的切實需求,整合社區公共資源及北京鏈家可提供的便民服務,通過優先選取社區內閒置的公共空間,將其升級改造為集休息、補給、活動於一體的“鏈鏈驛站”。這一合作模式不僅有效提升了社區空間資源利用率,還精準打通了社區服務的“最後一公里”。

  “鏈鏈驛站”是北京鏈家依託黨建共建機制,與街道、社區三方協同打造的便民服務空間,這裡可提供集基礎服務、特色社區活動、便民服務預約等三類服務,覆蓋社區居民以及新就業群體的多元需求。“鏈鏈驛站”不僅能提供免費飲水、熱飯、充電、休息等基礎服務,還配備應急雨具、工具箱等便民應急物資。與此同時,“鏈鏈驛站”還會不定期舉辦公益理髮、“西部溫暖計劃”舊物捐贈、節日主題社區活動等特色社區活動,營造溫暖的社區氛圍。此外,在“鏈鏈驛站”內,居民還可向值班的北京鏈家經紀人預約免費擦玻璃、公益維修等便民服務,真正實現便民服務觸手可及。

北京鏈家黨委書記尹曉珺發言

  北京鏈家黨委書記尹曉珺在發言中&&:“鏈鏈驛站是北京鏈家在社區服務領域的一次創新實踐,也是北京鏈家踐行‘社區友好’理念的具體行動。我們希望驛站能成為社區居民和外賣騎手、快遞員等新就業群體,願意來、經常來的‘共享客廳’。”

  勁松街道首城社區書記蘇麗迦在介紹“鏈鏈驛站”建設情況時&&:“勁松心動街鏈鏈驛站不僅為新就業群體和社區居民提供了便捷、貼心的服務與交流空間,更成為連接社區、企業與新業態勞動者的重要紐帶。驛站建成以來,組織了牙科義診、新就業群體青年大學習以及中秋節慰問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實現了空間的高效利用,讓驛站真正成為暖人心、聚人氣的社區服務新地標。未來,我們期待與北京鏈家深化合作,持續完善驛站服務,全力打造新就業群體服務的‘勁松樣板’。”

  美團勁松站站長劉景輝現場分享道:“以前只能在路邊休息,現在能在小區裏的驛站喝口熱水、給手機充充電,確實方便很多,心裏也挺暖的。鏈鏈驛站能解決很多實際問題,讓我感受到了北京這座城市的溫度,多了一份歸屬感和城市融入感。希望今後像這樣的驛站能越開越多。”活動現場,北京鏈家還為來自美團、京東、順豐、盒馬、餓了麼的新就業群體代表送上暖“新”慰問物資。

為新就業群體代表送上暖“新”慰問物資

  隨後的點亮儀式上,與會嘉賓共同啟動裝置,標誌着首批16家鏈鏈驛站正式投入使用。目前,鏈鏈驛站已覆蓋朝陽區、西城區、通州區、大興區、順義區等多個區域,另有3家正在加緊建設中,有效彌補了部分門店距離社區較遠的不足,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在市、區委社會工作部指導下,在屬地街鄉、社區的支持下,北京鏈家切實落實時時有網、處處有家、人人有愛的“三有”友好城市建設理念,積極推進社區服務場景的創新實踐,建成一批體現着城市溫度、傳遞着友善愛心的鏈鏈驛站。

  在驛站服務效能提升方面,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朝陽區已投入使用的11家鏈鏈驛站,已全部接入朝陽區專為新就業群體打造的“友好朝陽”小程序。該小程序可精準呈現驛站點位,騎手小哥只需輕點手機,就能快速鎖定就近驛站,一鍵導航直達門口,隨即享受休息、飲水、充電等貼心服務。這一舉措將有效提升驛站使用率,讓服務更加觸手可及。

  服務持續升級 做有溫度的社區好鄰居

  除了新推出的“鏈鏈驛站”外,北京鏈家還計劃陸續啟動“冬季暖心行動”,對全市1400家鏈家門店內設立的“暖心驛站”進行服務升級。長期以來,暖心驛站為環衛工人、快遞員等戶外勞動群體,提供飲水、充電、應急如廁等基礎便民服務。此次“冬季暖心行動”將升級應急雨具服務、新增北京鏈家定制保暖手套及暖寶寶等禦寒物資,為戶外勞動者築牢溫暖防線,讓暖心驛站成為更具溫度的城市服務港灣。

  在社區服務的道路上,北京鏈家始終堅守初心,以更精細的服務標準與更務實的舉措,回應社區居民等群體對美好居住生活的嚮往。北京鏈家相關負責人&&,未來北京鏈家將進一步深化黨建共建機制,聯動街道、社區等多方力量,持續完善服務體系、優化服務體驗,成為更有溫度的“社區好鄰居”。

【糾錯】 【責任編輯: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