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技創新2030-四大慢病重大專項“運動干預模式和肥胖防控的臨床研究”項目,由北京大學聯合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南大學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15家單位共同承擔,項目負責人為北京大學黃濤教授。該項目將在全國建立50家基於社區的體重管理分中心,通過信息化支持的運動干預模式,推廣體重管理關鍵技術與系統&&,最終形成以運動等生活方式為核心的肥胖及相關慢性病防控新範式。
為在全國範圍推廣應用體重管理關鍵技術、標準和模式,截至2025年10月15日,項目組已在2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設立40個體重管理研究分中心,形成覆蓋全國廣泛的多中心生活方式醫學協作網絡。目前已累計入組肥胖受試者11000余例,採集身高、體重、腰臀圍、體成分、握力、肺活量、骨密度、飲食運動生活方式、心理健康、室內室外環境健康、疾病健康狀態等信息,以及血液、尿液及糞便等生物樣本30000余份。
該重大項目圍繞我國肥胖及相關重大慢性疾病防控工作,構建“體醫-體衛融合”模式以及“醫防體融合”的三位一體慢病防控新範式:整合臨床醫學的個體診療路徑、公共衞生的群體防控思路和運動體育的社區健體防病手段,實現從個體干預到群體防控的全鏈條覆蓋
項目自助開發了一整套受試者端、醫師端、社區端體重管理信息化系統,融合AI支持的運動和生活方式干預關鍵技術體系。
研發的信息化系統涵蓋受試者管理、數據採集/存儲/分析和可視化管理、個性化運動處方系統、運動和營養視頻系統、個人和群體健康畫像/運動畫像/營養畫像系統、重大疾病預警預測模型、重大疾病知識庫、問卷管理及宣教管理、運動飲食等生活方式干預相關的建檔/評估/干預/隨訪/效果評價/質控系統等核心模塊。系統可為每位入組受試者建立專屬健康檔案,實時記錄體重、體脂、血壓等生理指標及生物樣本數據,互聯可穿戴設備實現動態檢測,同時自動生成個性化運動處方、匹配食品營養庫信息,並定期推送健康宣教內容。目前,各分中心已依託現有或在建的減重中心接入系統,實現對入組患者的科學評估、建檔與運動處方開具。
本項目聚焦肥胖防控,以國家“健康中國2030”戰略為指引,設計覆蓋“運動適應-強度提升-鞏固成果”三階段的運動干預方案,通過差異化干預模式構建適用於多場景的多中心干預框架,實現對肥胖人群運動行為的系統性管理。
項目依託信息化工具(智能穿戴設備、健康信息化&&),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多場景為核心,探索“體醫融合”在學校、臨床、企業、社區等場景的應用路徑,形成可推廣的運動干預關鍵技術和模式;同時通過信息化技術與團隊互助、專業指導的結合,構建“技術賦能+社區協同+醫防體融合”的三位一體肥胖防控新模式,促進運動行為與日常生活融合,推動公眾形成科學運動習慣,從源頭減少慢性病負擔,實現“以健康為中心”的生活方式轉變。
項目始終堅持“政府主動、多方協同、全員參與”的推進原則,以“宣傳先行、實踐求證、數據説話”為路徑,致力於打通慢病防控鏈條、跑贏健康管理賽道,最終不僅讓受試者在科學干預中獲益,更能推動干預模式形成可持續閉環,用科技與實踐書寫有溫度的公共衞生答卷,為健康中國戰略落地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