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眾健康減重認知與科學用藥》藍皮書:提升公眾肥胖認知-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01 19:56:07
來源:新華網

《中國公眾健康減重認知與科學用藥》藍皮書:提升公眾肥胖認知

字體:

8月1日,由北京大眾健康科普促進會主辦、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諾和諾德公益支持的《中國公眾健康減重認知與科學用藥》藍皮書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據悉,藍皮書聚焦我國肥胖防控現狀,系統解讀公眾健康減重認知與科學用藥實踐路徑,旨在提升全社會對肥胖問題的科學認知,推動建立規範化減重診療體系。

世界肥胖聯合會最新發布的《2025世界肥胖地圖》顯示,我國成人超重肥胖問題呈現快速上升趨勢。按國際標準(BMI≥25kg/m²為超重,≥30kg/m²為肥胖),2025年我國18歲以上成年人41%體重超標,9%伴有肥胖;預測至2030年,成人超重/肥胖人數將達5.15億。若採用我國本土診斷標準(BMI≥24kg/m²為超重,≥28kg/m²為肥胖),相關數據將更為嚴峻。

“肥胖不僅是獨立慢性病,更是糖尿病、心血管病等200余種疾病的‘上游誘因’,已成為我國第六大致死致殘危險因素。”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王方教授説,若不採取有效干預措施,2050年全球半數成年人、三分之一兒童青少年將面臨超重肥胖問題,我國公共衞生體系將承受更大壓力。

《中國公眾健康減重認知與科學用藥》藍皮書正式發布

活動現場,《中國公眾健康減重認知與科學用藥》藍皮書正式發布。作為聚焦公眾減重認知的權威報告,該藍皮書基於全國七大區域2076份精準調研數據,揭示幾大核心問題:一是“偽科普”信息氾濫,專業知識急需破圈;二是公眾對減重藥物態度複雜,謹慎觀望者居多;三是藥物減重濫用現場普遍,急需強化合理用藥意識等。

藍皮書明確提出“生活方式干預→藥物輔助→手術評估”的階梯化醫學減重路徑,強調多學科協作(MDT)模式的重要性。“肥胖診療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內分泌科、營養科、運動醫學等多領域協同,為患者制定個體化方案。”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張能維教授説,合理用藥必須建立在醫生專業評估基礎上,不建議自行購藥或盲目跟風。

天津醫科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房中則教授認為,肥胖防控涉及疾病預防、醫療保障、生産力維護等多個維度,需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個人負責”的綜合防控機制。一方面要加強科普宣傳,通過權威渠道破除“瘦即美”等認知偏差;另一方面需強化市場監管,打擊虛假減肥廣告,規範減重藥物使用。

21世紀經濟報道總裁虞偉&&,藍皮書的發布是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的具體行動。未來將通過跨界合作,推動權威醫學指南轉化為公眾可感知的健康知識,助力構建科學減重的社會共識。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張宇清教授列舉的研究數據顯示,科學減重可顯著降低健康風險。比如減重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降低血壓和血脂水平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風險;有助於控制血糖,改善血糖調節功能減少糖尿病併發癥的發生風險;減重還能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脂異常減少膽固醇、甘油三酯等的含量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這説明,減重不僅是外形管理,更是重要的疾病預防手段。”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陸迪菲教授説,公眾需正確認識減重藥物的醫學價值,在專業指導下實現安全、有效減重。

當前,我國已將肥胖防控納入《“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隨着藍皮書的發布與實施,業內期待通過政策引導、學術支撐、公眾教育的協同發力,逐步扭轉“重治療、輕預防”的現狀,為全民健康築牢根基。

【糾錯】 【責任編輯:吳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