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上網是每個公民的內在要求,網民要自覺規範網絡用語。
祖輩熏陶的軍人情節,幾代人不能忘卻的戰爭記憶,家鄉留存的戰場遺跡,讓王志光把愛國主義當成一種信仰。2012年初,他入駐光明博客。三年來,在博客撰寫時評成為他每日的必修課。
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留學攻讀博士研究生的雷希穎,因在微博上發起“我和國旗合個影”活動而被網友熟知。國慶65周年前夕,“我和國旗合個影”活動在短短20多天內引來4.5億人次的關注。
有的網站為了多撈錢一切向錢看,實在讓人義憤。
今年73歲的徐少多原是鞍山市新聞工作者協會秘書長,同時也是湖南街道郵電社區選舉委員會主任。
胡阿姨今年41歲,因為多年前的一場車禍,她的下半身失去了行動能力,整天都只能坐在輪椅裏。因為不堪重負,丈夫也和她離了婚,留下她和孩子擠在不足十平米的出租屋裏。
在我的身邊,有這樣一位朋友,她的笑容如向日葵般燦爛。
多民族不同的面孔上,是同樣歡樂動人的笑容。
“工作離不開網,生活更離不開網,每天的我就是電腦和手機屏幕之間來回轉換。”今年27歲的姚磊,是玉屏縣委宣傳部外宣辦的工作人員,因為工作,每天姚磊平均會有8小時以上與網絡打交道,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網蟲”。
中國台灣網輕舟社區就有一位不傳謠、不造謠,做到學法、懂法、用法、理性表達,自覺維護網絡秩序的“中國好網友”——宋丞策。
不瞞你説,我是中國好網民。我心中有一個“小我”,一個“大我”。
電腦買了很長時間,始終沒敢上網。我和妻子擔心,網絡會給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為此,我們決定召開家庭會議進行討論。爭論半天,辦法始終沒有統一,也沒有做出決定。最後,兒子站起來,説道:“你們不就是怕我上網影響學習嗎?設密碼鎖上不就完了嗎!”
今年44歲的王昭榮,從一名鄉鎮幹部到雲南公路開發投資公司昭通管理處黨委副書記,一直都在利用業餘時間保護世界珍稀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鳥類熊貓”黑頸鶴,志願服務時間達到9000小時。
朋友圈其實是一個虛擬網群。相較於現實中的人群,人們會因熟人社會裏的諸多顧慮而以禮相待,客氣而疏遠,但網群因為其虛擬性、人與人之間距離的遙遠、陌生人社會帶來的安全感,讓朋友圈火熱。
點讚“四有”中國好網民,爭做“四有”中國好網民。
生活中需要好公民,網絡上需要好網民。在天津爆炸事故中,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國好網民”的重要性。
生活在信息化的時代,每個人都應該遵從社會主流思想。如今,網絡如此發展,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會帶來很多安全隱患。
網民大多以年輕人為主,年輕人的朝氣為網絡帶來勃勃生機的同時,因為認識上的偏頗和片面,導致粗糙的語句和過激的言論也在網絡中盛行。
“鼠標點點點最善的音,鍵盤敲敲敲最真的言”,這是“2015中國好網民”流行語與故事活動中,網民評出的最有人氣好作品。讀這句話,有種“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的身心清爽。
中國夢和美國夢似乎遠隔大洋,但網絡是編織全球的一張網,這張網四通八達,我們的所有聲音隨時隨刻被傳播。
“網絡文明”不僅影響到個人而且還影響到一個國家。
要守護好我們的指尖文明,除了開展這樣的網絡文明流行語和爭做好網民活動的引領,我們每個網民加強網絡道德修養也必不可少。
從移動手機,到電子商務,到雲計算,網絡科技的日新月異讓地球村變得更小,也讓互利共贏變得如此&&緊密。與此同時,互聯網發展也對世界各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建設網絡強國,必須在已建成網絡大國的基礎上,注重網絡安全維護、秩序規範和環境凈化,因為這些不僅僅是網民能夠更好利用網絡的基礎,也是助推網絡空間實現清朗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