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會嘉賓就“四有”中國好網民主題進行現場交流,大家一致認為培育“四有”中國好網民意義重大,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參與。
3月1日,“2015中國好網民”公益廣告設計活動頒獎儀式在中國網絡電視台舉行。國家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中國網絡電視台相關負責人出席並發表致辭。
2015年11月30日正式公布獲獎結果,分為流行語和故事兩大類,分別評選出一等獎5件,二等獎10件,三等獎20件。
活動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舉辦,以互動性以趣味性和互動性,恰如其分的呼應了“網絡中國節”系列文化活動開展,讓線上線下活動形成聯動。
11月18日,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辦、中國網絡電視台承辦的“2015中國好網民”公益廣告設計活動徵集作品正式亮相,並同步開啟網絡投票。
11月9日,教育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網絡文明進校園”暨高校網絡文化建設推進會。
活動啟動以來在社會上産生了強烈反響,“四有”好網民的理念被廣大網民熟知和認可,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好網民”流行語和故事不斷涌現。
網民可以通過電腦或手機訪問投票頁面為自己喜愛的作品投票,入圍作品分為流行語和故事兩大類,各50件,投票時間從即日起至9月30日。
8月6日上午,“2015中國好網民”公益廣告設計活動啟動儀式在中國網絡電視台舉行。國家互聯網信辦公室網絡社會工作局、中央電視台、中國網絡電視台相關負責人以及協辦媒體代表和20余家新聞單位代表出席了啟動儀式。
有高度的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絡素養、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
中宣部副部長、中央網信辦主任、國家網信辦主任魯煒在啟動儀式上向少年兒童致以節日的祝賀,呼籲全社會攜起手來,大力培育有高度的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絡素養、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的新一代“中國好網民”。
節目活動通過政府主導、媒體推行、名人感召,以點帶面將個體網絡行為上升到文化底蘊、時代內涵、社會和諧、國家安全戰略等層面來認識,倡導弘揚網絡文明,規範網絡行為,提高全民的網絡道德水平,構築科學、文明、健康、守法的互聯網環境與陣地。
魯煒提出,做“中國好網民”,關鍵要做到“四有”:一是有高度的安全意識;二是有文明的網絡素養;三是有守法的行為習慣;四是有必備的防護技能。培育“四有”好網民,重點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要從教育入手。二要從娃娃抓起。三要從自身做起。四要全社會參與。
6月29日,中央網信辦全體負責同志在“2015中國好網民”系列活動專題網頁“寄語中國好網民”專區集體在線留言並為活動點讚。
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新華網主辦,人民網、中國網等網站協辦的“2015中國好網民”流行語和故事徵集活動今天正式上線。
歡迎符合“四有”中國好網民標準的廣大網友積極參與投稿。看看我們身邊好網民都在做什麼,爭做“四有好網民”,大家一起來奮鬥吧。
由中國寧波網和十一個縣市區支站聯合發起的《我接力,做一枚“中國好網民”》的網絡接力簽名轉發活動開始後,網友的轉發迅速上升。
網友可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並為其投票。投票時間為11月6日至12月6日。平面類作品和視頻類作品,每類最少投1票,最多30票。
系列活動包括網絡大講堂、第十二屆全國法治動漫微電影作品徵集活動、公益廣告設計大賽、網絡媒介素養研討會等10項活動。
在一個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中,每個人都能享受到便利、安全的網上生活,而一個佈滿陷阱的無序網絡社會則會讓身處其中的每個人都深受其害。
網絡如江湖,暗藏刀光劍影。一名合格的網民,應像一名俠者,身形輕盈矯健,心中一片清明,躲避諸多暗器,行走在網絡世界中。
在互聯網時代,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同樣是我們成長的家園。清朗網絡空間的建設,青年不能做置身事外的旁觀者,而要做勇於擔當的生力軍。
目前,活躍在網絡上的青少年越來越多,據CNNIC第35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在6.49億網民當中,青少年佔80%,成為絕對的網絡“主力”。
作為知識分子的網上精神家園,光明網聚集了一大批思想水平和文化素質較高的網友。他們善於理性思辨,面對紛繁複雜的網絡信息能夠作出準確判斷。他們有責任、有擔當,面對假惡醜從不沉默,傳播真善美毫不吝言。
江西省團省委發布“爭當網絡青年志願者”倡議書,設置微話題,並以“學雷鋒日”為契機,在全省各地開展了座談交流、網絡文明素養講座、簽名承諾等活動。
建設網絡強國,離不開“中國好網民”。“四有”不是高不可及的標準,而是人人可為的標尺;不是難以學會的“高大上”,而是即學即會的“跬步”。
好網民應該有民族情懷,是我們國家的衷心擁愛者。偌大一個中國,一個快速發展的中國,有問題可以説是正常的,沒有問題既不現實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