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VR眼鏡飛越張家界、體驗未來世界生活、駕駛採礦車開啟火星淘金之旅……當旅游遇上科技,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當前,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改變着我們的旅行方式,推動旅游從傳統的“圍觀式”觀光,向深度“探索式”體驗全面升級。
沉浸體驗
科技旅游正徹底改變游客的角色,從被動的旁觀者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通過沉浸式體驗讓高科技變得觸手可及。
在武漢市東湖高新區的中國建築科技館,“走!去建設火星”科學體驗展成為游客熱門選擇。展覽聚焦深空未來、火星建造、太空藝術三大主題,帶領觀眾穿越星際、情景式體驗未來火星生活。該館科普部主任劉芳介紹,圍繞“趣味導覽+手工活動”設計90余門科普課程,開展5000余場活動,受眾超30萬人次,其中省外游客佔比近三成。
“科技旅游通過‘科技+’模式打造新場景、新體驗、新産品、新業態,讓游客可以穿越歷史、解密科技、觸摸未來,為出游賦予情緒價值,尤其能點燃青少年的科學探索熱情。”該館執行館長張祖禮説。
在海南,類似文昌航天旅游的新型科技旅游産業也在快速發展,越來越多以科技景觀和創新場景為核心吸引物的旅游形態不斷涌現。
在位於海口市秀英區西海岸的海南長影奇幻樂園,《光之密鑰》電影特技秀演出運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為游客呈現了一場“賽博朋克未來世界”的視聽盛宴;綠幕影視體驗互動項目,讓游客借助綠幕拍攝技術實現實時互動;“一星七館”研學戰略,則構建以“長影電影博物館”為主,以休憩館、臨展館、游樂館、競技館、無人機展示館、國防館、法治館為輔的全鏈條研學場景。
長影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欒國棟介紹,海南長影奇幻樂園始終堅守“影視科技+文化體驗”理念,在“研學+娛樂”的融合模式下,打造樂園的科技旅游特色品牌。
湖南建設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增強游客的參觀體驗。
“我的韶山行”紅色研學將韶山毛澤東廣場開班儀式、故居情境教學等沉浸式體驗與全息投影、數字展廳相融合,搭配思政主題課,實現每日常態化接待4000名計劃內研學學生,已惠及70余萬名中小學生;通過“湖南一碼游·又湘游”微信小程序實現湖南省內14個地州市、500多家景區及文博場館的一鍵預約功能,同時還能根據用戶所在的位置優先推薦周邊有空房的酒店,實現快速入住。
數字拓界
數字技術打破了物理邊界,為文旅資源插上翅膀,創造了“可參觀、可體驗、可學習”的完整新生態。
在湖南,游客動動手指,便可在湖南博物院數字展館輕鬆漫游馬王堆漢墓,身臨其境參觀43個展覽;在張家界雲宇宙館,體驗VR滑雪、VR翼裝飛行、飛越張家界、創意合拍等文旅項目……
近年來,湖南依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加快科技創新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取得明顯成效。全省接待游客從2021年的5.3億人次增長到2024年的7.42億人次,2024年旅游總花費突破萬億元,旅游業成為湖南六大萬億元産業之一。
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李愛武介紹,湖南推進科技創新賦能攻堅行動和科技賦能文化産業創新工程,&&“文化+科技”行動計劃,從財政補貼到稅收優惠,從技術創新研發到人才培養引進,從正向激勵到反向督促,跨部門協作構建了完整的政策生態鏈。
為加快推動科技賦能文旅産業發展,湖南還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遺進行有效活化與創新表達,將古老的傳統文化遺存轉化為年輕人更喜聞樂見、更富有傳播力的新形態,推進文化資源數字化建設。對永州浯溪碑林等古代石碑石刻開展搶救性保護,將歷史文物活化利用;開發數字文博&&“山海”APP,建設24小時不打烊的線上博物館,拓展文化傳播新路徑。
同時,加快虛擬現實技術在文旅領域的應用,立足地域特色文化,運用人機交互、混合現實等應用技術研發文旅裝備。例如,馬欄山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中華非遺雲&&及中華非遺數字體驗館”項目,以3D建模和實時渲染技術打造虛實結合的場景,給人以震撼體驗。
海南省文昌市的航天觀禮旅游項目,除了給游客帶來觀看火箭發射的震撼感受外,相關場館還提供航天科普、航天展覽、主題演藝等內容豐富多樣的航天主題活動,讓游客在實踐體驗中拓展知識維度。
“看火箭發射其實只有幾分鐘,重要的是加強航空航天知識的宣傳教育。”山海天國際會展中心總經理助理辛國濤介紹,文昌航天發射場是全國首個開放性濱海航天發射基地,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低緯度發射場之一,而海南又是國際知名的旅游消費目的地,來海南觀看火箭發射成為游客仰望星空、追求航天夢想的一個新選擇。
業態融合
科技旅游通過“科技+”深度融合,催生新業態、拉動新消費。
文昌的“追火箭”科技之旅,點燃了城市活力,催生了經濟新動能。曾經的荒蕪灘塗之地,成為“追火箭”科技之旅的熱門旅游目的地,科技與文旅的深度跨界融合在當地正變為現實。
“追火箭”科技之旅火了之後,當地旅游機構和酒店利用資源優勢開設觀賞點,不少村民也在自家樓頂開設觀賞&&。泰山安置區村民麥英娜告訴記者:“隨着火箭觀光旅游的興起,這裡的游客越來越多,很多家長專門利用節假日帶着孩子來看火箭發射,讓他們從小了解航天科技知識。”
欒國棟建議,海南應積極培育本土化IP特色科技旅游業態,加強區域協同,形成跨景區科技體驗線路,推動科技旅游從“單點突破”向“全域聯動”升級。
在湖南省瀏陽市,通過使用環保材料,引入數控技術、無人機編隊等科技創新元素,推動擁有千年歷史的煙花由“單一燃放”升級為“藝術表達”。每個周末,在天空劇院、瀏陽河城區段推出的沉浸式焰火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感受“一河詩畫,滿城煙花”的魅力,拉動當地消費效果顯著。據統計,2023年以來,瀏陽市已舉行創意焰火燃放活動超130場,吸引游客超600萬人次,拉動消費超180億元。
武漢市在其行動方案中,將叫響“賽博武漢”品牌、推廣“光谷光子號”空軌等科技創新成果作為重要抓手,打造一批元宇宙街區等地標性項目和景觀。
武漢市東湖高新區發布的6條科技旅游線路,將尖端科技元素融入傳統賞櫻場景,其“光谷光子號”空軌,既途經高新技術園區,也穿梭於森林公園,科技與自然的融合為其賦予了極高人氣,成為游客來到武漢必打卡的新地標。“空軌太酷炫了。”剛乘坐完“光谷光子號”空軌的深圳游客王麗敏意猶未盡。
武漢光谷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空軌事業部副部長胡活力告訴記者,“光谷光子號”是我國首條開通運營的空軌線路,全長10.5公里,已有超過310萬人次前來體驗。
東湖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下一步,將把高科技産業與教育、文化等産業深度融合,打造完整的“可參觀、可體驗、可學習”的科技旅游生態鏈。(記者 謝瑤 潘世鵬 柳潔 董慶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