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草葉,俗稱羊耳朵,為尖茅狀,葉背為薄膜狀的白色纖維,可撕下捻線。


今年75歲的楊竹蘭是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火草紡織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她從12歲起跟隨母親、奶奶學習這門手藝,至今已堅守60多年。

石林火草紡織技藝包含採火草、撕絨、捻線、紡線、織布等十八道工序,製作一件火草褂需採40至90公斤火草葉。

楊竹蘭恪守“三天內處理葉片”“挂線一根不錯”的標準,採回的火草葉三天內撕捻成線,農閒時織布。她織的火草布不生蟲,防雨耐磨,經緯整齊,供不應求。如今她還將撒尼刺繡創新地融入火草褂,讓傳統服飾更具美感。

作者:何春好 王紹祥
攝製:堵紹娟
畫面來源:雲南省昆明市石林縣融媒體中心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