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降費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動力-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8 07:59:21
來源:經濟日報

減稅降費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動力

字體:

  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份,現行支持科技創新的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達13336億元;支持製造業發展的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12925億元。一系列稅費優惠聚焦關鍵領域精準發力,為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實現直達快享

  建立日均處理5萬條信息的動態數據庫、生成12類基礎標籤、實現政策標籤化推送全覆蓋……記者近日從珠海市高新區稅務部門了解到,他們通過整合線上線下渠道數據,實現惠企政策的靶向匹配和便捷辦理,截至目前,26項簡易事項均可免排隊處理,平均等候時長壓減至2分鐘。

  稅收大數據讓“政策找人”更快更準。河北稅務部門通過智慧加計扣除&&和標準化流程模板,便利企業精準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安徽稅務部門聯合多部門建立部門聯動、數據聯通、事項聯辦工作機制,讓企業享受重點群體就業稅費優惠政策“少跑腿”;昆明稅務部門聚焦先進製造業企業發展需求,聯合工信、科技等部門,為企業進行立體“畫像”,精準識別適用政策主體,及時推送稅惠清單,確保政策紅利直達快享。在基層,稅務部門積極結合産業特點優化服務。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稅務部門組建了大數據産業稅費服務專班,深入企業開展稅費政策輔導,從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精準核算到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解讀,幫助企業掌握政策細節和申報要點。

  “‘十四五’時期,國家&&了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預計達到10.5萬億元,辦理出口退稅預計超過9萬億元,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向好、向新。”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胡靜林在此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從稅務登記的數據看,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涉稅經營主體突破1億戶,比2020年凈增加3000萬戶,顯示出我國市場活力足、韌性強。

  在包括稅費政策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今年前三季度製造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製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7%,佔全國企業銷售收入比重29.8%,為經濟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撐。裝備製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佔製造業比重46.9%,特別是計算機通信設備、工業母機等製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3.5%和11.8%。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陳斌開認為,從上述稅收數據來看,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切實減輕了製造業企業負擔,支持了企業生産經營,推動製造業不斷發展壯大;企業發展又持續貢獻稅收,形成良性循環。

  新質生産力發展步伐加快。前三季度,我國企業購進研發和技術服務金額同比增長6.1%;作為科技要素整合和價值轉化重要陣地的科研技術服務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2.3%;全國高技術産業、裝備製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5.2%和9%;數字經濟核心産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0.6%。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張斌認為,上述多項數據保持較快增長,充分説明我國新質生産力正在加快培育。特別是科技資源要素加快流動,顯示出各類先進生産要素正在向發展新質生産力集聚轉化,將有力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促進民生改善

  “2021年至2024年,國家在養老、托幼、醫療、教育等領域實施的惠民稅收優惠政策,年均減免稅增長11.7%,有力促進了民生改善。”胡靜林&&。

  不斷完善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在促進公平分配、民生改善和提升全社會稅法遵從意識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從2021年至2024年度個稅申報數據看,年收入居前10%的群體,繳納的個稅佔比約九成;綜合所得年收入12萬元以下的個人,匯算後基本無需繳稅。由此反映出“高收入者多繳稅、中低收入者少繳稅或者不繳稅”的個稅調節收入分配效應持續顯現。

  “十四五”期間,國家聚焦減輕居民的家庭生育養育和贍養老人的支出負擔,不斷完善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既增加扣除項目,又提高扣除標準。2024年度個稅匯算與2020年初次匯算相比,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人數達1.19億人,增長55%;減稅金額增長156.5%,由2020年的1160億元增加到今年的近3000億元。

  “一方面,我國個稅扣除項目從國際上看是相對較多的,既有俗稱‘起徵點’的基本減除費用,又有‘三險一金’專項扣除,還有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7項專項附加扣除,以及商業健康險、個人養老金等其他扣除,覆蓋了大部分民生支出。”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蔡自力介紹,另一方面,我國個稅扣除標準相對較高,每年6萬元的“起徵點”基本扣除標準,約佔2024年我國人均GDP的62.7%。從國際上看,發達國家這一比例通常在40%以下。

  “十四五”期間,我國&&或延續了一系列個稅優惠政策,其中,延續實施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計稅、400元以下匯算補稅豁免等受眾面廣的優惠政策減免個稅5800億元。稅務部門還持續優化升級個稅APP,為上億納稅人提供申報智能預填服務,納稅人登錄APP簡單確認即可快捷完成補稅退稅,簡便易行好操作。

  國家稅務總局今年2月26日正式發布《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在全面系統總結歷次匯算清繳情況的基礎上,充分吸納了納稅人以及社會各界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將近幾年實施效果明顯、納稅人感受較好的舉措以制度形式予以固化,進一步健全相關涉稅服務管理體系。比如,匯算初期提供預約辦理等服務,方便納稅人快捷辦理等。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認為,《辦法》以部門規章形式明確匯算清繳具體規則,將以往實踐中行之有效的舉措以制度形式進行固化,進一步厘清徵納雙方權責,保障了納稅人的合法權益,更好穩定了社會預期,標誌着我國個人所得稅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改革邁向了更加規範化、法治化的階段。

  助推綠色發展

  “十四五”期間,我國綠色稅制建設不斷完善。目前已構建起以環境保護稅、資源稅、耕地佔用稅、車船稅等專門稅種“多稅共治”,以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車輛購置稅等專項政策“多策共促”,涵蓋生産、消費、排放、處理等多個環節的綠色稅制體系。

  2021年至今年6月,環境保護稅、資源稅等專門的綠色稅種實現稅收收入2.5萬億元;推動綠色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減稅降費1.5萬億元。“通過‘有增有減’的調節,綠色稅制的政策不斷優化,優惠更加精準,管理持續創新。從節水、減排、利廢等方面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積極支持。”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道樹&&。

  從促進“節水”來看,水資源費改稅試點繼2017年12月起在10個地區開展之後,於去年12月1日向全國推開。今年上半年,新試點地區稅收收入比原水資源費增長8%,納稅人戶數比原繳費人戶數增長19.6%,新增申領取水許可證0.46萬戶,地下水、特種行業取用水量較去年季度平均分別下降20.6%和57.7%,促進了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從促進“減排”來看,“十四五”時期,這方面的減稅降費近1萬億元,有效發揮了對企業的激勵引導作用。比如,享受環保稅優惠政策的城鄉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廠從2021年的5589戶增加到2024年底的6218戶,增幅達11.3%,同期累計享受環保稅免稅389億元。在一系列促減排政策的作用下,國家重點調控的大氣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環保稅收入,2024年比2020年分別下降4.8%、11.7%,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減排降污的效果。

  從促進“利廢”來看,“十四五”時期累計減稅降費約5000億元。其中,全國資源綜合利用行業享受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優惠達3396億元。2024年4月起,實施資源回收企業“反向開票”措施,截至2025年6月底,全國有1.33萬戶資源回收企業向167萬名自然人反向開票,開票金額5152億元,開票份數511萬份,既支持了“兩新”政策落地落實,又促進了行業規範健康發展。

  綠色稅費優惠被更好更快送達企業。水資源稅改革以來,重慶市稅務部門聯合財政、水利等6部門制發水資源稅徵管協作制度文件,通過市級數據共享&&實現稅務、水利等部門11類涉稅數據線上歸集和傳遞,實現水資源稅涉稅信息共享共用。雲南省稅務部門推出“網格聯絡員+行業團隊”服務機制,精準分析行業需求,輔導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環保和研發投入。

  一系列政策推動綠色化轉型提速。今年前三季度,高耗能製造業銷售收入佔製造業比重為28.9%,較上年同期下降1.4個百分點;製造業採購節能環保服務同比增長34%,反映綠色治理投入持續加大。(記者 董碧娟)

【糾錯】 【責任編輯:薛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