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日內瓦10月27日電 專訪|中國創新生態穩步發展——訪世界知識産權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滕·芬克
新華社記者王露
世界知識産權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滕·芬剋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中國的創新活動近年來表現突出,取得了長期穩定、基礎廣泛的進步;政府對創新體系的規劃、持久關注和支持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世界知識産權組織不久前發布的《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多項知識産權相關細分指標位居全球第一。例如,中國的創新集群數量排名全球第一,共擁有24個全球百強創新集群,其中深圳—香港—廣州集群排名首次躍居全球之首。
談到對中國創新集群、中國城市創新表現的印象,芬克説,他去過多個中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大城市。“最近幾年我也去過中國西部的成都和重慶,它們發展相對較晚,但其發展水平以及對創新的投入,還有涌現出來的創新企業和實踐令人印象深刻。”
芬克強調,全球創新指數並不只關注某個特定的技術或創新領域,真正考察的是整個經濟體的創新表現。他強調,中國的創新領域非常廣泛。“中國長期以來在數字通信領域保持優勢,但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我們也看到巨大的創新,很多能源技術來自中國。近年來中國的電池、電動汽車領域也涌現出很多創新,生物科學領域也有突破。”芬克説,中國很多創新産品非常出色,他就有一台大疆無人機,非常喜歡。
談到中國在知識産權保護方面的進步和承諾,芬克&&,這反映出整個中國創新生態系統的穩步發展,因為僅靠知識産權本身並不能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創新體系,(打造這個體系)首先需要有才華的人,還需要讓創意蓬勃發展。最終,所有這些因素都會體現在知識産權上。“你可以看到中國公司正在不同的創新領域申請越來越多的專利,這反映在我們的數據中。”
芬克介紹,世界知識産權組織旨在用全球創新指數來全面衡量全球範圍內廣義上的創新表現,其指標關注的內容包括投入創新的所有要素,比如教育體系建設、研發支出、融資、創新支持機制等等,同時也關注創新産出。
長期觀察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中的表現,芬克説,可以看到這些年來它的排名幾乎是在穩步上升。他認為這反映了中國創新經濟的內在增長,且其增長速度快於世界上大多數經濟體。
芬克認為,中國在經濟發展規劃中優先考慮了創新,將資源投入到科學體系、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中,這正是中國表現突出的地方,也是中國創新生態系統不斷發展的根源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