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聚焦丨&&企業“開”進車圈,折射新能源汽車産業哪些變革?-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6 21:25:41
來源:新華網

財經聚焦丨&&企業“開”進車圈,折射新能源汽車産業哪些變革?

字體: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題:&&企業“開”進車圈,折射新能源汽車産業哪些變革?

  新華社記者唐詩凝

  又一家互聯網&&企業入局汽車賽道:京東日前宣布將聯合廣汽集團、寧德時代推出一款新車,引發廣泛關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跨界近年來屢見不鮮,背後蘊含哪些産業邏輯?深度融合又將如何重塑産業格局?

  “跨界”成為車圈關鍵詞

  打開京東App,自主定義一台“好車”——從“聰明貼心”的功能設計,到“安心守護”的性能配置,再到告別“電量焦慮”的續航方案,消費者均可參與新車共創。

  依託電商&&的消費洞察與銷售渠道優勢,京東“駛入”新能源汽車賽道。數據顯示,兩天時間已收到約17萬份用戶定制方案。

  這是&&企業跨界入局的一個縮影。華為憑藉在ICT領域深厚的技術與産品積累賦能車企,小米選擇全棧自研技術路線造車,阿里巴巴提供算力和大模型支持服務眾多國內外合作夥伴……

  跨界融合不僅為新能源汽車産業注入新活力,也為企業自身拓展新增量。以華為為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已成為其重要增長極,與賽力斯、北汽等合作推出的問界、享界等車型熱銷,足見協同創新帶來的加法效應。

  靠什麼支撐這場跨界浪潮?

  廣闊的大市場基礎不言而喻: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連續10年保持全球第一;今年前9個月,新能源汽車産銷量雙雙突破1100萬輛,滲透率持續攀升,已接近五成。

這是位於合肥市肥西縣的江淮汽車尊界超級工廠內的自動化焊接生産線,該工廠是江淮汽車攜手華為專門為尊界品牌打造的工廠。新華社發

  成熟的産業鏈賦予強大底氣:從金屬材料、傳感器到車身架構,我國已建成自主可控、完備高效的全鏈條産業體系,依靠産業集群整車廠可在4小時內解決所需零部件供應。

  當跨界成為常態,融合開闢新空間,一條協同技術驅動、産品迭代、需求再造、&&賦能的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路徑,正展現出廣闊前景。

  産業邊界不斷拓展

  越來越多企業跨界“駛入”新能源汽車賽道的同時,汽車産業邊界也因融合而持續拓寬。

  今天,車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車,正逐步演變成智能出行終端,甚至一種生活方式,成為生活場景的延伸。

觀眾在展會現場靜態體驗一款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能識別多種方言和混合語序指令,會捕捉情緒;智能座艙內攝像頭實時監測駕駛員狀態,及時預警疲勞駕駛;下班回家路上,通過車機與智能家居互聯,提前打開家中空調,調節到適宜溫度……車是出行工具、是生活助手,“車聯網”也從概念走進現實。

  “新能源汽車本身就是高度集成的工業産品,如今更演進為一個深度融合各种先進技術、新型能源與數據服務的‘超級&&’。”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車研究部部長朱一方告訴記者。

  以産品為牽引,産業鏈各環節、各領域新技術的跨界交融也在加速。

  從高性能電池、輕量化材料,到智能座艙、車載系統,一台車上集合了新型儲能、新材料、電子製造等多個領域,基礎元器件、通信、基礎軟體等眾多前沿技術也以汽車為載體推進落地應用。

  這一次,廣汽負責整車製造,寧德時代提供電池技術與換電生態支持,京東則發揮其在用戶洞察、零售渠道和倉儲物流等方面的優勢,就是要圍繞一輛車,實現從研發、生産到銷售、服務的全鏈條跨界資源整合。

  一方面,突破行業壁壘,加強跨界碰撞,讓各領域創新主體更深入地融合;另一方面,用數字進行管理,讓市場指導生産,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在車圈普及,更好響應用戶需求,為産業升級注入新動能。

  “跨”出市場新空間

  當前,跨界已經成為汽車産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如何讓跨界更好“跨”出市場、贏得未來?

  持續加強創新攻關——

  基礎芯片、線控轉向、主動懸架……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進入智能化下半場,一個個技術突破都離不開“鏈”上的合力攻關。

  技術,永遠是跨界的核心本領。

  “支持技術創新,推動人工智能與汽車産業創新深度融合。”10月16日開幕的2025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明確&&,將支持汽車“研産供銷服”各環節大模型的應用開發,加強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等技術攻關,與此同時促進跨界融合發展。

  積蓄人才發展動力——

  新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傳統汽車人才已難以滿足行業需求,具備跨學科知識的複合型人才成為行業急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旭認為,智能網聯人才全球性不足、技能迭代趕不上技術革新、産學研“最後一公里”有待打通等挑戰都提醒我們,沒有人才的“領跑”,就沒有産業的“領先”。

  “要培養既能把握車輛設計的底層邏輯,又能理解人工智能的算法原理,既熟悉傳統製造業的生産流程,又能駕馭數字化時代運營模式的跨界人才。”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資深首席專家吳松泉説。

  培育産業協同生態——

  “産業競爭已從技術單點突破轉向系統能力的決戰。”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周林認為,破局的關鍵就在於融合創新,深化生態協同凝聚發展活力,推動系統創新激活全局效能。

  從“競爭”到“共生”,從“供需”到“協同”,推動車企、科技公司、能源企業、金融機構等跨界融合,助力上下游産業鏈深度合作,形成對産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才能實現整體效能的換擋升級,從而助推産業競爭力的根本性躍遷。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