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2日電 題:新華社經濟隨筆:從汽車行業專項整治説開去
新華社記者張辛欣、唐詩凝
規範汽車行業發展迎來新動作: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明確開展汽車行業網絡亂象專項整治行動,劍指非法牟利、誇大和虛假宣傳、惡意詆毀攻擊等問題。
從抵制車企之間無序“價格戰”到推動車企踐行賬期承諾,近期以來,一系列舉措密集&&,旨在規範市場競爭秩序、守護健康産業生態,彰顯了持續推動汽車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
新能源汽車産業一路走來很不容易。無論是技術的突破,還是市場的培育、體系的迭代,都得益於各方合力,推動産業成長壯大,打造出中國製造閃亮的新名片。
越是優勢産業,越要倍加珍惜,不能讓非理性競爭損耗來之不易的成果。
20多年前,競逐海外市場的中國摩托車企業為了站穩腳跟,曾上演過“自相殘殺”式降價,影響了技術創新和産品質量,導致口碑下滑,市場佔有率下跌,至今令人扼腕。
當前,汽車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為降低價格和成本,有的企業選擇延長賬期、轉嫁壓力,有的企業同質競爭、跟風模仿;伴隨着新能源汽車的熱銷,惡意抹黑、虛假宣傳的亂象也在浮現,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及時有效加以整治,不僅是為了保護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更是規範市場秩序、凈化産業環境,避免重蹈覆轍。
治理不是針對某個環節、某家企業,而是着眼整個鏈條、呵護整個産業。要看到,産業鏈互為支撐,任何一環出現阻滯,上下游都會受到影響。問題面前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唯有整個行業相向而行,才能破解“內卷”困局、跨越發展關隘。
問題和挑戰不應視為發展的阻力,而應成為推動産業向上的契機。以技術為例,面對“低溫趴窩”,加速對電池性能攻堅;針對充電難,提速基礎設施建設……正是在破解一個接一個難題中,不斷增長攻堅克難的智慧,結出産業發展的碩果。
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行進至今,提升行業治理能力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新技術、新産業蓬勃發展,對風險管理等也提出新課題。
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快速發展,如何加快新興領域立法研究儲備;機器人、光伏等發展如火如荼,如何引導地方有序布局;6G等新技術破土而出,如何掌握標準制定的主動權……這考驗着行業治理的現代化水平,體現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義。
把問題當課題,需要相關方面更加主動作為,寧可跨前一步形成交叉、不可退後一步留下空當;把問題當課題,也要有着眼長遠的目光和久久為功的定力,有關各方協同推進、廣大企業自律擔當,在逐一突破中不斷積累經驗、積蓄實力。
中國産業從量的比拼轉向質的較量,是一場結構調整,也是一場秩序重構。成長的煩惱總會在成長中化解,各界攜手同心、相向前行,用制度引導良性競爭,用治理呵護創新發展,靠更好更優的産品贏得市場和未來,中國産業必將打開新空間,駛向廣闊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