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加速釋放強勁動能——透視我國智能經濟發展新趨勢-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9/11 20:11:16
來源:新華社

“人工智能+”加速釋放強勁動能——透視我國智能經濟發展新趨勢

字體:

  “飛行汽車”從科幻走向現實、人形機器人上演精彩的足球和拳擊比賽、殘障人士戴上機械“靈動手”彈奏鋼琴……剛剛閉幕的2025世界智能産業博覽會上,未來世界仿佛就在眼前。

  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提出,加快形成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新形態。

  記者在本屆智博會上了解到,各類人工智能新技術、新應用、新場景迭代演進,加速融入生産生活全鏈條,賦能千行百業智能化發展,智能經濟成了國際合作和中外與會人士津津樂道的“關鍵詞”。

  加速創新融合,孕育未來産業新圖景

  汽車既能在地上跑,又能在天上飛,這種科幻電影裏的鏡頭正在成為現實——

  在本屆智博會長安汽車展區,展&&央的“飛行汽車”長安“EH216-S”,被參觀者圍得水泄不通,大家排隊進入駕駛艙體驗。

  2025年9月5日,在重慶舉行的2025世界智能産業博覽會上,觀眾在長安汽車展區參觀、體驗“飛行汽車”。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款“飛行汽車”搭載了智能駕駛系統,可實現無人駕駛,目前已經獲得國家民航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今後可用於城市“空中交通”。

  這是人工智能創造新技術、新業態、新&&的縮影。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未來産業圖景正加速展開。

  本屆智博會上,一系列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令人目不暇接——

  人形機器人、機器狗載歌載舞;長安、賽力斯、比亞迪、特斯拉、豐田等品牌的新款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琳瑯滿目;各種型號的無人機,可廣泛應用於航空物探、森林防火、管道巡線、應急通信領域……

  2025年9月7日,在重慶舉行的2025世界智能産業博覽會上,一款機器狗在展示技能。新華社記者黃偉攝

  “技術發展和應用落地速度越來越快了。”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合夥人黃珍祥坦言,以人形機器人為例,以前産品一般兩年迭代一次,現在一年迭代兩次。

  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重慶區域經理劉成賢説,公司去年發布的C30機型運載無人機最高飛行高度500米、最大載重50公斤,今年8月發布的C100機型已將這兩項指標分別大幅提升至1500米、100公斤。

  本屆智博會上,工信部發布數據顯示,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超5000家。5年來,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從1400余家增長到超5000家,相當於平均約11個小時就有一家人工智能企業誕生。

  2025年3月27日,在位於廣東省深圳市的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在調試人形機器人“夸父”。新華社記者梁旭攝

  “智能産業基礎日益堅實,智能産品蓬勃發展,賦能應用更加深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我國已建成3.5萬餘家基礎級、6300余家先進級、230余家卓越級智能工廠,以及11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17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範區。

  同時,我國已成立總規模600億元的國家人工智能産業投資基金,編制人工智能科技倫理服務管理辦法,累計研製人工智能核心技術領域標準240余項,推動智能産業生態持續完善。

  “我國人工智能已邁入‘技術突破—場景落地—生態構建’的新階段,智能時代所帶來的産業變革紅利正在加速釋放。”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説。

 從“能用”邁向“好用”,助力打造高品質智能生活

  本屆智博會上,記者體驗了一把智能生活帶來的方便與樂趣——

  床頭的智能檯燈自動調整光線和鬧鐘將人溫柔喚醒。一聲令下,全屋亮起燈光,智能梳粧鏡顯示當日天氣,廚房冰箱根據庫存推薦了早餐食譜,一旁的烤箱同步開始預熱……

  人工智能正加速從“能用”邁向“好用”,助力打造更有品質的智能生活。

  2025年9月7日,在重慶舉行的2025世界智能産業博覽會上,觀眾參觀智慧家居。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家裏智能産品越來越多,越來越‘聰明’了。”到智博會參觀的重慶市民徐煦説,從幾年前入手的掃地機器人、智能音箱,到這兩年購買的智能櫥櫃、門鎖,如今他正在考慮為新房進行一次全屋智能定制。

  海爾智家中國區三翼鳥市場總經理宮臻峰説:“人工智能技術加速革新,推動更多數據互聯互通,更加智能的生活場景依次構建,為群眾提供更連貫、更自然的智能生活體驗。”

  2025年9月6日,在重慶舉行的2025世界智能産業博覽會上,生活家居機器人與觀眾握手。新華社記者陳誠攝

  本屆智博會上,一系列人工智能創新成果在醫療、社保、教育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加速推進應用——

  滬渝人工智能研究院發布“AI+縣域醫共體”,幫助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快速落地門診預問診、輔助診療與智能健康管理等場景;科大訊飛打造“AI+人社”示範基地,通過星火大模型分析未來5年崗位迭代趨勢,為勞動者提供培訓路徑;中國電信打造覆蓋全場景的智慧教育解決方案,實現“AI助管、AI助服、AI助教、AI助學”,在多所大中小學試點……

  2025年9月5日,在重慶舉行的2025世界智能産業博覽會上,觀眾體驗外骨骼機器人。新華社記者黃偉攝

  一步、兩步、三步……廣州視鵬科技有限公司展廳前的空地上,雙腿癱瘓十餘年的吳先生在外骨骼機器人的幫助下緩慢向前邁步。

  前幾天,看到外骨骼機器人輔助偏癱老人獨立行走的新聞,吳先生就和妻子坐了十幾個小時火車趕到智博會現場體驗。

  本屆智博會上,還有更多充滿暖意的畫面——

  右小臂因意外截肢的小夥姜頌寧借助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智能倣生手,現場彈奏鋼琴曲,這款智能倣生手價格僅為進口産品的五分之一;重慶無界啟航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盲文點顯器能將漢字、圖形、樂譜等轉換為盲文,為視障人群提供高效、便捷的閱讀體驗……

  從城市到鄉村、從青少年到銀發族,人工智能的觸角無遠弗屆,在生活的涓涓細流中找到了價值落點。

  持續深化國際合作,推動人工智能普惠共享

  一座巨大的莫比烏斯環雕塑,矗立在智博會主會場外,象徵高速暢通的“智能道路”圖形上,印有全球知名智能企業和各類智能元素字樣……

  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合作釋放出無限潛力,推動人工智能成為造福全人類的國際公共産品。

  本屆智博會,主賓國新加坡攜12家企業參展,集中展出智慧城市治理&&、腦電波(EEG)頭環、AI驅動乳腺超聲系統等一系列創新成果,通過現場路演、産業對接等活動尋求合作機遇。

  2025年7月17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一名右手殘疾的工作人員在佩戴了BrainCo智能倣生手後摘取眼鏡。新華社記者鞠煥宗攝

  “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發展速度非常快,新中兩國在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上互補互促,在‘AI+醫療’‘AI+金融’‘AI+物流’等領域合作空間巨大。”新加坡數碼發展及新聞部兼衞生部高級政務部長陳傑豪説。

  人氣爆棚的智博會會場彰顯出中國“智能引力”:匯聚全球600余家中外企業參展,6場國際賽事吸引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超2萬名中外選手競技。

  這是2025年9月5日在重慶拍攝的2025世界智能産業博覽會現場。新華社記者黃偉攝

  西門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數字化工業集團首席執行官奈柯&&,西門子不僅將持續投資中國,更希望與中國加強合作,在行業規範、技術標準等領域一同努力,促進智能産業健康蓬勃發展。

  開放的中國,持續同世界各國廣泛開展人工智能領域國際合作——

  “各成員國將努力推動人工智能向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公平、向善的方向發展。”9月1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發表關於進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國際合作的聲明。

  近年來,中國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成立中國—金磚國家人工智能發展與合作中心等合作組織,通過強化算力、數據、人才等領域合作,推動形成全球治理共識。

  開放的中國,讓人工智能成果更好惠及各國人民——

  打開App就能巡檢水質、使用無人機精準投喂飼料……在柬埔寨南部茶膠省,依託中國實施的智慧農場一體化發展計劃,當地農戶培育的羅氏沼蝦苗種成活率和質量大幅提高,每公頃土地年收入從約1000美元增加到3000美元以上。

  2025年5月22日,在位於浙江省諸暨市的500千伏線路現場,工作人員操作搭載了地線斷股帶電修補機器人的大疆無人機起飛,對線路進行修復。新華社記者翁忻旸攝

  類似案例不勝枚舉:國家電網光明電力大模型助力巴西電網智能化運維,解決複雜環境下的巡檢難題;華為為南非鐵路部署智能系統,降低安全事件發生率,提升巡檢和運維效率;中國醫療AI技術在新加坡醫療體系應用,提升肺結節篩查效率與準確性……

  薩爾瓦多駐華大使路易斯·洛佩斯在參觀系列人工智能産品後&&:“人工智能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未來的窗口。智博會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學習、分享和了解的機會,讓我們能一起構建合作共贏的未來。”

  文字記者:柳昌林、趙宇飛、李曉婷

  視頻記者:於曉蘇 沙青 趙小帥

  海報設計:潘紅宇

  統籌:儲興華、王乃水、馬晶、肖磊濤、邱世傑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