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碧波浩渺的西非海域,一座鋼鐵巨構靜立洋面。它沒有破浪的螺旋槳,也非流線型船身,卻藏着“海上超級工廠”的硬核實力,這便是全球僅7艘在運營的FLNG(浮式液化天然氣生産儲卸裝置)之一“Tango FLNG”。它隸屬於意大利油氣巨頭ENI,其建造者則是一家來自中國的高端海工裝備企業——惠生清潔能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生清能”)。
作為全球海工裝備領域的新銳,FLNG在海洋能源開發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雖商業化未滿十年,但FLNG作為技術壁壘最高、造價最高昂、附加值最大的高端海工裝備之一,被譽為“皇冠上的新明珠”。在這個曾被國際海工巨頭長期壟斷的領域,惠生清能以超30%的全球份額強勢破局,不僅是中國唯一具備FLNG總包承建能力和擁有交付記錄的企業,更是躋身全球第一梯隊,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獨立總包交付FLNG項目的企業,徹底重塑全球市場格局。
惠生清能不僅是破局者,更是協同者和引領者:帶領國內供應鏈企業協同出海,讓中國海工裝備産業在全球競爭中從單個企業突圍升級為産業集群作戰,大幅提升了全球市場話語權;以技術溢價替代價格競爭的新範式打破內卷,引領國內海工裝備産業形成向上突破的良性生態,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如今,海洋經濟成為高質量發展藍色引擎,深海油氣開發作為經略海洋的關鍵領域,正迎來廣闊機遇。惠生清能依託FLNG的技術突破與模式創新,不僅為全球能源高效開發提供了中國方案,更填補了我國深海能源裝備的産業短板,讓中國智造成為驅動海洋經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的重要力量。
技術突圍重構産業全球格局
南通,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通泰揚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集群的核心城市,這裡的海工裝備産業規模佔全國四分之一,是中國海工裝備産業向上突破的重要支點。而眼下,一座承載中國海工裝備産業向高端新興領域進軍的新地標正在長江入海口北岸拔地而起:惠生清能啟東基地。
“FLNG集天然氣處理、液化、存儲、卸載等功能於一身,可靈活部署於近岸與遠海,是開發海上天然氣的新利器。”在惠生清能啟東基地,工程師許友艦指向一艘整裝待發的FLNG,“這是我們為ENI最新打造的‘Nguya FLNG’,年産能達240萬噸,是‘Tango FLNG’的4倍,即將發運並部署到剛果(布)氣田。”
重資産的大型海工裝備,往往給人一種傳統産業的印象,但FLNG卻是一顆正冉冉升起的産業新星。
“它是海工裝備中技術壁壘最高、造價最高昂、附加值最大的産品之一,被譽為‘皇冠上的新明珠’。”惠生清能董事長劉洪鈞坦言,“單座FLNG造價高達數十億美元,但摘取這顆明珠並非易事。早在1969年,FLNG的概念就被提出了,但直至2016年,全球首艘具備商業化運營條件的FLNG才真正交付。”
夢想照進現實,為何歷經近半個世紀的苦苦求索?劉洪鈞向記者解釋道:“FLNG的技術難點首先在於海洋環境適配,要讓精密裝置在海浪中保持穩定可靠,本身就是巨大挑戰。更難的則是全球産業鏈協同——它涉及數千家各國企業,需整合不同的技術標準與建造規範,最終實現高度集成。”
也因此,全球具備FLNG交付能力的企業主要是法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海工裝備巨頭,但它們均需組成聯合體的方式合作交付,一方負責上部模塊,一方負責船體與集成。而成立於2004年的惠生清能,讓這一高端新興領域有了中國企業的身影:不僅是中國唯一具備FLNG承建能力和擁有交付記錄的企業,也是全球唯一實現獨立總包交付FLNG項目的企業。
“我們不追求一定要把規模做到多大,但一定要保持專注,做到最強。”劉洪鈞&&。
惠生清能強就強在自主技術攻堅能力:當他人沿用成熟技術走捷徑時,惠生清能選擇從技術源頭突破;當同行依賴聯合體分工時,惠生清能構建起涵蓋研發設計、採購、建造、安裝、調試及運營的全流程一體化解決方案……這種不繞路的技術攻堅理念,讓惠生清能厚積薄發,一舉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比如,為破解裝置在海洋環境中的穩定性與可靠性難題,惠生清能首創模塊化率超90%的集成技術:將複雜系統拆成標準化模塊先進行陸上預製,再吊裝至船體上集成,將工期縮短了近三分之一,並通過數字化預演與倣真模擬解決系統協同問題,這一指標遠超國際同行80%左右的模塊化率。
更令人矚目的是公司研發生産了全球單體最大的SPB儲罐,並成功應用於FLNG中儲存液化天然氣,一舉打破國際壟斷。“這是我們建成的首條自動化鋁合金B型罐生産線。”惠生清能南通基地總經理助理曾小剛指着正有條不紊運轉中的産線介紹,“我們生産的SPB儲罐抗晃動衝擊能力極強,且能與船體同步建造,可壓縮項目周期10%-20%,打破了法國薄膜艙技術的壟斷。”
曾小剛告訴記者,在技術攻堅的道路上,公司經常面臨無經驗可鑒、無標準可依的挑戰。SPB儲罐技術就因為國外資料少,團隊只好搭建模擬實驗&&,結合海量既有海洋數據,開展大量模擬測試與受力分析,逐步摸清了儲罐晃動受力規律。“從項目立項到成果落地,真的是十年磨一劍!”曾小剛感慨。
技術攻堅的過程充滿艱辛,但由此取得的縮短工期、降低成本、提升性能的一系列顯著成果令人欣慰,也讓惠生清能贏得了越來越多全球客戶的青睞。比如,在投資成本方面,相較於1000-1200美元/産能噸的國際水平,惠生清能建造的FLNG僅500-800美元/産能噸。
協同出海引領産業向上突圍
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問題,為産業升級錨定了方向。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強頂層設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發展海洋經濟。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強化海洋戰略科技力量,培育發展海洋科技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這一部署,既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更凸顯了高端裝備與關鍵技術在向海圖強中的核心地位。
經略海洋,高端海工裝備是不可或缺的硬核利器。大型浮式油氣生産設施作為皇冠明珠,相關技術和方案曾長期被歐美日韓企業壟斷。惠生清能對這一格局的打破,意義遠超商業層面:它標誌着中國企業首次在該領域實現了從核心技術到總包管理乃至運營維護的全流程把控,在高端海工裝備領域掌握了主動權。
這場破局之戰,不僅填補了我國在深海油氣開發裝備領域的産業短板,更通過豐富的項目交付業績向全球證明中國造可滿足在深海等極端環境部署高端海工裝備的需求,讓中國企業從跟隨者躍升為引領者,為海洋經濟向深海、遠海拓展提供了關鍵裝備保障。
如今,在全球FLNG市場版圖中,惠生清能已成為不可忽視的中國力量:市場份額超30%(僅統計新建的FLNG總包合同),銷售網絡覆蓋全球10余個國家,與意大利石油公司ENI、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馬來西亞雲頂集團、土耳其國家石油公司、阿根廷國家石油公司等國際能源巨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據統計,目前全球已投運和建設中的FLNG共計14艘(含改造項目),其中新建的10艘中惠生清能承建了3艘,僅次於三星重工的5艘。
惠生清能不但是産業破局者,還是産業鏈協同者:其海外征途並非單打獨鬥,而是以鏈主的擔當,帶動國內配套産業、供應鏈集群共同參與全球分工。
“FLNG總包涉及上百個領域,我們的供應商超過3000家,國産化率超過60%。”劉洪鈞介紹道,“這樣完備的國內供應鏈,一方面縮短了交期、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我們的全球競爭力。另一方面,由於FLNG客戶都在境外,我們帶着國內供應鏈企業抱團出海,向全球展示中國的供應鏈能力,從而更好融入全球分工中去。”
具體實踐中,這種協同出海模式展現出清晰的路徑:惠生清能將關鍵設備與國內頭部供應商合作研發,對接國際標準,分享應用場景參數,聯合完成國際認證,帶動上游關鍵部件出海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在海外項目投標乃至運營維護階段,與中國物流企業、研發團隊、建造場地、施工單位、檢測機構等共享資源,形成“總包牽頭、配套跟進”的出海模式。
這種以點帶面的協同,帶來雙重突破:既幫助國內配套企業突破國際市場准入壁壘,又構建起“中國設計+中國製造+中國服務”的完整産業鏈條,讓中國海洋工程裝備産業在全球競爭中從單個企業突圍升級為産業集群作戰,大幅提升了在國際市場的整體話語權。
惠生清能更是産業引領者。在行業反內卷的共識下,惠生清能以向上突破的選擇,通過“技術輸出+標準輸出”打破低水平競爭困局,為國內海工裝備産業的高端化躍遷提供了鮮活樣本。
回溯國內海工裝備産業的發展歷程,不少業內人士對2010年代初期的內卷困境記憶猶新:隨着國家將海工裝備列為戰略性新興産業,大量資本蜂擁而入,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凸顯,惡性競爭愈演愈烈——為爭奪訂單,部分企業甚至推出零首付等極端付款方式;同時,多數企業過度依賴低成本加工組裝,核心技術與關鍵部件長期依賴進口,形成路徑鎖定,導致很長時間裏中國海工裝備在全球市場貼上了低端標籤。
痛定思痛,近年來,國內不少海工裝備龍頭企業,如惠生清能,聚焦FLNG等高附加值領域,憑藉強大的研發、技術和建造能力,全流程一體化服務、豐富的總包管理經驗等優勢,建立起以技術溢價替代價格競爭的新範式,推動産業向高端化、差異化轉型,形成各有側重、協同向上的良性生態。如今的中國海工裝備産業,已擺脫低端組裝的路徑依賴,在全球高端海工裝備競爭中實現了價值躍升。
前景廣闊打開成長新空間
“我們經歷過非常困難的時期,那時候研發投入比較大,市場又沒起來,導致財務表現很差。2022年之後,我們的技術進入成熟期,訂單也起來了,在2023年實現扭虧為盈,2024年營收突破百億元大關。堅持了十幾年,我們終於等到了黎明。”回憶來時路,劉洪鈞不禁感慨萬千。
更關鍵的是,通過持續穩定的項目交付與運營實踐,惠生清能的商業模式已得到充分驗證,正式進入“技術迭代-訂單增長-效益提升”的正向循環軌道。
與ENI的合作,無疑是最佳佐證。2022年7月,ENI從比利時EXMAR公司手中收購了Tango——該裝置正是2017年由惠生清能以EPC模式建造並交付的。憑藉對Tango的高度認可,2022年底,雙方迅速簽約,由惠生清能擔任Nguya項目的EPCIC總包商。
全球市場拓展還在加速:2024年6月20日,惠生清能與馬來西亞雲頂集團簽署了年産120萬噸FLNG EPCIC合同,與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的合作也穩步推進,今年中標其位於蘇裏南海域52區塊的FLNG設施詳細可行性研究項目,以全鏈條技術能力滿足其深海油氣開發需求。
通過與國際能源巨頭的深度綁定,惠生清能突破地緣、渠道壁壘,將業務從單點項目拓展為區域深耕,並通過國際標杆項目實現品牌升級、協同創新實現技術迭代、聚力全球供應鏈與人才實現生態融合……一言以蔽之,這些合作讓惠生清能逐漸從單個項目參與者升級為國際能源生態共建者,未來成長空間被徹底打開。
展望未來,劉洪鈞&&:“首先在産品布局上,我們一方面要在核心産品FLNG上加大投入,持續發力,繼續保持世界領先地位;另一方面要居安思危,深化浮式海工裝備、LNG模塊和海上風電裝備三大業務板塊布局,形成雙輪驅動甚至三駕馬車的産品矩陣,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
“在市場拓展與能力建設上,我們計劃未來進一步擴大全球市場布局,推動客戶多元化;同時,在現有EPCIC模式基礎上,與客戶探討進一步深化合作的可能性,持續優化公司的業務矩陣——這是未來五年我們工作的另一大重點方向。”劉洪鈞補充道。
事實上,惠生清能早已未雨綢繆,為未來發展築牢根基。在技術研發端,新一代FLNG解決方案已整合聯合循環發電與碳捕集系統,模塊化建造工藝也在持續優化,實現“效率提升+成本下降”雙重目標;在漂浮式海上風電領域,15MW風機半潛式&&方案研發成功,為深遠海風能開發奠定技術基礎。
産能建設同樣緊鑼密鼓。在惠生清能啟東基地,記者眼前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這裡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與公司上海總部、南通浮式設施建造基地形成穩定三角支撐,便於項目全流程管理。”惠生清能基建項目部副經理石鵬鵬指着遠處高聳的龍門吊告訴記者,“一期工程預計今年第四季度投入使用,到時我們將擁有每年25萬噸鋼材處理量的生産能力,能生産大型船體、模塊等,為承接更多浮式裝置、海上風電項目提供堅實産能保障。”
“我們有信心在未來實現市場份額的進一步提升。”劉洪鈞對記者&&。這份信心,既來自商業模式的持續驗證,也來自惠生清能通過技術能力、交付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質量管理能力等構建的強大核心競爭力,同時也來自對産業和市場前景的長期看好。
中國海油發布的《2060能源展望》預測,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將持續增長,在2035-2045年間進入峰值&&期,約5萬億立方米/年,供需缺口1萬億立方米。從全球天然氣的儲量來看,海洋油氣資源豐富,勘探開發潛力巨大,這無疑為FLNG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前景。而根據克拉克森研究的海工數據庫對全球FLNG項目進度的追蹤預計以及沙利文對各類行業數據的分析整理,預計到2030年,將有20-30座FLNG的潛在需求。
面壁十年圖破壁。惠生清能用十餘年深耕,在深海之上刻下了中國智造的硬核印記。這份突破,不僅是一家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答卷,更是中國海工裝備産業向上突破的生動注腳——以技術破壁打破困局,以協同出海重塑全球分工,以綠色裝備為海洋經濟注入藍色動能。
正如惠生清能創始人華邦松所言:“未來,全球能源需求將不斷向深海延伸,海洋經濟將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面對廣闊的發展前景,惠生清能將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引領中國高端海工裝備産業駛向更深藍的全球舞&,為向海圖強戰略寫下更多屬於中國企業的時代篇章。”(記者 張朝暉 任明傑 楊潔)
惠生清能發展大事記
·2004年,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正式註冊成立,南通基地同步啟動建設;
·2006年,首個項目墨西哥PEMEX-COSL4鑽機模塊項目成功入駐,標誌着公司業務正式落地運轉;
·2009年,惠生清能美國公司成立,公司業務版圖延伸至海外,國際市場拓展邁出重要一步;
·2011年和2012年,接連拿下重磅項目:先是獲得世界首個浮力塔鑽井和生産&&BPZ CX-15項目,緊接着拿下世界首個駁船式FLNG項目比利時Exmar公司的Tango FLNG;
·2013年,再獲世界首個駁船式FSRU項目Exmar FSRU,一系列突破讓公司在高端海工裝備領域站穩了腳跟;
·2016年,成功交付世界首艘駁船FLNG及首艘駁船FSRU,將之前的技術突破轉化為實際成果;
·2017年,獲得世界單體最大裂解爐模塊建造項目;
·2021年,交付了三峽集團的中國首個浮式風電半潛式基礎&&項目,順利切入風電新能源裝備領域,實現了業務的重要拓展;
·2022年,再次斬獲國際大單,獲得意大利石油公司ENI的“Nguya”號FLNG EPCIC合同,總金額達幾十億美金,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
·2023年,公司正式更名為“惠生清潔能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體現了公司聚焦清潔能源領域、推動産業升級的戰略方向;
·2024年,簽約馬來西亞雲頂集團FLNG EPCIC合同,啟東基地也開始投建,為未來發展儲備了新的産能和動能;
·2025年,中標並簽約了土耳其國家石油公司FPU EPCIC合同,在手訂單金額穩步增長;
·2025年8月底,惠生清能總包的第二艘FLNG發運儀式在江蘇啟東舉辦。(記者 任明傑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