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就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進行研究。會議要求,要增加體育産品供給,豐富體育賽事活動,推動體育用品升級,強化産業要素支撐,提升服務保障水平,培育體育産業增長點,加快構建現代體育産業體系。要激發體育消費需求,拓展體育消費場景,鼓勵各地舉辦體育消費活動,實施消費惠民舉措,更好滿足群眾消費升級需求。
“此次國常會除了對體育産業升級作出部署,還強調‘要激發體育消費需求’,體現出體育産業和體育消費對於落實擴大內需戰略的重要作用。”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他&&,今年以來,我國體育産業重新回到高速增長路徑的趨勢已經比較清晰,在體育消費領域,各類新場景、新模式、新産品層出不窮,“體育+”和“+體育”等各種融合性的消費創新發展到了新的高度。爆火的“村超”和“蘇超”就是典型的融合消費創新,這種融合不僅可以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同時也能夠形成更加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傳統上的賽事經濟往往指的是賽事所帶來的經濟效應,但近年來我國的發展實踐已經極大拓展了賽事經濟概念,它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重要的經濟形態,無論對於體育産業自身的發展還是提振消費擴大內需都有越來越突出的價值。此次國常會提出‘豐富體育賽事活動’,也將會為賽事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動能。”王裕雄説。
會議還提出,要更加注重調動市場力量推動體育産業發展和消費規模擴大,提高體育經營主體活力,推動體育産業高質量發展。
迪卡儂中國公共政策總監楊帆認為,國常會提出的“增加體育産品供給”“推動體育用品升級”“加快構建現代體育産業體系”,將有望極大地促進體育用品製造、體育賽事運營、體育培訓等各環節的協調發展,支持體育産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發展,提升産業整體競爭力。
“從各個細分賽道來看,中國體育産業正在涌現不少新趨勢。冰雪經濟、戶外運動、賽事經濟等新興業態快速增長,帶動了體育消費結構多元化。同時,體育産業與文旅、科技的融合,也激發了新的發展活力。”泰山體育産業集團品牌部部長宋坤對記者&&:“未來,隨着政策支持、消費升級和科技創新的持續推動,中國體育産業從‘賽事驅動’向‘消費驅動’的轉型趨勢日益明顯,體育産業有望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針對國常會提出的“鼓勵各地舉辦體育消費活動”“實施消費惠民舉措”,王裕雄認為,關鍵在於更高效地用好各類消費惠民政策。例如,在發揮消費券的杠桿作用方面,一些地方嘗試將消費補貼與“學會運動技能”挂鉤,通過補貼支持培養運動項目的愛好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廣。(記者 袁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