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大連8月25日電 題:吹響“集結號” 做優“硬支撐”——遼寧大連重大項目建設一線觀察
新華社記者郭翔
在國內首個離岸式人工島機場——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項目建設現場,航站樓及樓前高架橋樁基礎工程A、C、E區及小基坑2256根樁基近期全部澆築完成。“最深樁長達99.6米,採用泥漿護壁成孔灌注,精準嵌入海床。”中建八局東北公司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航站樓樁基礎項目負責人黃守樂説。
從布局現代化基礎設施到推動産業轉型升級,遼寧大連圍繞國家戰略導向、規劃指向,緊抓強基礎、利長遠的重大項目,以高質量項目建設推進高質量發展。今年前7個月,大連開復工項目2090個,同比增長31.5%,總投資同比增長18.6%。
現代化基建“夯基石”
碧海藍天背景板下,大連太平灣合作創新區港區海面上,絞吸船轟鳴前行,絞刀高速旋轉,吞噬着海底淤泥,長達數公里的輸泥管道將泥漿精準輸送到指定區域。“航道工程是太平灣港區通航的關鍵,我們每日疏浚量相當於將20個標準足球場填高1米。”大連太平灣合作創新區黨委委員、招商局太平灣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洪濤説,公共航道工程年底將具備通航條件,糧油泊位碼頭工程將於明年完工。
從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到重點民生工程,再到科技基礎設施,大連在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領域超前謀劃、主動布局、滿弓發力,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壓艙石”作用的同時,更加注重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發揮其牽引關聯産業發展、培育孵化新産業作用。
走進今年1月建成啟用的遼寧大連普灣經濟區松木島化工新材料中試基地,8棟標準化廠房整齊排列,多家進駐企業正在安裝反應釜等中試設備,“微縮版”的化工廠初具雛形。“中試基地作為科技成果産業化的基礎設施,有利於讓更多樣品走出實驗室變成産品再落地升級為産業,支撐高質量發展。”大連普灣經濟區管委會副主任楊興志説。
産業轉型升級“添動能”
在石化産業基地大連長興島,總投資超過120億元的遼寧鼎際得石化科技有限公司新材料項目正在進行裝置氮氣置換、氣密性檢查等工作,為8月底一期項目投産做最後準備。“我們的産品力爭填補國內空白,實現部分進口替代。”該公司副總經理汪瑛説,全面投産後,將助力長興島綠色石化及精細化工産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高端裝備製造産業集群、清潔能源産業集群、綠色石化産業集群……大連聚焦裝備製造、石化等優勢産業,開展龍頭企業配套招商、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招商等,有針對性地引進重大産業項目,精準開展配套服務,補齊拉長産業鏈條,增強産業關聯度,推動産業集聚發展、集群發展。今年上半年,大連開復工項目中,産業項目數量佔比超過半數。
一批強鏈延鏈、建鏈補鏈高質量産業項目落地生根,讓大連“穩”的基礎更牢,“進”的底氣更足,産業結構調整和發展動能轉換的步伐更加堅實,為高質量發展蓄能。今年上半年,大連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5%,高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長23.7%,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2.8%。
高品質營商“強磁場”
在大連北黃海經濟開發區,總投資10億元的中比高性能大圓柱40型鋰離子電池智能化生産線項目,從簽約到完成廠房主體封頂僅用約3個月時間。“管委會實行‘洽談-審批-落地-運營’閉環服務體系,快速解決了項目建設的關鍵問題,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贏得了時間。”大連中比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凱説,“企業從‘反復問進度’變為‘安心謀生産’,發展信心更足。”
一般企業設立由4個工作日壓縮至2小時內辦結,建立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豁免清單,項目審批時限由20天壓縮至8天……“十四五”期間,大連共推出397項舉措,深層次優化營商環境。去年,大連經營主體總數突破100萬戶。
大連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顧在浜説,大連實施一個項目、一個責任主體、一名責任人、一名市領導、一抓到底的“五個一”攻堅舉措,為重大項目建設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