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薩拉熱窩8月21日電 通訊|與山地生靈和諧共生的綠色風電——中企項目踐行“兩山”理念助力波黑髮展
新華社記者殷曉聖
疾風拂過群山,一座座風機如白色巨人迎風佇立,野馬群肆意奔馳其間。在波黑西部利夫諾市海拔超過1200米的山地上,代表綠色能源潮流的風電正與山地生靈和諧共生。
由中國電力建設集團(中國電建)與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共同投資建設的84兆瓦伊沃維克風電項目,於2024年10月全容量並網,成為波黑規模最大新能源發電項目,年發電量2.59億千瓦時,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4萬噸,為當地能源結構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波黑專家感嘆,這個項目體現中國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當地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為波黑能源轉型貢獻中國方案
伊沃維克風電場是中企在波黑首個通過特許經營方式投資建設的能源項目,被列入2021年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成果清單。
波黑伊沃維克風電公司負責項目建設及運營。公司副總經理王志強介紹,波黑多崎嶇山地,路窄坡陡,而該項目風機輪轂高達100米,葉片長度67米,單颱風機吊裝總重約500噸,是目前波黑單機容量和總裝機容量最大的風電場,施工面臨嚴峻考驗。
建設期遭遇6個月的罕見超長雪季,氣溫達零下15攝氏度,地表岩石堅硬如鐵,地下卻是遍佈的喀斯特溶洞……如何在施工爆破中保證地下溶洞不坍塌?如何將巨型設備沿崎嶇山路運上山?如何在狹小的山地&&吊裝數百噸的設備?
王志強説,面對高海拔、喀斯特地貌、惡劣氣候等挑戰,許多在當地同行看來難啃的“硬骨頭”被項目團隊一一克服。最終以領先當地同類項目近一年的“中國速度”完成20颱風機安裝,從建設到並網僅用兩年多。
“我們使用中國自主研發的先進機組,配備新一代功率控制技術,不僅高效發電,還能穩定電網。”王志強説,配套的智能運維繫統利用大數據、物聯網實時監測與精準維護,項目順利實施為中歐綠色産能合作積累可複製經驗。
“白色巨人”與山地生靈和諧共生
利夫諾欽察爾山克魯濟高原上,生活着近千匹野馬。每年都有各地游客慕名來此觀賞,當地人更是把野馬視作山裏的鄰居。
伊沃維克風電項目所在地正是野馬群的棲息地之一。為了保護好野馬的家園,項目建設前,團隊邀請專業機構開展野馬棲息地、鳥類遷徙、水質等評估,制定保護措施並長期監測。中國團隊與當地野馬保護協會攜手合作,在施工中避開棲息地核心區,確保野馬群活動不受干擾,並為野馬群提供食鹽、修繕飲水槽。
“我們力求將對生態的干擾降到最低。”伊沃維克風電公司綜合管理部業務主管陳棟樑説,風機葉片的頂端均涂裝了約5米長的紅色標記,幫助鳥類識別避讓,減少碰撞風險。
2022年以來,項目公司與當地學校和社區合作開展公益活動,不僅捐資贈物,也帶領大家投身綠色環保事業:在利夫諾市卡拉烏拉小學舉辦“我家鄉的風電站”繪畫比賽和新能源科普課堂;每年與志願者一起植樹、清理塑料垃圾;邀請波黑特拉伕尼克國際大學新能源專業師生參觀項目,介紹中國清潔能源技術裝備和綠色發展理念。
“兩山”理念為當地發展提供借鑒
“每到冬天,波黑一些城市常常經歷嚴重的霧霾污染。”項目員工阿梅拉·佐爾尼奇坦言,長期依賴煤電的波黑面臨高能耗、高污染的環境難題,加入歐盟的目標又要求其加快控制碳排放。
佐爾尼奇説,中國不僅帶來先進的綠色技術,更帶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伊沃維克風電場幫助波黑在探索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找到平衡。
這一新能源項目得到波黑政府認可。2022年,項目公司榮獲波黑“年度最佳外國投資者”獎。利夫諾市市長琼德里奇&&,風電場符合歐洲能源政策,更給利夫諾帶來寶貴就業,此外該項目每年將發電收入的2.5%注入地方財政,成為持續反哺民生的共富源泉。
波黑議會代表院副主席、亞洲友好小組主席馬林科·查瓦拉説,從伊沃維克風電場到達巴爾水電站以及其他中企在波黑建設的清潔能源項目,這些惠民工程正改變着人民的生活,推動國家長久發展。
波黑經濟學家加夫蘭·伊戈爾強調,“兩山”理念為波黑及整個巴爾幹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借鑒。通過綠色合作項目,波黑可以學習中國將生態保護融入社會發展的實踐經驗。